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上海鼓励生育二胎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人性复归 (1人在浏览)

正道

学前班
注册
2009-06-11
帖子
31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年龄
34
作者:彭良举 来源:博客

7月23日东方早报:根据上海市人口计生委的统计,上海现在每年新出生人口中,符合再生育条件的二胎生育数量逐年增多,从2005年2910人上升到2007年的3934人。上海市人口计生委表示,他们为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妻提供咨询和指导,鼓励他们生育二胎,此举是为了应对上海日趋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减缓老龄化的速度。
面对以上信息,有两中观点对峙:支持派;反对派。
如果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它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人性复归。
第一、计划生育政策是我们的国策,但不是永远的办法。在上个世纪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时,中央和国务院的许诺是30年,现在30年已经到了,就应该承诺。我们都知道“421”综合症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灾难,但却没有看到“124”的危害。所谓“124”,就是一个孩子,两个父母辈,4个祖父母辈,孩子的赡养义务与责任远远超过他或她的赡养能力。如果出现意外,那两代6个老人就是孤寡老人,其社会的负面影响是反对派们无法想象的。
第二、允许生育二胎,并不是无限制的生育。消息告诉我们,上海只是允许符合生育二胎的人生育二胎,并不是无条件的生育。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有的人还不愿意生育二胎,甚至不生育。
第三、政策符合人口发展的规律。人口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70后的独生子女结婚的一个结果就是,要承担双方父母的赡养,以及父母的父母的赡养。在时刻有下岗,职业无保障的今天,着里面隐藏的社会问题,我们是应该可以预见的。可以说,独身子女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开始日益凸现。
有人说,上海不应该鼓励生育二胎,应该引进人才。说明人才已经是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按照传统的观点,人才无非就是所谓的专家、学者。但是上海的建设、发展更多的是需要“民众型”的建设者,需要的是众多的群众。
况且,引进“人才”也解决不了上海的“老龄化”问题,而且随着人才的引进,老龄化问题会更突出(引进一个,带来一群不是没有可能)。
第四、更有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有的人看民族素质,就是看学历,学历是衡量人口素质的一个尺度,但不是唯一的。人口素质除了文化、智力之外,还必须包含伦理、情感、社会价值观等。独身子女对人口素质的负面影响,已经有目共睹。二胎化有利于孩子体会兄弟情、姐妹情、手足情,有利于孩子的和谐发展。
第五、靠社会养老、靠国家或政府养老,目前在我国还不现实。中国人讲究天伦之乐,把老人放在养老院――福利院,除了孤寡老人,其他人是很难接受的,而且中国在现在,甚至20年之内都不现实。
第六、有利于抑制人口政策的不公平。有人说“对于上海这样人口基数如此大的城市,为什么上海人不生呢?更多的原因是他们不愿生,为什么不愿生呢?生活成本太高,生得起养不起,能养得起的是是那些为数不多的富人。由此一来,这二胎生育政策就只是给富人开了绿灯。本来是惠民的二胎政策,又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
真是太有经济头脑了。生活成本太高,生得起养不起,至少育龄夫妇愿意生育、可以养育两个孩子是不争的事实。他们不是养“二奶”,也不是包养“小白脸”,不至于要那么高的成本。
在一胎化政策下,富人超生孩子根本不怕你那几个“罚款”。如果他(她)怕背“朝生”的名声,他们完全可以养二奶、三奶、四奶……可以为了他们的财产有继承人而“冠冕堂皇的三妻四妾”。二胎化,至少可以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缺少借口。
………
总之,计划生育政策二胎化,是利国利民之举,是人性的复归。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