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转] 梅州足球苦盼甘霖,谁来拯救足球之乡!! (2人在浏览)

电白球迷联盟

初中一年级
注册
2009-07-10
帖子
411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转] 梅州足球苦盼甘霖,谁来拯救足球之乡?(有多少人知道梅州足球?)


梅州足球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但是梅州的经济不行,没有钱搞足球!(广东足球的没落,和梅州足球的没落是有很大的原因的。)希望大家给梅州足球出个好主意!

现状篇
  “足球之乡”梅州有很多动人的足球传奇故事。“世界球王”李惠堂“(于各项公开赛事入球超过2000球,1976年出版的西德足球杂志,曾将李惠堂评选为20世纪的世界5位“球王”之一,与巴西贝利、英国史丹利・马菲士、西班牙阿尔弗雷多・迪・斯蒂法诺及匈牙利普斯卡斯齐名。)。
柚子射狗洞”、“铁脚震日寇”等传奇曾让多少少年小伙遐想不已!在广东足球巅峰时期,记者没有机会到广东足球的圣地―――梅州去看看那里的辉煌和骄傲。现在,广东足球滑到了谷底,记者却踏上了这片神秘而传奇的土地。但是,这次梅州之行的所见所闻,却使记者心生痛楚,久久不能散去。
  一天伙食补助4元多
  梅县是“足球之乡”梅州的核心地区。曾雪麟、池明华等足球名将就在这里开始其足球生涯。
  梅县体育局没有单独的办公楼,上世纪50年代兴建的梅县东校场(足球场)主席台上十来间简陋的房间,就是他们长年办公的地方。东校场也是梅县体校所有项目、200名运动员的惟一训练场地。记者看到东校场的草皮已残缺不全,2/3的地方已是黄土朝天;上世纪70年代增建的看台上有些地方长了杂草……
  梅县的群众足球基础比较好,业余体校的小运动员也比较多,但是训练条件却差得令记者惊诧。该体校的足球重点班每位球员每天的伙食还不到5块钱,普通足球班的伙食就只有3元多。只有到比赛的时候,参加比赛的足球班每天才能增加2元钱的伙食标准。
  梅县体育局陈森汉局长苦涩地说:“我们也想让孩子们吃得好点,但是体育局在资金上也有实际困难。在1998年以前,我们每个足球重点班还能得到1.6万元的补助,现在连1毛6分都没有。如果不是县政府支持,不要说孩子们的伙食补助,就连办公和比赛费用都成问题。”
  有地没钱怎么建场馆
  如果说梅县的情况令人心酸,那么前国脚蔡锦标、谢育新的家乡兴宁市的情况就更令人心寒了。
  梅县政府每年能给梅县体育局100万元左右的拨款。兴宁市由于经济条件不如梅县,政府每年只能拨款33万元左右。兴宁市体育局温局长说,由于没钱建宿舍,该局业余体校的小运动员无法住校集中训练、生活,而是采用走训的形式。
  目前,兴宁市体育局只拥有一座足球场。但他们的体校仅足球班就有6个,5个男子班和1个女子班,180多个注册球员;再加上其他项目的小运动员,一块运动场远远无法满足训练要求。所以,兴宁体校只能分时段安排小运动员们训练,或向当地的学校借用场地给小运动员们训练。目前,有关方面规划500亩地给该局兴建体育场馆,但是也因资金问题还无法动工。
  女足两人共喝一瓶水
  “世界球王”李惠堂的故乡五华县相对于梅县和兴宁县,经济条件更差,但是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他们对足球的热爱。
  记者了解到的数据是:县政府每年拨出10万元左右给五华体育局;体育局的足球教练除去工资,每个月只有45元的补助;体育局全年的足球竞训费为5万元;体育局全年的办公费用6000多元;体育场维护费每月1000多元;体校运动员伙食补助12元;体育局拥有两块体育场,每个乡镇都有不标准的足球场……
  在前往李惠堂故居采访途中经过横陂镇,记者看见五华体校惟一的女足班正在准备和当地的一支老年农民队进行教学赛。五华体育局的宋胜中局长说:“这批女足姑娘有些身体条件不错,好几个都被省队看中了。”
  记者发现,这十几个来比赛的小女孩所带的饮用水不到10瓶,基本上是两个人共用一瓶水……
  徘徊在球王故居
  夕阳下占地数千平方米的球王故居,依然雄伟壮观;但深堂里群燕盘舞,蛛网雕窗,彩栋欲坠,满目的苍凉破败,使人不由得伤感阵阵。
  李惠堂,惟一与贝利一起当选过世界球王的中国人,惟一当过国际足联副主席的中国人。是中国的骄傲,更是梅州的骄傲。
  他也是梅州足球的象征。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直到九十年代,梅州足球人材辈出。除李惠堂外,温集祥、曾雪麟、谢育新、郭亿军、吴伟英……真可谓群星灿烂!


