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刘氏祭祖庆典 (2人在浏览)

xieya

幼儿园
注册
2009-02-07
帖子
12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热烈祝贺刘氏始祖千一郎后裔孙联合祭祖
 
QUOTE(xieya @ 2009年03月25日 Wednesday, 11:04 PM)
热烈祝贺刘氏始祖千一郎后裔孙联合祭祖
[snapback]2725726[/snapback]​


刘 姓的起源
――古代唐尧后裔之姓
刘姓的起源大致有五,最早的一支出自祁姓,是尧的后裔,尧是传说中远古部落陶唐氏的领袖,名放勋,贤达善良,后成为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五帝之一。因陶唐氏是黄帝之子12姓中的祁姓部落,所以尧为祁姓。那么刘姓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说:“帝尧陶唐之后受封于刘,裔孙刘累,事夏后孔甲,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杜伯子隰叔奔晋为士氏。孙士会适秦,后归晋,其处者为刘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刘氏出自祁姓,帝尧陶唐氏子孙生于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能扰龙,事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封为杜伯,亦称唐杜氏。至宣王。灭其国,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士苏。苏生成伯缺,缺生士会。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氏。”这两种说法大同小异,共同提到一个名叫刘累的人。又都认为刘氏出自杜姓,是士会的后裔。真实,这里包括同一源的两支刘氏: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据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据《史记•夏本纪》载,刘累是帝尧的后裔,生于夏朝后期,曾经跟着精通养龙技术的拳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因上经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赐姓为御龙氏,负责驯养孔甲的4条龙。《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刘累故城在洛准州缑氏县南五十五里、乃刘累之故地也,据此可知。刘累在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至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史记•集解》引贾逵语曰:“刘累之后至商不绝。以代豕韦之后。祝融之后封于豕韦,殷武丁灭之、以刘累之后代之。”西周初期,刘累后裔有一支被周成王封于杜(今陕西西安东南)、其国君被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国君杜伯被宣王所杀。杜伯之子隰叔逃到晋国,任士师(法官,掌禁令、狱讼、刑罚)。后以官命族,为士氏。隰叔的曾孙士会,即随武子、范武子,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字季,食邑在随(今山西介休东南),后更受范地(今山东梁山西北),故亦称随会、范会、士季、随伞。晋襄公死,他与先蔑出使秦国,迎立公子雍。士会,先蔑走后,晋襄公的夫人缪赢抱着太子夷皋日夜在宗亩哭,又到执政大臣赵盾那里去闹,弄得赵盾等人没办法,只好立夷皋为君,就是晋灵公。这时,秦军已护送公子雍来到晋国边境,赵盾就领兵去阻挡,由于秦国准备不足,败退到令狐(今山西临猗西)。先蔑、士会逃到秦国。公元前614年、士会又回到晋国任职,但有儿子留在秦国(都城在今陕西风翔东南)。士会留于秦的后代,恢得先祖姓,自为刘氏。
刘姓还有一支出自姬姓、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云:“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因以为氏。”按此说,姬姓之刘形成于西周初期。但《辞浩海》“刘”条则说:“古邑名。一作留。在今河南偃师南。春秋初期为郑国之邑。公元前712年为周平王所取得。至周匡王(姬班)封其少子于此,是为刘康公,传至贞定王时绝封。”据此,姬姓之刘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
