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殿伯食堂”恩仇记 (1人在浏览)

化骨绵豆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6-02-09
帖子
1,187
反馈评分
1
点数
61
年龄
51
引子:今年“五一”期间,小豆囊中羞涩,无以打发时间,只好以睡觉度假,也许小豆没有享福的命,这样的好日子竟“熬”出病来,可实在看不起医生,只好买几粒感冒胶囊对付对付。由于工资微薄,小豆以前已有很多这种医病经验,可能是年龄渐大,这次不灵了,拖了好几天都没好,偏偏“五一”后竟出现多年少见的倒春寒,小豆原本就体弱多病,又在感冒的基础上经此一冻,终被彻底击垮,迷迷糊糊的昏迷了二十多天。醒来后家人对小豆说,小豆昏迷期间,每天夜里都会起床写字,半个小时后又重新昏睡,小豆对此却一点印象都没有,感觉十分怪诞,家人见小豆半信半疑,就把小豆写的东西拿过来给小豆看,看了自己所写的东西小豆更感惊奇,他竟在昏迷的状态下竟记下很多零零碎碎的事,这些事好象经历过,但又想不起在何时何地经历过,于是小豆就把它放到这里来,看有谁知道里面的事,给小豆指点迷津。以下就是小豆在无意识状态下记下来的事……



“殿伯食堂”恩仇记

第一回 放卫星贫困镇进小康 发善心肖良殿设食堂

话说31世纪初,C国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大踏步进入小康社会,谓为五千年未有之盛世。奈何C国疆域辽阔,难免出现发展不平衡,南方沿海一个名叫谁懂镇的小镇就是不平衡中的那条跛脚。这谁懂镇正如她的名字一样,镇里的很多事谁都看不懂,例如谁懂镇很穷(财政收入非常少),物价却几乎全国最高,这里公职人员的工资全国最低,只达到勉强解决温饱问题的水平,但却有很多公职人员建起漂亮的洋房,有的甚至还拥有私家车。真让人看不懂。谁懂镇人民都有个大优点――爱面子,爱面子也是优点?当然,爱面子是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的,可不,为了有个好名声,谁懂镇官府打肿脸对外称其也已进入小康社会。是不是?别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法办成的事,这里一句话就由贫困镇变小康镇了,多省事!为证明他们不是说谎,谁懂镇官府特地开了一间免费食堂,号称“任吃食堂”,也就是谁都可以来吃,吃多吃少都可以,以显示该镇的富裕。“任吃食堂”设在以偏僻出名的“港南学堂”附近,官府的真实意图人尽皆知。该地其实穷人还有很多,免费吃饭谁不捧场?食堂开张后,每天都有几千人来吃。由于缺少监督,食堂伙计狂吃回扣,专买一些烂菜和仓底米回来对付,频频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虽然是免费,但谁也不敢拿小命开玩笑,连蚂蚁都抗议赵本山为“蚁力神”卖广告呢,对不对?“任吃食堂”渐渐少人问津,只有几十个不怕死的拾荒者光顾,据专家说,这是由于拾荒者经常接触脏东西,有了很强的免疫力,就象苍蝇一样,整天都在粪便堆里,却比什么都健康。不过少人来吃倒是官府十分乐意看到的。对于这种现象,相信现在在政府工作的人都深有体会,所有政府的招待所里的东西都是最难吃的,知道是这么回事,但谁也改变不了。虽然没多少个人来吃,不过“任吃食堂”的数目每天依旧,“任吃食堂”的伙计很快都买了小洋房。渐渐地官府难堪重负,但为了面子,还是苦苦支撑,有时难以为继,就“借”公务人员的工资先顶着用,一时间公务人员中怨声载道。不知道一千年后人们是怎么评价这“任吃食堂”的,如果按现在的说法,这“任吃食堂”是不折不扣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谁懂镇官府本想借开设“任吃食堂”来显示当地的富裕,但经此一闹,倒是让更多人看到了谁懂镇的穷困。且说邻镇有一人士,姓肖,名良殿,此人乐善好施,人缘甚广,熟人都亲切地叫他“殿伯”,殿伯现在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最富裕的镇――深镇定居。适逢“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正搞得如火如荼,很多深镇的老板向殿伯打听其老家是否有合适的地方转移他们的工厂。有一次殿伯回乡时路过谁懂镇,看到谁懂镇东北郊有一大片空旷的土地,土地上面没种上任何的农作物,只长着高高的野草,看迹象这片土地以闲置多时,他一下子想到用这片土地来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于是就开车进去查看查看,一看发现还真不错,这片土地背靠国道,交通便利,上面又没有什么建筑物,无须拆迁,成本肯定不高。殿伯心想,如果能利用这片土地来转移“珠三角”的产业,既可以解决深镇朋友工厂转移的难题,又可以带动谁懂镇经济的发展,心中暗喜,情不自禁的驱车向纵深地方开去。意外的是这偏僻的旷地中央竟突兀着一座食堂,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殿佰了解到“任吃食堂”的情况,这一下子触动了他那乐善好施的心,于是他决定帮一帮那群吃不上饭的穷人。殿伯拿出微薄的积蓄,并发动亲人募捐,也在谁懂镇设了个免费食堂,称为“殿伯食堂”。殿伯开食堂可是真心为善的,他将“殿伯食堂”开在谁懂镇车站附近的668号,这里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十分方便邻近的穷人来吃饭。为免“殿伯食堂”变成第二个“任吃食堂”,殿伯亲自管理“殿伯食堂”,凡事亲力亲为,不买那些不良米商、菜贩的帐,虽然没钱买肉,但总买最好的青菜,为保证饭的质量,还从深圳口岸进口泰国香米运回“殿伯食堂”用,由于饭菜可口,服务优良,并且完全免费,来“电白食堂”吃饭者越来越多,不久就突破2万大关。来吃饭的穷感激他,皆称他为“善人”,殿伯诙谐的说,他也并不富裕,能力有限,只是勉力而为,并且“殿伯食堂”不仅仅是他一个人投入资金,还有其他人的帮忙,自己还算不上真正的善人,顶多算半个善人。于是大家就幽他一默叫他“半个善人”。为了杜绝浪费,让更多穷老乡吃上饭,殿伯特规定每人每餐吃饭不准超过4碗,并且碗里不可以有剩饭,如有违反,将根据情节严重作出禁吃若干天的处罚。出于对“半个善人”的敬重,来吃者即使再饿,也严格遵守这一规则。

