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教育为何落后? (1人在浏览)

54linqing

小学五年级
注册
2008-07-01
帖子
337
反馈评分
1
点数
1
中国教育为何落后(三)――贫困穷酸瞎折腾
王贵成 发表于 2010年07月02日 07:19 阅读(10518) 评论(66)
分类: 教育杂谈 相关搜索词: 中国教育 教育经费 教师 学校 应试教育
本文已被推荐到腾讯博客,点击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当然,一说起教育,整个社会在形式上还是挺重视的。各级领导一讲话就强调要尊师重教,要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每年的9月10日都要过一个教师节,热热闹闹地庆祝一下。但是在实际上,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标志之一是基础教育经费不足。按教育部原副部长柳斌的说法,我国之所以能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通过以后到2000年就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实行了一条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路子,但这个超常发展,是以加重农民和企业负担为代价取得的。而1999年以后中小学的人均教育经费呈下降趋势。虽然出台了转移支付的政策,但是转移支付的数额远小于以前教育集资和征收教育附加费,所以许多地区的农村教育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尽管历届政府都想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上届政府准备使我国教育经费在GDP中的比例占到4%,但直到2002年仍然没有做到,只是恢复到了1991年3.19%的水平。(《报刊文摘》2003年9月1日)由于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我国的基础教育经费每年缺口达几百亿元。在中国经济连年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教育经费却少得可怜,我不禁想问一句,政府一向提倡的“科教兴国”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让人想不通的是,在教育投入上如此小气,而在公仆们的身上却十分大方。比如,目前全国的公务车一年各种耗费高达3000亿元,公款招待费每年2000亿,旅游考察费每年1000亿。(《报刊文摘》2005年9月30日)你说,时下的中国到底是穷还是富呢!

标志之二,教师待遇低下。说到这点,我不由想起了某地一领导对此问题的反驳怪论――每月一千多元,又能按时发放,这么高的工资还低呀?看看下岗职工,那才叫可怜呢。从这个领导的怪论里边,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国的教育经费为什么投入不足,教师待遇为什么不高,根源全在这样的领导身上。我敢说,这种领导在中国并非个别而是一大批,他们从骨子里就不重视教育看不起教师,他们做什么事都有钱,惟独到了教育上就哭穷了。“文革”流毒且不说,在新时期的工资改革和《教师法》制定中,就对教师的待遇做了一个错误的定位。“教师工资不得低于或高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公务员掌管着教师的生杀予夺大权,他们不愿意看到教师的工资比他们的高,这是自然的事。但也充分说明了制定这项政策的人只是一群庸劣之辈,平日只知睥睨天下惟我独尊,全不明白,教育乃百年大计,对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教育直接负责的教师理所当然应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对这些精英人物,国家有责任使他们在经济上保持一个优越的地位,而与教师相比,公务员算什么呢?他们从事的职业绝少创新性,大多唯唯诺诺迎来送往,“一生依样画葫芦”而已。

日本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才使教育成为日本从废墟上强大起来的不竭动力,西方发达国家莫不如此。也许有些公仆又要说了,我们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怎么能和外国比呢。好,既然和外国不能比,那我们和“万恶的旧社会”比一下如何?据一些学者研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学教师的月薪在100―200银圆之间,大学教授平均月薪为350银圆,一级教授最高月薪可达500―600银圆,当时普通工人的月工资通常为16―33银圆(当时1银圆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力,约相当于1997年的30元人民币)之间。这些人在当时是白领劳动的“中产阶级”。(陈明远:《大学学费:相隔六十年》,节选自陈明远编《逝去的大学》一书)看看现在教师的工资,比一些不景气企业里的工人稍微还高点,比外资企业里的工人那就差远了。为什么旧社会能做到的事情,我们现在却做不到了呢?我看,我们缺少的并不是钱,我们缺少的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由教育落后导致许多方面的落后,我们也就不要怨天尤人了。