刘姓的另三支有两支形成于西汉初期,一支是北魏时少数民族改姓刘。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即皇帝位后,接受戌座娄敬定都关中的建议,决定把国都迁到长安,并因此赐娄敬姓刘,刘邦还赐项伯之族也姓刘,此为赐姓之刘。西汉初年,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冒顿姓挛L,但按照匈奴贵族皆从母姓的习俗,挛L氏子孙皆姓刘。十六国时前赵的建立者刘渊即是匈奴贵族。又,北魏孝文帝自大同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
据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祁姓之刘传13世,有人于战国时期在魏国任大夫,迁至大梁(今河开封),有子刘清,又徒居沛(今江苏沛县东)。清生什,号丰公、仁生瑞,字执嘉。瑞有四子:伯、仲、邦、交;第三子刘邦,即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分封问姓于各地,其后支派蕃衍,于是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处皆有刘氏。彭城(治所在今江苏铜山县)刘氏,出自西汉宣帝刘询的儿子、楚孝王刘嚣;至后周,有石州刺吏刘懿,又分出一支,为京兆武功(今属陕西)刘氏东汉章帝子、河间孝王刘开:、世居乐城,10世孙刘通徒居尉氏(今属河南),形成尉氏刘氏。东汉光武帝刘秀子、广陵思王刘荆的5世孙刘述,为东平太守。述生建,为晋永城令,世居临淮(今安徽盱眙县西北)为临淮刘氏;刘建的儿子刘会,历琅邪内史,随东晋元帝渡江,居丹阳(今江苏江宁县东南)。南阳(今属河南)刘氏出自汉长沙定王之刘丹,袭封三世,徒沮阳(今湖北保康县南),裔孙刘乔,为晋太傅军谘祭酒,传三世为刘柳、任徐、兖、江三州刺吏,又徒江陵(今属湖北):广平(今河北鸡泽县东)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子赵敬肃王彭祖,彭祖的儿子为阴城思候刘苍,刘苍死后,其子有罪不得立,遂居广平肥乡。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东南)刘氏,出自西汉楚元刘交之后,系因避灾祸自彭城移居南华。此外,居住在信都、平原、范阳、濮阳、宋州、并州、河南(今洛阳)、雍州等地的刘氏,也都是大族。于此可见,刘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发展繁衍。刘氏迁往福建始于晋朝,迁往两广约在唐朝。据《台湾省通志》记载,晋代从中原入闽者共有13姓,其中有刘姓。据《五国故事》及〈十国春秋〉记载,河南上蔡人刘安仁,唐末任潮州刺吏,先安家于福建泉州之马铺,又迁至番禺(今广州市),其子刘谦,咸通中为广州牙将,后与其子刘隐“起封州,遭世多故,数有功于岭南,遂有海南。”刘隐弟刘于公元917年称越帝于广州,翌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河南延津人刘浚,因其父刘祟龟于唐大顺年间任岭南东道观察处置使而流寓广州,后官至宗正卿兼工部待郎。又据兴宁《刘氏族谱》载,唐僖宗乾符年间,翰林学士、观察使刘天锡弃官奉父刘祥避乱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之石壁洞,此后以展成为汀闽望族;南宋宁宗嘉定年间,河南宣抚使刘龙第七子刘开七,在广东潮州任官,子孙遂居于兴邑,人丁兴旺,支派益繁,后又自兴宁分散至许多地方,从明末开始,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帝王者多达66人,先后建立有西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后汉、北汉、大齐等王朝或政权,共历时650多年,是中国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其中,刘邦建立的西汉历214年,刘秀建立的东汉历196年,两汉共计41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刘备建立的蜀汉历43年;匈奴族刘渊建立的汉国,至其侄刘曜即位,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历26年;刘裕在南方建立的宋朝历60年;刘武周于唐初曾自称皇帝,年号天兴;刘黑闼于唐初称汉东王,年号天造;刘隐在广州建立的南汉历55年;沙陀人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历4年;刘崇建立的北汉历29年;刘豫受金册封,南末初曾为“齐帝”。刘姓掌握政权时间久,享有一些特权,是人口能够得到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汉时,全国共有五千多万人,刘姓人口就占十多万。新莽末年,湖北枣阳人刘玄曾在河南南阳称帝,年号更始;东汉建都于洛阳,刘秀又是南阳人,所以:“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东汉时河南的刘姓族人特别多。此后,由于刘姓子孙蕃盛,支脉众多,分布广泛,又有“遍地刘”之称。