殿伯开设慈善食堂原是好事,深受群众好评,却无意中得罪了一个人,由此而引发一场恩怨。欲知殿伯得罪了谁,引发什么恩怨?请看下回分解。
 
第二回 玩“抓周”拉屎犯书神 臭《中庸》造就“无中用”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说谁懂镇乡下有一吴姓人家,世代为农,三代单传。户主吴伯已年过花甲,按道理说农村人年过花甲就享儿孙福了,可吴伯整天愁眉苦脸,像一根留种的老苦瓜。缘何吴伯愁眉苦脸呢?原来当地乡下有“三代单传、不发就绝”的说法,也就是说前三代如果都是独苗,第四代如果没有两个以上子@,那第五代就不会再出男丁,从此断绝香火。然而吴伯的老婆只是头胎生了弱智儿子,之后就一连生了十二个女儿,再没有生过一个男孩。现在弱智儿子已近不惑之年,仍然找不到老婆,而最小的女儿也快十岁了,这么多年老婆再无所出,虽然女儿们都乖巧孝顺,但吴伯以想到自家的香火就要断送在自己的手里,怎么也开心不起来。这一年,正值吴伯六十大寿,算命的说六十大寿必须大摆筵席招待乡里,晚运才会丰隆,说不定老树还能发新枝,吴伯对这些话将信将疑,不过人在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时往往都会走向宿命。吴伯也不例外,于是吴伯借六十大寿大宴亲朋。就在寿宴当晚,吴伯老婆梦见一条蜈蚣钻进自己的肚子里,第二年吴伯的老婆就生下一个男孩,直把吴伯乐得合不拢嘴。吴家的香火终于没断在自己身上,你说吴伯能不倍加高兴么?更让吴伯高兴得是他儿子天资聪颖,满月就会叫爹娘,半岁已认得上千字,未满一岁就读“四书五经”,吴伯把光宗耀祖的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

儿子一岁生日时,吴伯也试着让他“抓周”,在台面摆上金元宝、牛绳和书三样东西分别代表经商、务农和当官,吴伯很希望儿子当官,就特地把儿子正在读的那本《中庸》放在台面上,以为这样儿子拿那本《中庸》的机会较大。人往往都有一点这样的天真,既想从宿命中寻找慰籍和借口,又希望自己是命运的例外,试图在命运打盹时篡改命运。面对着宝贝儿子,吴伯现在的心态正是在这忐忑的关口。做好准备后,吴伯惴惴不安的把儿子抱到台面上,可能是他的儿子没见过金元宝的缘故,一上来只是盯着金灿灿的金元宝看,并用手去拿那个元宝,毕竟是婴孩,虽然智力非凡但毕竟骨骼尚嫩,而且元宝也重,小孩抓起元宝后身体失去平衡,一个趔趄一屁股坐到那本《中庸》上面,小孩嘛对没见过的东西总觉得好玩,心情大悦,竟“吃吃”地笑了起来,这一笑不要紧,可能生日吃得太饱,笑起来括约肌一松,居然在那本《中庸》上面拉了一坨屎。哎呀,失礼了!“四书五经”可是读书人眼里的“圣书”啊,吴伯一看,大呼“罪过”,内心十分失望、惆怅,不过总算没抓牛绳还有点安慰,何况“抓周”这些事,未必能作准。离奇的是,吴伯当天夜里做了个怪梦,梦里有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对他说:“你儿子在圣书上面拉屎,得罪了书神,今后不能再读书,否则过不了七岁就夭折”其父听闻大惊,由梦中惊醒过来,虽说是梦,却与白天的事暗合,为保住香火,吴伯不敢有违天命,从此不再让其儿子近书。哎!原本想求个好意头,想不到却给《中庸》决定了儿子的另一种命运,一气之下吴伯干脆给儿子起个名字叫“中庸”。这个中庸由于只读过“四书五经”,长大后满脑子都是忠君守制、三从四德的陈旧封建思想,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没有什么朋友,出入形只影单。特别是村里的小伙伴都上了学,在学校里学到各种各样的新知识,回来唧唧喳喳地讨论,有时又成群结队唱歌跳舞的时候,小中庸只能远远的观看。由于吴中庸的名字叫起来与“无中用”谐音,大家干脆叫他“无中用”,久而久之,大家都忘了他的真姓名。
(待续)
 