不重视教育看不起教师也就算了,如果能让教育成为一块净土,让教师们在其中自由地教书育人,愉快地无私奉献,那倒也是教育的万幸。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长时间不见,在以前如果不是死了就是教书去了;现在则一定是死了,因为现在连教书也找不到一个安静的环境了。确实如此,在时下中国的教育界,一个自由安静的教学环境是很难存在的,特别是基础教育这块,用“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学校成了各种检查的集散地,不但省、地、县各级教育机构的检查络绎不绝,而且其他名目繁多的各类检查也是此起彼伏,诸如各级物价部门的乱收费检查,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实地考察,各级党政领导的莅临指导,,消防部门的安全检查,卫生防疫部门的卫生检查,有时还有兄弟学校的交流学习等等。近年来各地又掀起了创建文明城市的热潮,学校也是检查的重点。“检查团一来,惊天动地”,全校师生总动员,只卫生就得忙个不亦乐乎,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至于“检查团一走,威信扫地”,那已是师生额手称庆的事了。更为邪门的是,教育主管部门还要对学校的升学率下硬性指标,几乎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考的人数一定要多于去年,明年的升学率必须高于今年。这些公仆也不想想,种庄稼还得老天爷照顾,风调雨顺了才能丰收,若遇个旱涝灾害,歉收则是一定的事情。学生的素质一届和一届肯定不同,考题的难易程度一年和一年也有区别,招生的人数每年都差不多,升学率有高低起伏不也是正常的事吗?可教育官僚们拍脑袋决定了的事情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为了给公仆们的政绩锦上添花,学校只好以应试教育为中心,挤掉师生们一切“不必要”的休息时间(包括双休日),全用来苦教苦学。于是乎,中国的教育就只好在应试教育中垂死挣扎而无能为力了。

其实,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蔡元培先生就强调“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予教育家,保持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影响。”倘真能如此,中国教育才会得到真正的重视,中国教育才会有真正发达的一天。这样的一天应该不会太远了,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全文完)
 
有人看,没人评。看来大家都是心照不宣!
 
不合格的不是教师,而是教育行政部门
熊丙奇 发表于 2010年06月29日 09:08 阅读(31888) 评论(543)
分类: 个人日志
本文已被推荐到腾讯博客,点击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据报道,目前教育部正在酝酿出台《教师教育标准》,对教师的入职标准有所提高,以改变目前偏重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式。按领衔起草该标准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的说法,现在的中小学老师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而按这个标准,现在的绝大多数老师不合格。

中小学教育偏重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确实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不少中小学教师也如钟教授所指,有“三不”问题,但是,这些是教师本身的问题吗?是可以通过制订教师教育标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吗?

教师为什么不读书?是他们不愿意读书,还是没时间读书,以及读书没用?更符合现实的答案,不是前者,而是后两者――调查显示,现今的教师,普遍存在压力大的问题,而造成他们巨大压力的,不是教学任务,而是没完没了的非教学任务,包括迎接各种来自上级部门的评估、参加各种行政部门组织的评比,以及在评估、评比中“引导”学生配合弄虚作假。当应付还来不及时,他们哪来时间读书?吊诡的是,如果《教师教育标准》执行,我们的教师们必然又要被行政部门要求学习《标准》、贯彻《标准》,开展一场轰轰烈烈地“达标”运动,要他们读书,就更没时间了。

同样,教师认真读书,在现今的教育评价体系中,不见得是一个好教师。虽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宣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可是,有哪个地方的教育部门不在乎高考、中考成绩?就是在宣传素质教育业绩时,也用的是提高高考升学率、名校录取率的“应试事例”。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不读书,而只需对学生进行知识记忆魔鬼训练的老师,成为“好教师”的可能性远大于那些读书并在课堂上开展互动教学的教师。另外,认真读书、认真研究,且“学以致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教师,也是难以获得学校与行政部门的好评的。有时,还可能有“因言获罪”的风险。

至于教师不合作,这样的评价,就更不地道了。近年来,素质教育推进乏力,教育部门总会把责任推给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说教师不配合,在前年修订的师德规范中,就要求教师要进行素质教育;二是家长,说家长心态有问题。总之,是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尽力,问题就在于教师普遍“不合格”。这实在是本末倒置。造成当前中小学教育应试教育盛行的重要原因,不是教师和家长“不合格”,而恰恰是教育行政部门“不合格”。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总是越权干涉中小学的具体办学,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总是说一套,做一套,不愿意对造成应试教育的计划录取升学制度进行改革。可以说,在当前考试选拔体系中,“不合作”的教师,才是领会领导“意图”的合格教师,“合作”的教师,很可能是领导眼中严重“不合格”、“拎不清”的教师――你以为真要搞什么素质教育啊?

