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水东湾――中国魅力所在 (1人在浏览)

超乎想象

小学一年级
注册
2010-05-07
帖子
112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茂名,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滨资源,但城市并不在海边,而是建在大型石油化工厂旁边。因此,茂名人做梦都想居住在美丽的南海之滨,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2008年7月31日,中共茂名市委九届五次全会正式提出,把人居环境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的环水东湾片区定位为未来城市主中心城区――滨海新区。这标志着我市城市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标志着茂名开始向海滨城市迈进。

建设新区,茂名城市发展的选择

当年茂名城区是为石油工业配套而建,是一座工矿城市。几十年来虽有发展,但工矿城市的影子始终没有去除。整个城市还显得小气,特大城市的框架仍未形成,中心城区在区域发展的龙头主导作用、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人气未聚,人流未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多年来增加不多。1993年,江泽民同志视察茂名时,提出了“把茂名建成美丽的现代化的海滨城市”的要求,之后城市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电白县改区未获批准的制约,一直未能大规模向东向南靠海扩张,反过来又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在城市发展的关键时刻,2008年3月,省委、省政府把茂名定位为需要加快发展的沿海经济带、沿海城市带,为茂名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动力;另一方面是现有中心城区受各种客观因素制约,城市发展空间已很有限,基于城市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必须及早选择和规划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再一方面,经过几年来的对比分析,把人居环境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的环水东湾片区定位为未来城市主中心城区的共识进一步形成。因此,推动城市向东向南靠海发展,在环水东湾片区建设新城区,是茂名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茂名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全新理念,打造环水东湾新城建设

水东湾位于茂名市中心区东南侧,具有独特的海湾风光,在环水东湾建设新的城市中心区一是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突出海滨城市特色;二是城市发展用地充足,可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三是远离现有的工业污染源,靠近城市发展动力源。基于这一认识,市委、市政府展开了“全面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加快中心城区向东向南靠海发展”的专题调研,明确了城市发展的新思路:突破行政区域的局限,以建设现代化宜居海滨城市为目标,将电白县全境纳入城市规划区范围,在环水东湾片区建设新的城市中心区。新的规划城区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万。

环水东湾新城重点规划区域包括水东、陈村片区(建成区);高地、南海片区(已完成规划区);旦场、龙山片区(拟发展区)。规划范围总面积约200~3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范围控制在100平方公里以内(包括建成区)。该片区早在1993年编制的《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0)》中就被定位为城市重点发展、建设区域。但由于区域内的部分片区隶属电白县,行政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等种种原因,该区域一直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环境及资源优势,目前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这种落后的状况,必须改变。如何改变呢?市城乡规划局局长卢勇说:“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引入新的规划理念,以全新的视觉,重新审视环水东湾片区的定位,重新整合环水东湾片区的资源,打造一个现代宜居的环水东湾新城。”

建设宜居海滨新城,制度是保障,措施是关健。为实现建设宜居海滨城市的发展目标,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和理顺市与茂南、茂港、电白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机制;继续争取国家批复电白撤县改区;加快实施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为先导的新城区启动项目;同时,依托水东港和博贺新港区,合理引入和布局各种产业,为新城区的发展积蓄能量,逐步实现城市中心区的转移,建成一座港城一体化、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功能健全的现代化的宜居海滨城市。届时,环水东湾新城将取代目前北组团片区,成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国际招标,规划环水东湾新城

一个如此重要的地区,必定需要一个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规划。为更好地指引环水东湾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茂名市向国际招标征集环水东湾新城总体规划方案,对该区域进行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规划,以构筑地区经济中心,强化核心区的集聚、辐射能力,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并通过对环水东湾新城的规划建设,有效拉开城市发展架构,建设适宜经济发展和居住的城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产业特点的现代化新城区,使其成为展现茂名城市风貌特色的“窗口”和“名片”。