第三回 有钱开路无德奸商当代表 管理不善慈善机构被承包

“无中用”虽然后来再没读书,但毕竟上天给了他一个聪明的脑子,打小就没想过他父辈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很小就开始学做生意。“无中用”做生意很有点奸商的素质,靠造假贩假、偷税漏税等不良手段未到而立之年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暴发户。这也正应了他当初“抓周”时抓金元宝的天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无中用”之所以做生意容易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读书少,为什么这样说呢?在生意场上有一句至理名言“小胜靠智,大成凭德”,一个白手兴家的人如果一开始就正头正路,是很难积累到资本的,所以暴发户大多是没怎么读过书的人,读书少的人做生意有个好处就是“盲公不怕黑”,不知道什么法律法规反而更有死胆。如果想成为“麦当劳”这样的大企业,那就必须有好的口碑,以诚信来获得发展。“无中用”在生意场上滚摸多年后,深谙“朝来把官靠、夜里就发财”的道理,可是他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也没什么亲戚与“官”字靠边,怎么才能进入官场圈子呢?经过多方打听,他了解到象他这种身份,最容易进入官场社交圈的路径就是当人大代表,因为当了代表后就有机会与官老爷们一起开会。这就好办。这世道,有钱没有什么办不了的事,他到镇里最高级的酒家摆了十几围酒,把有关人员请来喝个天昏地暗,喝完后还每人发一个红包,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代表资格提名,然后安排整天光着屁股在街上走的那个叫“戆元”的白痴来与他做差额选举,就这样“无中用”在这场选举中以一票险胜当选为人大代表,据说“无中用”之所以胜出,是因为“无中用”投了自己一票,而“戆元”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投票。后来有长途车司机发现“戆元”在海南出现,有人说是“无中用”怕万一出现意外,在选举前一天开车把“戆元”送到海南去。这话可信度很高,因为如果不是有专车送过去,即便“戆元”爬上长途客车,一个白痴是不懂得买票过海的。这些就不提了,反正“无中用”是当了人大代表。“无中用”当人大代表还有一件很滑稽的事,地球人都知道这“无中用”一岁以后就再没读过书,但他在人大代表的履历表“文化程度”一栏中却堂而皇之地填着“大学”两字,咦,列位看官,他这大学学历是怎么来的?这倒不是他说谎,他确确实实读过“大学”,他一岁前读过的“四书五经”不是有一本书就叫《大学》吗?只是此“大学”非彼“大学”罢了。这“无中用”当了人大代表后做起生意果然更加无往不利,从他把“任吃食堂”由官府慈善机构一步步变为自己私家财产就可见一斑。

官府开设“任吃食堂”,“无中用”马上看到了商机,他通过……(这里省去548个字)取得了独家供应大米权。他本想独揽蔬菜大米的独家供应权的,但供应蔬菜的代理权被另一个人大代表夺走,因为人家有一个几百亩的名牌“水东芥菜”生产基地,取得蔬菜供应权要比“无中用”来得名正言顺。不过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利益分配的结果。各位不要以为人家有名优蔬菜生产基地“任吃食堂”就吃优质蔬菜了,蔬菜基地只是个幌子,他的基地里没有一棵菜进过“任吃食堂”,他都是买一些烂菜供给“任吃食堂”。再说“无中用”成了独家供米商后,马上买通“任吃食堂”的负责人“龙腾盛饭”,专门从省城购买仓底米转卖给“任吃食堂”,大赚昧心钱。官府其实也了解到这些情况,但这“任吃食堂”实在是烫手山芋,关吧,等于打自己嘴巴,不关吧又实在难以负担,还要得罪那群公务人员,发展到后来,政府为节省开支,竟干脆将“任吃食堂”承包给了“无中用”。列位看官,这官府荒唐到这个地步,这类慈善的公共事业都搞承包!有点脑汁的人都应该知道,承包商都是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与慈善事业都是背道而驰的。果然,“无中用”承包了“任吃食堂”后,就整天想着如何才能赶走来吃饭的这最后的几十个家伙。之所以说他天资聪颖是有根据的,不到两天他就想到了一条绝世好计。他以“任吃食堂”是官府开的为借口,要求来吃饭者必须唱官府的赞歌,为了将这几十人刁难得彻底消失,“无中用”还亲自作曲作词,用“四书五经”里的文言字词写了一首比林子祥的《十分十二寸》还长的《任吃膳堂为吾爹娘恩深似海没齿难忘爹娘安康永放光芒大合唱》,光歌名都要背诵N个钟头才记得住,又叫他那娇生惯养、洋里洋气、起个英文名字叫什么“扭曲精娜”(音译)正在读初中而不知她祖宗全是农民的女儿加了几句文法狗屁不通的英文在歌词里面,并声明只有三天时间练习,三天过后谁唱错一个字就不准吃饭,这可真难住了这几十个不怕死的拾荒者,奈何肚子饿没办法,只好尝试跟着唱。各位看官,“无中用”这土包子是什么材料,也来作曲?你相信他会写出什么好旋律出来吗?列位家长,南方没什么机会见到狼,而鬼原本就是虚无的东西,如果你的小孩不理解“鬼哭狼嚎”这个成语,那“任吃食堂”开饭时你带他们去听一听他们就明白。只是苦了“任吃食堂”的伙计,每次听了《任吃膳堂为吾爹娘恩深似海没齿难忘爹娘安康永放光芒大合唱》就连黄胆汁都呕出来。三天过后,就再也没人能在“任吃食堂”吃到饭了。“无中用”以为从此就与“任吃食堂”的伙计直接分钱就成。不用开工就有钱拿,那班伙计还不偷笑?但是“殿伯食堂”的出现,打烂了“无中用”的如意算盘。既然有私人开设食堂,官府也不想再撑下去了,准备关闭,这岂不是断了“无中用”的财路?“无中用”决定搞垮“殿伯食堂”。象“无中用”这种鬼点子多多,又和官府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主,谁要招惹了他,不死也得脱一层皮,大家不禁暗暗为“殿伯食堂”和“半个善人”担心。欲知“殿伯食堂”命运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待续)
 