物是人非。

现在,球王的名字如同其故居一样逐渐褪色;牛气冲天的群星四散,国家男子足球队中,已没有梅州人的名字;在省级俱乐部中打主力的也不多……
  沧海桑田。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不深入到基层去,光坐在堂皇的办公室,也可以口沫横飞地说出几个甲乙丙丁。但到山乡实地去看了后,我却无法轻松―――尽管我也讨厌沉闷,万分盼望轻松。我面对的是一个严肃、沉重的话题:基层真苦!基层真努力!基层在大声疾呼:只要给点儿阳光雨露,我们就能灿烂!
  省内其他的体育之乡,何尝不是这样盼望?
  体育之乡曾是我省的名牌,是我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先锋,是我省建设体育强省的基础,如果任由这些体育之乡沦落,算不算是自毁长城?正如这球王故居,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性修葺,很可能在数年之内就坍塌了。
  幸运的是,经五华县一批有识之士奔走呼吁,一个保护、修缮球王故居的方案已初步形成。这也使我们对重振梅州足球产生巨大信心。有人行动,就有希望!  
  希望篇
  相对于大连、广州等足球城市,梅州的经济状况可说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是当地的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却没有因此而无所作为。
  梅州市体育局局长温冠文说,在梅州足球资金紧缺的这些年,梅州各级政府坚守一个信念:“足球之乡”的金字招牌不能丢!梅州的足球传统不能丢!梅州各级政府勒紧裤带,每年都从本已十分紧张的财政预算中拨出一些足球专款,用于发展足球运动。
  目前,整个梅州市还没有一个可以容纳3万人以上的灯光足球场,但是梅州5个县却兴建了规模不等的足球场206个。目前,梅县、兴宁市等地正在筹集资金,准备兴建更标准、更先进、能够承办高水平比赛的足球场。
  梅州各级政府和体育局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让梅州人继承并发扬梅州的足球传统。
  基础仍雄厚
  在中国足球走职业化道路后,梅州也开始调整自己的足球发展目标,将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作为“足球之乡”发展的重点。
  梅州市体育局副局长叶左权说:“受体制的制约,我们无法迅速发展高水平的成人足球。但是我们不能荒废了足球传统,我们要从娃娃抓起,让每个梅州人从小就培养起发展足球的意识。”目前,梅州4个足球重点县的每间学校都成立了足球队;7间足球传统项目学校也都开设了足球班;各县(市、区)业余体校设置各年龄层次衔接梯队,接受系统训练的注册少年男女足球运动员近600人。
  如果光靠体育局那可怜的几个钱,梅州各市、县每年的业余足球比赛可能只有三五次。但是近年来,梅州各市县体育局每年都要举行几十次足球比赛。打得好的球员,每年甚至可以参加100多场业余比赛。这一切就要感谢梅州当地众多热心足球的企业家了。
  目前,梅州的“市长杯”、“梅雁杯”、“强民杯”、“梅州杯”、“球王杯”,兴宁的“南丰杯”等比赛都成为当地每年例行的比赛。更为可喜的是,梅州青少年足球队在参加省、全国比赛,战绩都很好。这说明梅州青少年足球保持了较高水平。
  拓展篇
  多元化战略见成效
  近年来,梅州不仅狠抓足球,还力促多种体育项目的发展,培养了一批羽毛球、蹦床、体操、曲棍球、中国象棋等各方面的拔尖人才。
  在前年的九运会上,梅州培养的谢东平由女足转项练马术,一举获得冠军。在去年的亚运会上获得曲棍球女子冠军的中国队中,主力球员陈秋琦也是梅州输送上去的。在羽毛球项目上,梅州输送的陈其遒、吴飚也逐渐成为国内一流选手……目前,除足球项目外,梅州已向国家队、省队输送了近70名其他项目的运动员。
  尝到了体育项目多元化发展的甜头后,梅州市体育局决定进一步加强其它运动项目的发展,采取分地区重点培养的政策,拨出专门的起动资金,在梅县、五华、兴宁、蕉岭等市县建场馆,重点发展羽毛球等项目,力争获得全面开花结果的局面。