借助BT模式,推进新城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城市建设的先导,城市交通网络的规划建设尤其重要。环水东湾新城的建设,将以把高水公路改造成茂名大道、大洲岛大桥、水东湾跨海大桥以及包茂高速延长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另外,为加强博贺新港的对外交通联系,我市还将建设进港大道和进港铁路。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为打破资金瓶颈的制约,市政府转变投资理念,大胆提出采用国际常用的BT模式,开展上述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据了解,经市政府第十届十八次常务会议讨论,同意将上述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整体打包招标,以BT模式进行建设,预计投资总额约250亿元人民币。

南海波涛一浪高于一浪,新一轮的城市发展潮滚滚而来。建设环水东湾新城,这是茂名城市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环水东湾新城一定会建设成为美丽的现代化的宜居海滨新城。

参考文献:《中共茂名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工作报告》
《省委、省政府关于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纲要》
《 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20)》
《茂名市环水东湾新城总体规划国际招标评审团报告》
 

附件

  • 20081024165336360.jpg
    20081024165336360.jpg
    11.2 KB · 查看: 69
  • 20081026091921358.jpg
    20081026091921358.jpg
    159.8 KB · 查看: 128
  • 20081028114647666.jpg
    20081028114647666.jpg
    57 KB · 查看: 82
不错是不错。只是不知道要到牛年马年才实现
 
所谓的规划,历来都是:部分人信口开河的“说在嘴上”,让书呆子们糊里糊涂“画在纸上”,“贴在墙上”,“风吹在地上”,“陷井设在马路上”
 
环水东湾新城重点规划区域包括水东、陈村片区(建成区);高地、南海片区(已完成规划区);旦场、龙山片区(拟发展区)。规划范围总面积约200~300平方公里,
==============================
超级脑残YY。
 
超乎想象.好文.刚来就给电白论坛注入新血.....顶..
 

附件

  • 2009261567105.jpg
    2009261567105.jpg
    299.3 KB · 查看: 97
建设成本分摊给电白县每一个人咯,所有莫名其妙的赋税可以增加的嘛,反正捞够就爽了
 
一张白纸,可以画上最美丽的图案。
 
房产商和政府合作在一起吹,可以赚大钱,草我波累贷
 
房产商和政府合作在一起吹,可以赚大钱,草我波累贷,波类听依雁。。。
 
说得很好,别烂尾就行
 
说得好听是没用的,动起来才是真格,要发展就要实干(拨2000亿人民币就OK)
 
QUOTE(lgc500900 @ 2010年07月24日 Saturday, 12:03 AM)
吹牛是电白人的本性。
[snapback]3004299[/snapback]​


拜托别把冒名佬的意淫赖给电白人吹牛。
 
从来就觉得冒名佬就是吝啬,楼主说是吗?要不,电白到今时今日还是一个穷县,甚至穷得揭不开锅,每年不论干什么事,都厚着脸皮要外地的电白老板捐款办事,一年的财政总收入都还不到一亿,谈何发展?
 
QUOTE(超乎想象 @ 2010年07月21日 Wednesday, 10:03 PM)
茂名,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滨资源,但城市并不在海边,而是建在大型石油化工厂旁边。因此,茂名人做梦都想居住在美丽的南海之滨,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2008年7月31日,中共茂名市委九届五次全会正式提出,把人居环境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的环水东湾片区定位为未来城市主中心城区――滨海新区。这标志着我市城市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标志着茂名开始向海滨城市迈进。