第四回 权色交易发廊小姐蜕变第一夫人 私相授受公务人员兼当老板家丁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搞垮“殿伯食堂”,“无中用”决定带上家丁“龙腾盛饭”到“殿伯食堂”查探究竟,看看能不能找到击倒“殿伯食堂”的缺口。

列位,“龙腾盛饭”不是“任吃食堂”的负责人吗,怎么成了“无中用”家丁了?说到“龙腾盛饭”,此人原是前任县太爷的小舅子,打小不喜欢读书,终日干些偷鸡摸狗的事,后来还加入黑社会,专门帮“大耳窿”追债,由于他生得高大威猛,满脸横肉,样子凶恶(很象香港电影里的那个“大傻”――成奎安),加上两条手臂上各纹了一条大青龙,人见人怕。不会吧,县太爷竟有这样的小舅子?正所谓世事无绝对是也,“龙腾盛饭”外表很影响市容,但他姐姐却长的很漂亮,不过既然出自同一基因,他姐也不是什么贤良淑德之人,好歹捞了个初中毕业,是他家里文凭最高的“知识分子”。不过由于从小家里人对她宠溺,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性格,整天想着怎样才能傍上大款,过饭来张口的日子。她知道有钱有势的人最集中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发廊,她就到发廊当洗头妹,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她现在的老公,那时他老公还不是县太爷,也还是别人的老公,原来他老公那时已是有妻室之人。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们苟合到一块。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当了“二奶”。哎,上天也有打瞌睡的时候,也不知是她好命还是她老公的原配夫人无福消受,那年她老公当上县太爷后,她老公的原配夫人正好得急病死了。按现在官场流行的说法“升官发财死老婆”这三大喜全让她老公赶上了。“龙腾盛饭”的姐姐趁势缠着县太爷把她扶正,就这样“龙腾盛饭”的姐姐成了县里“第一夫人”, “龙腾盛饭”这个地痞也成了县太爷的小舅子。哦,原来这个小舅子是个翻版货。县太爷觉得如果那个翻版小舅子再干黑社会会影响自己的官声,就叫他姐姐劝他去当了兵。复员后他姐夫帮他在官府里安排了一份司机的工作,官府开设“任吃食堂”,他摇身一变成了“任吃食堂”的负责人。各位,在官场溜达过的人都明白,哪个部门吃不吃香有没有油水,看什么人当该部门的头就一清二楚。“龙腾盛饭”当了“任吃食堂”负责人后,从一开始就把“任吃食堂”当成自己的私产,有人来吃饭就好象割他的肉。虽说是“任吃食堂”,但事在人为嘛,为了节省,让自己的钱包更鼓,“龙腾盛饭”亲自上阵盛饭,挥动那两条大手臂,把饭撬散到粒粒都分开,经他打的一碗饭其实都没三分之一碗,虽然说是任吃,你也不好意思盛十来次吧,所以大家都很怕让他盛饭。由于大家不知道他的名字,而他盛饭时为了把饭打得最松散松,总是不啬力气挥舞着那两条手臂,这样手上纹的两条青龙就象在饭的蒸气里腾云驾雾一样,大家说起他时都说最怕那个龙腾盛饭,于是他就得了“龙腾盛饭”这个宝号。

这“龙腾盛饭”虽然霸道,毕竟脑子不大灵活,要比做生意的大气的话,跟“无中用”是没法比的。混黑社会的人都有个习惯,就是谁都要跟一个靠山“大哥”,“龙腾盛饭”混黑社会时就是帮“大哥”收数,当兵时也是按军令行事,当司机跟领导都不用他动脑,当了“任吃食堂”的负责人后什么都要他抓主意,这可让他没辙了。大家也许早就看出来,一个头头不是运筹帷幄,制定好计划,安排好人员去开展工作,而是计较蝇头小利争着去帮忙盛饭,这样的人肯定成不了什么大器。“龙腾盛饭”在和“无中用”打交道的过程中,样样都给“无中用”钳制住,对“无中用”佩服的五体投地。

