•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学校推销教辅 谋财苦了孩子(转帖) (1人在浏览)

曾贝

大学三年级
注册
2009-12-27
帖子
869
反馈评分
61
点数
11
学校推销教辅 谋财苦了孩子


◎电白县林头镇部分小学学习资料泛滥,价高质劣◎校方否认强迫购买,书商透露其中经济利益可观



  □本报记者 陈泉润

  7月24日下午3点,电白县林头镇卢屋村,9岁的小黄(化名)坐在自家院子里,专心致志地做着数学练习题。台风“灿都”一番肆虐过后,院子里残枝败叶随处可见。而这位即将跨入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作起了准备。

  “我要争取把这堆习题全部做完。”望着贴满客厅墙壁上的各式奖状,品学兼优的小黄有着自己的打算,“反正书已经花钱买了,不做可惜。”

  将从学校买回的10多本各类教辅材料铺陈开来,密密摆满了小黄家的半个客厅,却没有一本是小黄自愿购买的。

课堂必备不买不行

  三年前,当小黄在家长的带领下第一次跨入卢屋小学的大门时,便被校方要求购买一套48元的教辅材料。虽然不是很情愿,但是看着周围的家长都掏了钱,小黄的父母也只能勉为其难地接受。“学校说这钱算在课本费里面。”小黄的家长说,一星期之后,他们接到老师通知,又掏了几十块钱买了一堆书。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学期开学,购买大量教辅材料就成了小黄家长的“必修功课”。除了两家正规出版社的《金牌作业本》和《单元同步辅导与训练》各一套外,被学校塞到小黄们书包里的教辅材料还有一大堆不知来历的抽考测试卷。

  期中、期末等重要的阶段性考试前后,也是学生们被要求购买学校推荐教辅材料的高峰期。期中考试之前,要买期中考试练习卷;期末考试之前,要买期末复习试卷;春季学期结束时,又会有一本《暑假作业》被准时送到学生们手中。当然,这都不是学校提供的“免费午餐”。

  《金牌作业本》一套共六册,《单元同步辅导与训练》一套共两册,加上成堆的抽考测试卷、期中练习卷和期末复习试卷,在小黄书包里,本学期各种教辅材料差不多有20本。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些资料如同一座座几乎不可能征服的小山。就连学习非常刻苦的小黄,也只能用暑假时间来慢慢将其“消灭”。“我都做不完,比我稍差些的同学就更不用说了。”小黄说。

  林头镇一位学生家长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用来给孩子买教辅书的费用每学期就要上百元,而且有些书籍价格存在水分。“《金牌作业本》六册总定价本为46.8元,但学校要收48元。”这位学生家长对此十分不满。

  其实,家长们大多并不愿意花这笔钱,但是“老师讲课和考试都要用到这些资料,不买也不行。”

卖书窟窿教师自填

  2002年,广东省撤销各级镇教办,原大衙镇教办的大部分职能被大衙中心学校所承继。2003年,大衙镇被并入林头镇,但大衙中心学校并未被撤销,依然管理着原属大衙镇的小学。小黄所在的学校便隶属于林头镇大衙学区。在学区内,学生“被购买”教辅材料已成“传统”。12所小学,3000多名学生,无一“幸免”。在该镇任教多年的一位老教师回忆道:“(这种情况)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就开始了。”

  而按照平均每生每学期80元教辅材料支出计算,仅在大衙学区,学生家长为当地教辅市场每年的“贡献”约50万元。

  在一片摊派声中,除了学生家长之外,有些老师也对要求学生购买如此繁杂的教辅材料颇有微词。“买教辅书,都是我们跟学生要钱,学生跟家长要钱。”一位老师说,收钱的是书商,挨骂的却是教师,尴尬的角色让他们有些无奈。

  7月25日,一位老师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教辅材料的销售任务一层压一层,“我们也没办法,这是中心学校领导的要求,如果学生不交钱,我们就要自己掏钱。”

  在当地一所小学任教的王老师(化名)便有过替学生购买教辅材料的经历。王老师的班上有三名学生家庭比较困难,实在拿不出钱买资料。由于不忍心苦苦相逼,万般无奈的王老师只好自己垫了100多元,堵上了教辅销售任务的窟窿。“如果别的老师都收齐了资料费,只有我这里的钱不够,那就没法跟领导交代。”

垄断销路学校独大

  据知情老师透露,同一种教辅材料,书店里的销售价格要比大衙中心学校给出的价格便宜很多。7月24日下午,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访了大衙当地几家出售教辅材料的书店。一种习题集,小黄从学校渠道购买每本要8元;而几经讨价还价之后,记者在店中3元就能买到。由于销售渠道基本被学校一家垄断,在大衙的几家小书店里,教辅书销量显得微不足道。

  这些通过大衙中心学校销来的高价教辅书,其质量却让许多家长难以恭维。部分书中,错题、错字、错页层出不穷。

  7月26日下午,南方农村报记者联系上了大衙中心学校的一位领导。起先该领导矢口否认学生在学校购买教辅资料。记者列举了一些证据之后,他表示的确有这回事,但强调“学生是自愿的”。同时,这位领导还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即使有学校代销教辅资料,款项也全部按价交给书商,“中心学校没有从中拿一分钱回扣。”

  随后,南方农村报记者以某小学领导的身份,拨通了一位向大衙各学校提供教辅材料的书商电话,称需要从其处进一批书。这位书商表示,如果记者能够把定价46.8元的一套六册《金牌作业本》以48元的价格销给学生,可以按定价和记者“对半分成。”

■背景新闻

教辅暴利多方分肥

  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2001年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购买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然而在巨额利益驱使下,“禁令”却成“鸡毛”。

  目前我国教辅出版业平均利润率为45%-50%,远高于国家规定教材零售利润不得超5%的上限。

  吹起巨大利润泡沫的是官、商、校等多方分肥。

  在中部某省,出版社以定价五折向省新华书店销售教辅材料,后者则从50%的发行折扣中拿出约25%给各地市县区教育局及乡镇学校,地市约为5%,县区约为5%,乡镇学校约为15%。

  2007年11月6日,本报曾以《教辅书定价一半被坐地分肥?》为题报道当年湛江地区教辅发行市场出现的恶性竞争,其中援引一位内幕人士的话说,在教辅发行中,除县新华书店外,市新华书店、镇教办及市县教育局都要分一部分利润,一般各为图书定价的10%。如果这些省去中间环节,一本教辅书的定价应该连它现在的一半都不到。 □本报综合报道
 
实行义务教育,学校只有想其它办法赚钱。看看人家一中择校费就几千万收入。
 
教辅书批发价:3.8折。可想校长赚了多少黑心钱?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