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从书生到商海弄潮儿 (1人在浏览)

国光

小学三年级
注册
2009-06-28
帖子
236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陈毅艺

麻岗是个不容小觑的粤西沿海小镇。古代曾是南巴郡治,也是南北朝时大诗人刘长卿放逐做县尉之处。当地人有“耕读传家”之风俗,外出创业成功的老板也不少,譬如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年轻企业家谭国新。

他求学期间――
就已显露出经商才华及富有同情心……
谭国新1972年出生于电白县麻岗镇的独楼村,是五兄弟中的老二。穷困的家庭让他自少懂事,自觉分担家务――或下田干农活,或上山砍柴、放牛,或到河塘去捉鱼摸虾。总之,少年时代那段磨难岁月,为他今后的创业成功打下了能吃苦、敢攻坚的基础。其父是民间草药“医生”,谭国新自小耳濡目染父亲出钱又出力为周边的村民医治小病小痛,是村里治保主任与“赤脚医生”一肩挑的硬汉子。他也就从祖辈、父辈身上承传了善良、正直、有爱心,从此立志读书,刻苦奋斗。
不负家人期望的谭国新于1993年考上茂名市教育学院。在这整个学生时代,相同的是课室、卧室、饭堂三点一线,不同的是他脑子灵活,敢想敢干,课余到亲戚的厂去兼职跑业务,接订单。应该说,他是中国大学生中比较早有商业意识的在校大学生,是敢于实践“自主创新”的大学生中的“大款”。发财有钱的谭国新,依旧是勤俭朴素,待人谦和,常大方出手相助生活有困难的同学,并赢得同学们对他的尊敬!
一晃三年学院生活结束,谭国新毕业被分配回电白爵山滨海中学执教。在那为人师表的三年里,上至同事,下到学生家长,都对这位老实巴交的年轻老师有甚好的评价。同事认为他教学扎实,做事踏实,生活真实;学生认为他亲切、和气、宽容。用他的感慨就是,“在爵山的三年我各方面都受到了锻炼,学会了很多东西,正因我接触了最底层的孩子,对他们我比其他商人老板更了解、更有情感!”的确如此,否则不会引出下面的爱心故事。

他沧海横渡――
创建印刷厂、开办书城,承包农庄……
凭着对印刷市场了解的独到眼光及过人的胆识,三尺讲台难酬壮志的谭国新,于2000年毅然告别园丁生涯,大胆闯海。他先是组织100多万元在老家麻岗兴建电白县粤港印刷厂。由于他讲诚信,讲质量,工厂开办一段时间后就在粤西地区打响名堂,赢得信誉,业务一片红红火火。
笔者当年也曾做过印刷工作,知道印刷业是牵涉面广,技术更新快,且是面向挑战压力较大的行业。然一年风调雨顺过去,谭国新又筹资80万元在水东开办电白县教育购书城,文化繁荣与教育发展的无限前景,令购书城开张后经济效益看好,也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购书学习的好去处。第三年,他又在老家麻岗承包下一千亩荒地,投入百多万元开垦种植荔枝兼养殖,办起复式农庄。这些年下来,工夫没白费,今年红荔又飘香,丰收在望。
第四年,为满足印刷市场的需求,谭国新经市场调研后,决定扩大生产,再投资200多万元购置了先进的日产四色彩印机,可以快速及大批量印刷更精美的印刷品,从此生意日隆,业务覆盖省内外。他早年开办的书城现已移到茂名,并在湛江、阳江等全省地级市设有教材、教辅书籍直销批发门市,以点带面,逐步向印刷、发行“一条龙”方向完善发展。
可谓创业后一年一台阶的谭国新,为适应日趋激烈竞争的市场,为未雨绸缪打大战役,于今年五月下旬,他把工厂搬迁到县城各方条件十分成熟的“工业园”内,新厂规模颇大,占地2500平方,有多台现代化印刷机械设备,从此大展拳脚。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富而不忘乡情的谭国新先生,先后当选为电白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第七届茂名市政协委员,第八届电白政协委员,并备受新闻界的关注。除了茂名当地的报纸、电视对其业绩与爱心进行专题报道外,广东卫视、珠江电视等也上门采访报道他关爱公益、关心家乡、关怀弱势群体的事迹。

他用感恩的心――
去演绎真情,诠释无限的大爱……
记得2005年初,由电白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电白县委宣传部联合评选出电白县“十大爱心之星”,谭国新与黄德明、戴作霖、崔真基、杨秋等大名鼎鼎者一起荣获殊荣。问起当年这件事,不善言谈的他,只是轻描淡说一句:“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既帮了别人,自己也开心。”
其实,一个人做一两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经常为群众办实事,为公益做好事。德兰修女说过:“既然我们做不了伟大的事,那就从小事做起吧!”的确,在谭国新看来,他今时今日所拥有的“财富”,都是来自于社会,就要怀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他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从2001年起,他每年春节都要耗三两万元购买大米、花生油等物品慰问独楼、山北两个村一百多家特困户和五保户(此事坚持了六七年,后由另一位人大代表接力);自己出资30多万元为独楼村修通总长8.7公里的硬底村道;建麻(岗)宿(车)路段时,他又捐了一万元;母校麻岗中学修建时,他又出资5000元,以及其他的一些捐助。仅粤港印刷厂从当年以人力为主的高峰期近400人,到今天现代化的技术型,该厂仍解决了近200人的工作,曾安排残疾人士及困难家庭子女入厂就业百多人,也先后帮助近百困难户脱贫过上小康日子。
话说2002年的某日,谭国新回老家乡下走走,入村时半道看见一名在上课时间却出来放牛的小学生。他便下车问他为何不去上学?对方说家里穷,交不起学费,只好回家放牛。可见谭国新当时的心情是多么难受。他回厂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当地25名交不起学费的贫困学生缴清学杂费;次年,又支持30名贫困生;第三年,他资助的学生已达40多名。特别值得一提的,要数他挽救失足青年邵某的故事最感人。邵某本是一位好学上进的高中生,1999年高考失利后,心身备受打击,加上交友不慎,继而走上吸毒、盗窃、抢劫的迷途。为了挽救邵某不再沉沦下去,他多次返乡苦口婆心劝说邵某。但他亦深知,要让一位沾染恶习的浪子远离损友,脱离毒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不仅从思想与精神上去帮教,待对方有所悔悟,态度有所好转时,他打铁趁热,亲自带邵某到广州去强制戒毒。邵某戒掉毒瘾后,为解决他日后的生计,不让他走回头路,谭主动吸收他到自己的印刷厂来工作至今,从此过上自食其力的安稳生活。
谭国新为善不甘人后,助人不图回报的好人好事多不胜举。对他这样热心公益,把有限的精力投到无限的助人为乐,其家里人也是从不理解到支持。问他今后是否愿意继续将善举进行到底?开朗乐观的他肯定地回答:“愿意。虽近几年生意起起落落,对经济带来很大影响。但我现已在全省建立了批销发行网,与广东出版集团的合作已定下,新厂房的扩建投产,我们是满怀信心,前景可观。届时我会尽微薄之力建立‘教育爱心基金会’,有计划地资助成绩优秀的应届高考生及贫困学生。”
从当年一介书生下海弄潮,富而不忘乡梓,富而不忘关爱他人。可见,他的“十大爱心之星”不是虚徒其名的,而是闪闪发光于电白大地。
5月下旬,是谭国新新厂乔迁之喜,也是他下海从商近10周年之时,特匆匆写出此文,作为对他又迈向事业新高峰的祝贺!
 
好人会有好报的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