就在“无中用”当选人大代表后不久,“龙腾盛饭”的姐夫的任期届满,退居二线,这也正是有人敢提出关闭“任吃食堂”的关键原因,“一朝天子一朝臣,人未走茶就凉”这也是官场的基本原则之一,没什么奇怪的。“龙腾盛饭”后台塌了,本来他可以捞回黑社会本行的,这么些年来他虽然身在官府,但都没断过与原来的“兄弟”联系,只是没有参与经营罢了。不过经历了这几年的轻松生活,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松闲,并且他现在眼界开阔了,看到官场上只要一个政策,银子就滚滚来,比捞偏门好赚多了,也更体面。所以他还是想继续在官府的圈子里混水摸鱼。但他这样来路不正之人官场上的人对他都是有所避忌的,以前别人看在他姐夫是县太爷的份上才与他打交道,现在他姐夫下台了,大家都是避之则吉。此时“龙腾盛饭”碰到“无中用”这个强人,已顾不得自己是公务人员,赶紧四条腿爬过去投靠。“无中用”原本就没朋友,现在“腾龙盛饭”主动投靠过来那是正中下怀,不但多了个马子还更容易控制“任吃食堂”,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很有点奸夫淫妇狼狈为奸的味道。要说“无中用”能承包“任吃食堂”“龙腾盛饭”也有一份功劳,他就是奉了“无中用”的旨意提出将“任吃食堂”承包给“无中用”经营的。列位,“龙腾盛饭” 可是个吃“皇粮”的人啊,他不但没有完成自己的职责,还把官府的利益拱手送人。到这里你已完全分不清“龙腾盛饭”究竟是公职人员还是私人家丁,反正公私不分就是了。当“无中用”准备到“殿伯食堂”挑场子的时候,他也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自动请缨恬不知耻地跟在后面。欲知这两个心怀鬼胎的家伙究竟到“殿伯食堂”搞什么鬼,且看下回分解。(待续)
 
第五回 爱心无界部落首领助学子 人为设障外省专才梦难圆

找茬的来了,“半个善人”招架得住吗?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说“殿伯食堂”在“半个善人”的细心打理下,善名远播,来吃饭者日众,很多领着微薄工资、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窘迫的公职人员也纷纷加入这个吃饭队伍。甚至很多人贤者能人也慕名而来,与“半个善人”结为好朋友,一些有经济能力的人也会捐一些钱帮“半个善人”维持“殿伯食堂”的运作。这更给了“半个善人”莫大的信心。

且说有一天中午忙完午餐后,“半个善人”正准备午睡,突然有个青年人敲门进来。此人衣着奇异,一身少数民族打扮,眉宇间透着一股这书卷气,看样子还没过而立之年,说来奇怪,虽然他一身少数民族打扮,却说得一口本地话。经过一番交谈,“半个善人”才了解他来访的原意。

原来此人本是当地人,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一间著名的大学,但由于家里贫穷而没办法继续学业,为了生计年纪轻轻就被迫出去走南闯北,后来受聘于一家竹器厂当采购,专门到偏远的山区采购竹子。有一次,为了采购到更便宜的竹子,他来到了一个原始部落里,这个原始部落象一个世外桃源,周围被高山环绕,完全与世隔绝,部落里的部民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部落的存在,更没人知道这个部落叫什么名字,由于这里的人都是以种田为生,我们姑且称她为“种田部落”。他在“种田部落”采购竹子的过程中,发现山里有一种石头温润如玉,色彩斑斓,非常漂亮,大脑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如果把这些石头经过加工制成饰品到城里销售,肯定能赚大钱。于是他辞掉采购工作,拿出所有的积蓄买了几台机器在“种田部落”开了家饰品厂,并在城里注册了“种田饰业”商标。他的眼光果然没错,“种田饰业”的饰品在城里大受欢迎,他给“种田部落”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使“种田部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田部落”里的人十分感激他,都奉他为上天派来领头人,一致推选他当“种田部落”的首领。虽然年纪轻轻就拥有大量的财富,但他却有一个难以解开的心结,那就是他一直都为自己没有上过大学而遗憾,现在虽然有了钱,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已难再了心愿。他决定拿出部分钱出来帮助一些成绩优良而又家境贫困的学生,以免这些有志的学子步自己的后尘。恰逢他回家乡的时候了解到“殿伯食堂”的情况,于是就来找“半个善人”,希望由自己出全部经费,设一个学生专用窗口,因为学生正在生长发育时期,不能只吃青菜,必须吃上肉才行,开设学生专用窗口就是为了让学生吃好一点,保证他们身体健康成长,同时减轻贫困学生的家庭负担。这等好事正求之不得,“半个善人”哪有不答应之理?于是“种田部落”首领就让“半个善人”委托来“殿伯食堂”吃饭的教师帮忙提供贫困学生的线索,并商量好合作的事宜。两人越谈越投机,完全忘却了时间的流逝,直到工人准备张罗晚饭的时候,他们才醒觉已经聊了四五个小时。部落首领只好告辞,“半个善人”依依不舍地送他出去。

不久“殿伯食堂”就开设了学生专用窗口,为很多贫困学生减轻了负担。不过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些不知道什么叫“理想”的人总是怀疑“种田部落”首领的动机,特别是一些吃不到肉而眼红的人,就造谣说“种田部落”首领是假意帮助取得学生的信任,目的是骗这些学生到“种田部落”里去当苦力,幸好这样的人只是个别,没影响到“种田部落”的首领的积极性。后来“种田部落”首领资助学生的资金远远超过雇佣几倍工人的费用,他也没有要求任何学生到“种田部落”去做工,谣言不攻自破。这是后话。“半个善人”送走“种田部落”的首领回来,见一个年轻女子蹲在“殿伯食堂”门口哭泣,“半个善人”忙上前问她因何哭泣,此女子见“半个善人”慈眉善目,眼里透着关切,应是好人,就哭哭啼啼的对“半个善人”讲出她的遭遇。