正因为刘姓历史悠久,人丁兴旺,所以对历史的进步做出的贡献相当显著,涌现出的名人也非常多。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善为文辟,才思敏捷,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干人”,集体编写了《淮南子》;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曾校阅群书,撰成《别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刘向之子刘歆,为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目录学家,他继承父业,总校群书,撰成《七路》,对中国目录学的建立有一定的贡献;还有训诂学家刘熙。东汉有书法家刘德升、文学家刘桢、天文学家刘洪、三国时魏有哲学家刘劭。魏晋时有数学家刘徽。西晋有将领、诗人刘琨,还有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东晋有将领刘牢之,骁勇善战,淝水之战时为前峰,破敌有功。南北朝时,刘姓多文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字刘勰所著《文心雕龙》,以展了前人进步的文学理论批评,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南朝梁还有学者、文学家刘峻,文学家刘孝绰、刘孝威,女文学家刘令娴;此外,南朝宋有文学家刘义庆,北魏有经学家刘献之,北齐有文学家刘昼。隋代,有经学家刘炫、刘悼,时称“二刘”;隋末有江南农民起义首领刘元进,延安、上郡农民起义首领刘迦论。唐代,刘氏任宰相者13人,其中刘晏在肃宗、代宗两朝任相,疏浚汴水,用分段转运法解决关中食粮,整顿盐税,行平准法,改善了安史乱后财政紊乱的状况,是著名的理财学;另有史学家刘知岂,认为史学家须兼史才、史学、史识三长,强调“直笔”,所著《史通》是中国第一部名学评论的专著;还有文学家、哲学家刘禺锡,诗人刘希夷、刘长卿、刘湾、刘方平、刘虚、刘商、刘沧、刘叉,散文家刘蜕,浙东农民起义首领刘。北宋有史学家刘、刘恕,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凡史实纷杂难治的,多由刘恕处理;还有学者刘敞、诗人刘筠。南宋有名将刘琦,学者、文学家刘子E,词人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画家刘松年。金国有文学家刘迎,医学家刘完素,金末红袄军首领刘二祖。元代有学者刘因、散曲家刘致、雕塑家刘元,元末有红巾军首领刘福通。明、清时期,刘氏有许多人奋起反抗封建压迫,例如,明代有荆襄流民起义首领刘通,中原地区农民起义领袖刘六、刘七、刘惠,鄂、皖农民起义领袖刘汝国;明清之际有农民起义军将领是刘宗敏、刘希尧、刘芳亮、刘文秀、刘体纯;清代有农民起义首领刘之协、刘登联、刘德培,上海小刀会起义首领刘丽川。此外,明代有大臣刘基,画家刘珏,哲学家刘宗周,文学家刘饲,散曲家刘效祖;清代有大臣刘统勋、刘纶,诗人刘体仁,学者刘献廷,伊斯兰教学者刘智,散文家刘大魁,书法家刘塘,经学家刘逢禄,义学家刘开、刘熙载。清末将领刘永福,在中法战争中屡立战功,光绪时曾移驻台湾;清末还有小说家,《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现代有诗人刘大白,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刘天华,文学家、语言家刘半农,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志丹,还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共产党员刘胡兰。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考证,刘姓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点四,即世界上刘姓在6000万以上,是当今中国的第四大姓,在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高。
大宋姓氏研究会
 
我是千一郎后裔之一,可惜太远了回不了家!
 
可以的话大家发多点照片上去,特别是刻名字的石碑.我老爸是负责我们村收钱的,希望能看到他的身影.我在苏州太远了,回不了家祭祖真可惜!
 
刘帮的后代真是了不起,大汉就一大汉.
 
够我王氏吗,我王氏敢和政府对操了
 
王巢的子孙是土匪,那有刘邦的大汉强啊
 
QUOTE(依林 @ 2009年03月26日 Thursday, 05:47 PM)
此地是什么风水格局?在哪里的呀
[snapback]2726160[/snapback]​


是高州云谭那个吧,好像是什么“猛虎下山”。我小时候去过一次,长大后没去过去过,今年想去但又没放假。
 
QUOTE(依林 @ 2009年03月26日 Thursday, 04:47 PM)
此地是什么风水格局?在哪里的呀
[snapback]2726160[/snapback]​



观珠P背
 
为什么没提刘少奇,刘伯承.只提了刘志丹\刘胡兰?
 
刘德华说:很好,很强大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