建设新区,茂名城市发展的选择

当年茂名城区是为石油工业配套而建,是一座工矿城市。几十年来虽有发展,但工矿城市的影子始终没有去除。整个城市还显得小气,特大城市的框架仍未形成,中心城区在区域发展的龙头主导作用、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人气未聚,人流未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多年来增加不多。1993年,江泽民同志视察茂名时,提出了“把茂名建成美丽的现代化的海滨城市”的要求,之后城市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电白县改区未获批准的制约,一直未能大规模向东向南靠海扩张,反过来又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在城市发展的关键时刻,2008年3月,省委、省政府把茂名定位为需要加快发展的沿海经济带、沿海城市带,为茂名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动力;另一方面是现有中心城区受各种客观因素制约,城市发展空间已很有限,基于城市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必须及早选择和规划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再一方面,经过几年来的对比分析,把人居环境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的环水东湾片区定位为未来城市主中心城区的共识进一步形成。因此,推动城市向东向南靠海发展,在环水东湾片区建设新城区,是茂名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茂名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全新理念,打造环水东湾新城建设

水东湾位于茂名市中心区东南侧,具有独特的海湾风光,在环水东湾建设新的城市中心区一是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突出海滨城市特色;二是城市发展用地充足,可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三是远离现有的工业污染源,靠近城市发展动力源。基于这一认识,市委、市政府展开了“全面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加快中心城区向东向南靠海发展”的专题调研,明确了城市发展的新思路:突破行政区域的局限,以建设现代化宜居海滨城市为目标,将电白县全境纳入城市规划区范围,在环水东湾片区建设新的城市中心区。新的规划城区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万。

环水东湾新城重点规划区域包括水东、陈村片区(建成区);高地、南海片区(已完成规划区);旦场、龙山片区(拟发展区)。规划范围总面积约200~3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范围控制在100平方公里以内(包括建成区)。该片区早在1993年编制的《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0)》中就被定位为城市重点发展、建设区域。但由于区域内的部分片区隶属电白县,行政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等种种原因,该区域一直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环境及资源优势,目前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这种落后的状况,必须改变。如何改变呢?市城乡规划局局长卢勇说:“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引入新的规划理念,以全新的视觉,重新审视环水东湾片区的定位,重新整合环水东湾片区的资源,打造一个现代宜居的环水东湾新城。”

建设宜居海滨新城,制度是保障,措施是关健。为实现建设宜居海滨城市的发展目标,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和理顺市与茂南、茂港、电白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机制;继续争取国家批复电白撤县改区;加快实施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为先导的新城区启动项目;同时,依托水东港和博贺新港区,合理引入和布局各种产业,为新城区的发展积蓄能量,逐步实现城市中心区的转移,建成一座港城一体化、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功能健全的现代化的宜居海滨城市。届时,环水东湾新城将取代目前北组团片区,成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国际招标,规划环水东湾新城

一个如此重要的地区,必定需要一个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规划。为更好地指引环水东湾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茂名市向国际招标征集环水东湾新城总体规划方案,对该区域进行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规划,以构筑地区经济中心,强化核心区的集聚、辐射能力,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并通过对环水东湾新城的规划建设,有效拉开城市发展架构,建设适宜经济发展和居住的城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产业特点的现代化新城区,使其成为展现茂名城市风貌特色的“窗口”和“名片”。

借助BT模式,推进新城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城市建设的先导,城市交通网络的规划建设尤其重要。环水东湾新城的建设,将以把高水公路改造成茂名大道、大洲岛大桥、水东湾跨海大桥以及包茂高速延长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另外,为加强博贺新港的对外交通联系,我市还将建设进港大道和进港铁路。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为打破资金瓶颈的制约,市政府转变投资理念,大胆提出采用国际常用的BT模式,开展上述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据了解,经市政府第十届十八次常务会议讨论,同意将上述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整体打包招标,以BT模式进行建设,预计投资总额约250亿元人民币。

南海波涛一浪高于一浪,新一轮的城市发展潮滚滚而来。建设环水东湾新城,这是茂名城市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环水东湾新城一定会建设成为美丽的现代化的宜居海滨新城。

参考文献:《中共茂名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工作报告》
《省委、省政府关于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纲要》
《 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20)》
《茂名市环水东湾新城总体规划国际招标评审团报告》
[snapback]3003115[/snapback]​
 
水东湾――中国魅力所在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