此女子来自据说有十万大山偏远的山区,此次到谁懂镇来是想来这里卖鱼(由于不知道此女子的名字,就叫她“想来卖鱼”吧)。为什么一个弱女子会孤身一人离乡别井到千里之外的谁懂镇来卖鱼呢?这得从“想来卖鱼”的祖上说起,“想来卖鱼”的祖辈原本在江浙一带居住,她的曾祖父有一手烹饪各种鱼的绝活,无论什么鱼,经过他独特的手艺和配方烹饪,无不鲜美无比,清朝皇帝下江南时都会请他去为皇上做菜,有“烹鱼大王”的美誉。抗日战争时期,为逃避战争,“想来卖鱼”的曾祖父举家迁到广西偏远的山区里居住,解放后他曾祖父担心自己曾为清帝烹饪过鱼而被清算,就一直在这偏远的山区里居住下来。居住在偏僻的山里,虽然保住了家人的安全,“烹鱼大王”却如有虎下平阳,因为这山区里难得见到鱼,这里的人也没有吃鱼的习惯。失去了赖以发家致富的环境,从此家道中落。“想来卖鱼”的曾祖父一直渴望有一天能让自己的手艺重见天日,因为他深知,只要他的烹鱼技术不丢失,重振家门终有期。于是就把自己的手艺及烹鱼配方传授给“想来卖鱼”的祖父,并叮嘱他代代相传,让自己的手艺后继有人。本来按中国人的传统,任何祖传的东西都是传男不传女的,但由于计划生育的缘故,到了“想来卖鱼”这一代,“想来卖鱼”这个女孩子成了家里的独苗。只能打破传男不传女的规矩,让“想来卖鱼” 继承了家里的衣钵。“想来卖鱼”虽为女孩子,但有男孩子的志气,决心要将自家的烹鱼技术发扬光大。在某师范大学毕业后,决定放弃教书的闲适工作,准备利用自己的烹鱼技术创业,重新光大“烹鱼大王”的美名。经过大量搜集资料,她断定谁懂镇是最适合她创业的地方,因为谁懂镇是沿海镇,渔产丰富,最最关键的一点是,谁懂镇的居民最重视吃,最爱吃,最能吃,也最懂吃,谁懂镇居民大部分收入都是花在吃上面。在所有吃食里面,又尤其爱吃鱼,这在全省都是出名的,有很多人假借参观考察的名头到谁懂镇来吃海鲜。这里真是一个吃鱼的大市场,有这等好条件,“想来卖鱼”准备在谁懂镇大展拳脚。

可是“想来卖鱼”想得太天真了,既然谁懂镇饮食行业是个大蛋糕,其他人又怎会看不到,其实当地的官员早就盯上了这个大蛋糕,并且已纷纷拿出积蓄(哪来的积蓄?又是谁都不懂)投资到谁懂镇的饮食行业里头。这样做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有什么公费接待任务时可以把食客带到自己开的饭馆食肆里,肥水不流别人田,谁懂镇的饮食行业里较出名的企业都有官员的股份,甚至可以说饮食行业基本被当地官员垄断,外来人根本就难以进去。千不该万不该,“想来卖鱼”刚走出象牙塔,没有一点机心,在办理执照的时候就和盘托出自己的意图,还让别人知道他是清朝御厨的传人,这分明是敲锣打鼓来抢饭碗嘛。正好办理执照的人也都有参与股份的食肆,“想来卖鱼”真是撞在枪口上。各位可能会说,不会这么巧吧?其实这根本就不算巧,那么多人来办理开食肆的执照,办理执照的人还不知道食肆好赚?于是他们就利用手中的权力,卡死办理食肆执照的门道,要办也可以,但必须给他们一定的股份,就像现在很多官员参与小煤窑的开采一样,往往都是以权力入股,根本不用掏钱,只需要利用权力帮出资者办好开采证就占有股份。办理执照的人知道“想来卖鱼”的来头后,马上对她说电脑出故障了,叫她过几天再来。这以后“想来卖鱼”每次去办执照别人都以各种理由推脱,就是不给她办。我相信她如果不是那么戆直地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来头,而是说来卖桂林米粉,说不定执照早就办妥了。就这样过了三个月办执照的事一点眉目都没有,眼看钱就快花光,为了省钱“想来卖鱼”就想到“殿伯食堂”来吃饭。可怜“想来卖鱼”这个刚走出校门的女孩子,哪里受过这样的屈辱,一时伤心就哭了起来。殿伯了解情况后,内心充满感慨,一日间发生的两件事让人如历冰火两重天,这人世间真是又多少爱心就有多少冷酷。殿伯决定暂时安排“想来卖鱼”在食堂与工人一起吃住,又通过自己的关系了解情况,食客们也纷纷出谋献策,告诉“想来卖鱼”该去找某某领导或该去找某某高官。但找了又能怎样呢?最后得到的答复是,为了扩大本地就业率,外地户口的不准在本地开店,这理由谁都能看出是专门针对“想来卖鱼”的,要说扩大就业,“想来卖鱼”开食肆也要雇用本地工人嘛。没办法,“想来卖鱼”只好伤心的离开谁懂镇。

“殿伯食堂”的食客和“半个善人”就这样在互相帮助中增进了解,加强团结,“殿伯食堂”俨然成了一个和睦的大家庭。看到这里列位看官也许可以稍为宽心了,“殿伯食堂”拢聚了这么多的贤能之士,又团结一心,“无中用”和“龙腾盛饭”想来挑场子说不定“偷鸡不成蚀抓米”。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六回 名不副实导盲恶狗遭唾弃 乱坏规矩跳梁小丑嘴被封