对策篇
  给我政策
  还你繁荣
  近年来,随着广东足球处于低谷,“足球之乡”也开始沉寂下来。对此,梅州人非常苦恼。为使家乡足球威名再盛,从政府体育部门到社会各界,想尽了千方百计,作了各种努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要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显然光靠他们的努力是不够的。他们呼吁―――
  在梅州组建省少年足球后备队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足球职业化后,省体育局给各级足球协会“断奶”。作为广东省足球重点地区的梅州也因此遇到了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
  在梅州几个足球重点县采访,记者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难点:缺钱。目前,梅州的青少年足球培养还是十分红火,而且各年龄段的球员都比较系统。
  目前,省竹料基地1985、1986年龄段(十运会年龄组)的足球运动员基本上来自梅州。梅州当地体校1989年、1990年龄段(十一运会年龄组)的好苗子也有100多人。为了避免这些运动员流失,更为了广东足球的发展,梅州市体育局向省体育局发出申请,希望省局拨出足球发展专款,在梅州市成立一支广东省少年足球后备队。
  按照梅州市体育局的申请报告,这支后备队由30人组成:1名领队、3名教练、1名医生和25名队员。这支后备队每年的经费为66万元,其中省局拨款40万元,剩下部分由梅州市政府或体育局自筹解决。
  如果这个后备队组建起来,梅州市体育局负责广东省参加全运会的足球后备人材的输送。这样既保护了广东后备足球力量的培养,又解决了广东全运会足球队的人材问题。
  用足球彩票收益设立足球基金
  足球职业化以后,广东省足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省局。这也使得省局难以给基层足球建设拨专款。这是足球走向市场大环境的结果,难以一朝一夕间改变。
  没有钱,不要说足球,什么项目都很难发展。目前,梅州的足球场还十分缺乏。虽然市、县政府拨出了土地给体育局建设场馆,但是体育局苦于没钱而无法动工。现在梅州市县的体校足球班选材和训练没有先进设备和科研的保证,使得足球教练只能凭借经验来进行……
  中国足球彩票发行以后,为体育事业的建设提供了不少资金。但是这些资金大部分都是用于全民健身的场馆建设,基层足球建设几乎没有得到什么扶持。
  梅州市、县体育部门提议,省局是否能在足球彩票基金使用上进行微调,将基层足球建设也纳入足球彩票基金的扶持范围,调动基层足球工作者的积极性,给基层足球培养更好的环境。
  北有大连南有梅州
  1901年,西方传教士将足球引入梅县。1914年,梅县现代足球运动确立;20年后成为广大群众最为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曾出过名扬世界的一代球王李惠堂。
  1956年,国家体委授予梅县“足球之乡”称号。1964年,国家体委确定梅县为全国开展足球运动的10个重点市县之一。1979年,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设立16个足球重点地区,梅县榜上有名。梅县后来成为现在的梅州市。40年来,梅州已为国家和13个省市输送了足球运动员和教练员270多名,其中有中国国家队主教练、队员35人。包括曾雪麟、蔡锦标、杨宁、王惠良、张小文、池明华、郭亿军、谢育新、伍文兵等。被足球界誉为“北有足球城(大连)、南有足球乡(梅州)”。
 
 
年初,在广州与梅州的同行聊起足球之事,基本吻合。感叹足球事业大不如前,社会不重视足球,家长不太支持小孩子投身训练足球......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