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我国网民总数已达1.62亿 党政官员直面网络时代 (1人在浏览)

DBLOVER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5-01-20
帖子
1,918
反馈评分
4
点数
61
我国网民总数已达1.62亿 党政官员直面网络时代

2007年08月14日 07:03:36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我国网民总人数已达1.62亿,居世界第二;半年来,平均每分钟新增网民近100名。

在网民数量急速增长的今天,面对这样一个新兴平台的崛起,各地党政官员在想什么?他们的行政方式、行政理念会发生哪些新鲜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普通民众的心里会激起什么样的涟漪?对我们的电子政务、行政环境建设,又将产生何种积极的投影?

1.62亿!这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关于我国网民人数的最新统计,时间截至2007年6月30日。

这个数字意味着,中国网民总数居世界第二位,仅今年上半年,平均每分钟就新增近100人。

今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主题是: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对今天的各级党政官员来说,网络既是服务民众的新平台,也是了解民意的直通车。

“堵不得”的信息渠道

“凡是媒体、互联网曝光的安全事故,安监部门都有责任查清。”6月1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在第二届“安全发展”高层论坛上说(见本版6月19日“声音”栏目)。

李毅中说,社会公众和媒体关注安全生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力支持,要坚持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不久前,在总结“黑砖窑”事件时,山西省省长于幼军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和教训就在于,没有敏锐把握网络、媒体的舆论动向,没有及时作出正确的回应。“有一次,我起码打了十几个省厅和地市官员的电话,问他们‘有没有看网上?’,都说没有。”可以说,各地官员对网络的漠视间接导致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于幼军因此要求,山西省各部门今后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民意表达,提高在网络时代快速反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今天的党政官员来说,不只是面对“棘手”问题时才去关注网络。随时运用网络了解民意、获取信息、开阔眼界、学习思考,成为他们保持与时俱进、与民同行,提升全球化视野,促进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

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认为,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党政官员迫切需要更新观念,直面民意,创新工作方式。从非典到松花江水污染,再到“黑砖窑”事件,政府对于“危机事件”的处理让人们看到,简单的封、盖、堵越来越失去效力,甚至会适得其反,及时公开信息、引导舆论,才能争取工作的主动。

  “无障碍”的开门纳言

今年6月,重庆围绕如何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搞了一次“市委书记、市长问计求策”。两个月来,上万条意见建议中,通过电子邮件和网络留言递交的,远远超过其他传统方式DD“网络建言”的便利性和直接性,使之无愧于“民意直通车”的比喻,也因此成为政府面向基层开门纳言的重要方式。

这种纳言方式,并非重庆首创。今年两会期间,一个“我有问题问总理”的网络互动栏目亮相人民网等网站,吸引了上百万网民热情参与;2006年底,湖南第九次党代会召开前夕,省委在互联网上发布16个问题,请全省民众为湖南发展献计献策;新政策发布,政府官员会在网站在线访谈,解读政策的同时,接受网友踊跃提问……类似的互动形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社会生活中,即使是最普通的网民,也可以通过网络发表意见,参与监督。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看来,“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互联网拓宽了表达渠道,搭建起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其实就是一种协调机制。”喻国明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视和利用好这样的协调机制,对于落实共建共享,集中民智民力,具有重要意义。

“敞开怀”的官员博客

“医生哥波子”是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的自称,他的同名博客让人们看到了这个卫生官员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开博一年又四个月的廖新波,仍然保持着几乎每天一篇的更新频率,仍然坚持着与访问者的沟通。他坦言:“我这样干,绝不为出风头。我只是想通过博客,从另一侧面了解公众的心声,同时让公众知道政府在做和要做的事情。我也有压力,毕竟作为副厅长,一言一行都和政府形象相关。”

这可能是很多“开博”官员的共同感受。尽管党政官员写博客时下已经算不上新闻,但是人们对官员博客的争议并未平息。有人质疑:官员开个博客就值得喝彩吗?他们在博客上写写文章、与网友聊聊天,就能起到有效开展工作、为群众办实事的作用吗?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院教授毛寿龙认为,党政官员开博,虽然私人性较强,制度建设方面的意义不大,但它至少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更近,政府与群众之间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的基础更牢。

“于公于私,执政者都应该利用好互联网。”这是一位省委书记的肺腑之言。这种观念,正在成为更多地方更多决策者的自觉意识,也让更多来自民间的呼声得到积极的响应。
 
重庆书记市长与网友座谈 汪洋两次回信约见

2007年08月08日 07:14:58  来源:重庆晨报

“今天,我是来见重庆最高级别的网友――书记和市长!”昨日(7日),在重庆市委办公厅会议室里,来参加座谈会的杜术林对记者说。

32岁的杜术林来自沙区新闻中心,曾经是一位农村娃,在合川区肖家镇生活了20年。昨日,他生平第一次走进市委办公厅的会议室,畅谈建设试验区的想法。“以农民儿子的身份建言!”

“作为一名在农村生活了20年的农村娃,我是直辖第一年到重庆工作的,我热爱这座城市,同时,作为一个合川农民的孩子,我认为,试验区的建设,应该倾听农民的声音。”杜术林说,今年6月,当他得知书记市长网上“问计求策”的消息,就想以一个农民儿子的身份,谈谈看法。

6月26日,杜术林给汪洋书记邮箱发去了《关于新特区建设的十大建议》,内容涉及城市营销、农村政治改革以及发展农村教育等10个方面。

没想到汪书记很快写来了回信。

汪洋书记两次回信

“杜术林同志:看了你的信,很想有机会约你当面谈谈,你能够提供你的联系方式吗?如有不便,亦可继续在网上交流,汪洋亲笔。”

这是6月29日,汪洋书记给杜术林的回信,但是在外度假的杜术林没有看到。

“7月11日,我回到单位上班,打开邮件,看到落款汪洋,感觉太意外了。”杜术林坦言,汪洋书记的亲笔回信让他很自责,因为,他关于试验区的建言还可以写得更具体一点。

当天,杜术林再次给汪洋书记写信,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不到5个小时,汪洋书记就发来回信:“收到你的邮件,我会在适当时候约你!汪洋。”

破除城乡歧视鸿沟

启动一场意义深远的“重庆新人文运动”,从思想、意识和制度层面进行改革,破除城乡歧视的鸿沟,这是杜术林建言的观点。

昨日下午,第四个发言的杜术林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今年6月25日,他从南坪打的到沙区,一名出租车驾驶员和他谈到试验区建设,这名曾经是洗衣粉厂的下岗职工说,自己很羡慕现在的农民,国家为他们免了农业税、还要在农村实行低保,当个农民太好了,但是,农民工不应该到城市里来抢饭碗。

杜术林当场就和这名驾驶员进行了辩论。他认为,农民和农民工是中国复兴的动力和城市化主角,中国作为世界的工厂,其核心竞争力就是由1亿多低廉的农民工劳动力构成的,他们是奉献者,他们进入城市,不是抢了城里人的饭碗,而是增加了城市的就业。因为近郊农民让出土地,才有城市化的推进,才能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

经过10分钟的争论,这名驾驶员承认了自己对农民工有些误解,从南坪到沙区30元的打车费用,出租车驾驶员只收了杜术林15元,杜术林对自己的这场雄辩很满意。汪洋书记当场对他的观点予以肯定,并强调农民工绝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而是奉献者。
 
早就准备好面对了...封,堵.查....三把剑!
 
做了,所以星岛环球网被屏蔽了,GOODLE也妥协了.
 
地方官员视网络如洪水猛兽,恨不得先除之而后快。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