“无中用”和“龙腾盛饭”未到“殿伯食堂”远远的就看到一条整齐的打饭队伍,人强马壮,马上感到心虚几分。“无中用”心想,这么多人在这里吃饭,要是我把它搞垮给这些人知道,他们怎么会放过我?俗话说“宁可犯天条,不能犯众恶(发wu音)”啊!“无中用”心中直打鼓,正在踌躇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大黄狗从“殿伯食堂”向他们这边跑过来,这更让他紧张得心提到嗓子眼。狗都是欺生的,他们是第一次来,“无中用”以为这狗肯定是来找他们晦气的,要不是“龙腾盛饭”在身边,他八成撒腿跑了。嘿,人在心虚的时候,怎么总是喜欢往坏处想?大黄狗来到他们身边,却并没有扑咬他们的意思,而是在他们脚边蹲坐下来,昂起头来看着他们一边不断地摇着尾巴。“无中用”看了心中由惊转喜,因为凡是狗做这种动作,都是对主人示好的表现,而来这里吃饭的都是穷人,哪有闲情养狗,这肯定是个流浪狗,把自己当主人了。狗是很聪明的动物而且嗅觉十分灵敏,它们懂得通过辨别房子的好坏和人的衣着来分辨贫富,或者通过闻人身上的气味来分辨人的贫富,富人身上有令狗垂涎的油腥味,穷人身上就只有狗很不喜欢的淡淡的素味,狗儿远远的就能分辨出这两种味道来。聪明的狗儿如果与主人走失了,都会重新找富有的人家投靠,长此以往,人们甚至以为是流浪狗进了谁家谁家就会变得有钱,所以民间有“来猫穷,来狗富”一说,“说来猫”穷不知有什么因由,而“来狗富”这句话确实是有科学道理的。“无中用”和“龙腾盛饭”大腹便便,满身酒肉气味,那些无主的流浪狗肯定投靠他们了。有狗来为自己助威,这是好兆头啊,“无中用”的胆子陡然壮了几分。“无中用”有这样的心理变化是很正常的,因为人在失意或心虚的时候,必然会走向宿命,都想从宿命中找一点因由来为自己开脱,以保持对生活的希望,例如去算命或求神拜佛的往往都是一些生活不得志者,此时聪明的算命先生都会见风使舵地说一些鼓励的话,让来算命者重燃斗志,来算命者听了这样中听的话自然出手也大方,皆大欢喜。有些人得到了算命先生的鼓励,敢于拼搏,取得了成功,以为是算命灵验,其实是因为有了勇气拼搏的结果,而不是什么运气、吉祥气象的帮助。同样道理,即使有了什么吉祥气象,而你却为非作歹的话,也肯定没有好下场。

“无中用”料得没错,这确实是一条流浪狗,但这是一条大有来头的流浪狗,这条狗原来是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导盲狗。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这句话放在狗界也适用,一样狗粮也可以养出百样狗来,这条狗虽然经过严格训练,但不知道它是生性喜欢恶作剧,还是在训练时吃了惩罚而有了逆反心理,反正它在训练得时候就服服帖帖,但交到盲人手上后,它就是没认真的给你导盲,而是哪里沙井盖给盗了,它就把主人往哪里带,可怜给它带的盲公无不摔得连阿妈都认不出来。在一个“天下大同”的社会里,人们往往迷信这种正规渠道出来的东西都是好的,所以一开始并没有人去怀疑这是不是导盲狗的问题,可是后来无论谁给它带都掉陷阱里去。如果是一个盲人掉陷阱里,还有可能是盲人得问题,但每一个给它带的盲人都掉陷阱,那就肯定是狗的问题了。试问这样的导盲狗谁还敢要啊,不过大家花了那么多的心血对它进行培训,所以舍不得拿它去人道毁灭,就把它扔到街上让它成了流浪狗。唉!盲公什么都看不见,要出远门导盲狗是唯一的希望,信任导盲狗也是他们的唯一选择,碰上这样的导盲狗真是倒八辈子的霉。导盲狗如果真是起到导盲的作用,那它就是盲人的福音,盲人的天使,如果它不能起到导盲的作用,反而哪里有陷阱就把你往哪里带,那它就是盲人的祸水,盲人的魔鬼。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也是这样,如果你得到的是良师益友的正确引导,那你就会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得到的是那些斜神恶魔的诱导,那效果就南辕北辙了。所以我们不能迷信那些所谓的正规门道,而是要多加分辨,就如这条导盲狗,如果不是迷信它曾经被严格训练过,而是看它的实际表现,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给它骗了。这条导盲狗被主人抛弃后,辗转来到“殿伯食堂”,它发觉这里简直是专门为它开设的,这里吃多少都可以,不象其他地方,吃多一点就被人驱赶。那当然,“半个善人”的不准超过四碗规则是对人而言,对狗没约束力。并且在这里吃饱又不用看门又不用抓贼,落得轻松。唯一不好的是这里少了点肉味,直到“种田部落”首领赞助学生后,偶尔才可以在学生吃饭台的旁边捡到几块骨头,为了独霸这几块骨头,它整天都是围着学生那几张台转,只要谁动了这几块骨头,它就会狂吠不止,久而久之食堂的清洁工都知道这几块骨头是这条恶狗的,就不去扫这几块骨头以免招惹它。曾经有食客建议“半个善人”宰了这条恶狗,还食堂一个清净,顺便让大家打打牙祭,但“半个善人”没有同意,因为“半个善人”是出了名的菩萨心肠,对人狗一视同仁,实在不忍心宰它。不过经过食客们的提及,“半个善人”反而担心食客们真的会宰了这条狗,还特别贴出告示交代食客们不要去招惹它。这条恶狗在开饭的时候就这个台底钻钻,那个台底钻钻,对这个吠吠对那个吠吠,食客们对这个恶狗都十分讨厌,但“半个善人”有言在先大家又不能宰它,想用脚踢它又担心给它反咬一口,只能恶而远之。这个狗不愧是经过人的长期训练,与人接触多了,对人的行为有较深的了解,很快就摸索出无论它怎样乱吠,食客们都不能拿它怎样,这就让它更加无所顾忌,整天上串下跳,俨然成了食堂的“堂霸”。不过长久吃不到肉对狗来说是很难受的,因而它虽然在这里过的很爽,但心里一直想找个有米的主人投靠,今天“无中用”和“龙腾盛饭”到“殿伯食堂”来,这条狗远远的就闻到了这两张皮囊里装满酒肉,于是就这样出现了前面提到的一幕。