眼下正在兴致勃勃制订的教师教育标准,无疑又是以行政力量干涉中小学具体办学的又一例。教师教育标准,当然可以制订,但是,制订者不应是教育行政部门,而应该是教师行业自治组织,由教师们共同参与制订,然后作为行业自治标准,也由教师选举产生的委员会执行评价。

对于我国中小学教育来说,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教师的教育自主权,这就要求改革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学校中建立教师委员会,负责教育事务管理(包括教师评价、考核);二是改革制约中小学教育的中高考制度,如果考试制度不改,“教招考”一体格局不打破,那么,哪怕制订再好的标准,只会有更多的教师被鼓励继续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出台所谓标准,除了反讽现实之外,毫无用处。

基于此,在笔者看来,眼下更应该出台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标准,严格规定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方式,改变教育行政部门不调查研究、不尊重教育规律、不依法治教的习惯思维。事实上,这是我国落实和贯彻教改《规划纲要》,十分关键的环节,要依法治教,约束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之手,提高教学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教育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责。
 
女孩,替你担心。
现今环境,有思想者是异类,见解是异见。领导要的是听话的属下。
当你心有所见,肯定与庸人抵触,如果不会作戏,不会调剂平平衡内心,你的心灵之路会很孤寂。

同时也很庆贺,庆贺有你这样的老师,国之幸也。
 
,有哪个地方的教育部门不在乎高考、中考成绩?
 
脑残们最响亮的反击口号就是“国家利益至上”,把批评国家现状的都定位为不爱国,而他们却不懂去分析,如果某个集团真能做到“国家利益至上”的话,教育投入的最低限的百分之四为什么就不能做到?事实证明,所谓的“国家利益至上”,只不过是忽悠被别人卖了还帮着别人输钱的脑残的伎俩,国家利益在集团利益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现在的教育是最最扼杀人的创造性的教育,使人生厌的教育。用同一个模子去改造,去教育一大群有血有肉的中小学生,本就是一个大的错误。
 
所谓的检查,教办一学期都不少于十次,每次迎来送往,在宾馆饭店点完菜酒饱饭足,等学校财务来埋单,可怜的一点教育经费…
 
所谓的检查,教办一学期都不少于十次,每次迎来送往,在宾馆饭店点完菜酒饱饭足,等学校财务来埋单,可怜的一点教育经费…
 
所谓的检查,教办一学期都不少于十次,每次迎来送往,在宾馆饭店点完菜酒饱饭足,等学校财务来埋单,可怜的一点教育经费…
 
所谓的检查,教办一学期都不少于十次,每次迎来送往,在宾馆饭店点完菜酒饱饭足,等学校财务来埋单,可怜的一点教育经费…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
楼主所说的是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在电白比之更甚,所以电白的教育也就更落后。
 
刚刚看了楼上各位的精彩点评,我的感觉是:十五楼道出了电白基础教育的真实现状、十六楼写出了对电白的真诚,更要感谢四楼,给我的鼓舞!
 
人生本就是一出悲剧,又何必太计较?

不要再在国计民生的问题上计较了,在党国面前,我们都是贱民。

在利益面前,我们都是随时可以摆弄的棋子。

面对这悲惨的世界,很多人选择了离开,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他们才是对的。

其实,悲惨的又何止是教育呢?

社会现状就是如此,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是一样一样的,不要对党国和政府抱有奢望,要靠自己,也不要去改变什么,要去适应,因为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