“无中用”用皮鞋在大黄狗的屁股勾了勾,当是完成了收养仪式,有了大黄狗壮胆,“无中用”重新提起精神向闲“殿伯食堂”走过去。到食堂门口,他们闻到一阵浓浓的米饭香,真香啊!“无中用”和“龙腾盛饭”情不自禁的吞了一把口水,然后默契的互看着点了点头,那意思就是跟着打饭队伍见机行事。于是“龙腾盛饭”就跟在“无中用”的屁股后面,加入打饭队伍。“无中用”和“龙腾盛饭”知道“殿伯食堂”里的不少食客是他们“任吃食堂”那边过来的,那些人领教了太多他们两个的龌龊手段,早对他们两条“鲨鱼”恨之入骨,他们都心知肚明很多人想剥他们的皮,为了不让人发现他们的真面目,他们来之前都化了装,作了很多掩饰,“龙腾盛饭”为了遮住手臂上的两条青龙,在这暮春天时也重新穿了长袖衫,所以大家一时没发现是他们。突然,“龙腾盛饭”发现旁边一个窗口只排了几个人,他二话不说,“嗖”的一声就窜到那个窗口的队伍后面,他的动作实在太快了话,连“无中用”都没留意到他已不在后面。“腾龙盛饭”本来想叫老板过他这边的,不过他转过来一想,让老板过来排队还不如自己多打一份再拿过去给他,这样岂不是显得自己更机灵?老板岂不是更高兴?想的心里美滋滋的,差点没笑出声来。人得意时时间总过得飞快,不一会就轮到他打饭,此时他反而想打饭队伍更长一点,好让自己有多一点时间意淫老板是如何的欣赏自己的机灵。但是打饭的人却并没有给“龙腾盛饭”打饭,只是用手指指“龙腾盛饭”,又指指窗口上面,“龙腾盛饭”抬头一看,只见上面玻璃上贴着“学生专用窗口”几个红色大字。“龙腾盛饭”好像给迎头泼了一盘冷水,刚才所意淫的美景全都破灭,这对平时在“任吃食堂”说一不二的“龙腾盛饭”来说,有如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在自己的头上拉了一坨屎,难受啊!要不然以有教无类为怀的书神也不会给“无中用”不准近书这么重的惩罚。要是平日,“龙腾盛饭”早就发飚了,不过今天是刚到这里,还有点顾忌,另外也不知老板的意思怎么样。只好悻悻的走回“无中用”屁股后面继续排队。但此时“无中用”的屁股后面已经跟着几个排队打饭的人,正常情况下他是不能紧跟着老板的屁股打饭了,“龙腾盛饭”这种人黑社会出来的人还与你讲什么规矩?只见他用手臂插到跟在“无中用”后面的那个人的胸前,用力往外一拨,后面几个人差点没跌倒,“龙腾盛饭”顺势站到“无中用”的背后。那些人见他凶神恶煞,都是敢怒不敢言。其实“无中用”在排队打饭的过程中一边不断地观察周边的情形,早就发觉了“学生专用窗口”那边的情况,只是“无中用”见得世面多了,比“龙腾盛饭”多了个心眼,也比“龙腾盛饭”有定力,意识到如果谁都可以去那里排队的话,那条队伍绝不会只有几个人。不象“龙腾盛饭”见了便宜就想占,其他的就不顾了,所以“无中用”就没有这些出丑的举动,不过既然他们是来当间谍的,“无中用”就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才没有即时把“龙腾盛饭”叫回来。

“不怕不识货,最怕货比货”,“无中用”和“龙腾盛饭”闻惯了“任吃食堂”的臭米饭,早就不觉得那些米臭,现在在“殿伯食堂”吃着这些泰国香米,真是香呆了!不得吃超过四碗的规矩早就给他们两个抛到九霄云外,他们吃完一碗又一碗,每人都吃了八九碗,又倒了几碗在地上给那大黄狗吃,搞得地下一片狼藉。由于“殿伯食堂”的食客平时都很守规矩,基本上没有人吃超过四碗饭的,食堂的工作人员都放松了对这方面的监管,所以无论食客们还是食堂的工作人员没留意他们破坏了规矩。不过有个人早就盯上他们了,此人就是在学生专区吃饭的一个叫曲北北的学生。曲北北出身于一个南下干部家庭,他家里人为了提醒他不忘记自己的根,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北北。曲北北的爷爷是第一批南下到谁懂镇工作的干部,那时的南下干部,就像现在外省来的老师,是给骗来的,不同的是那时对南下干部是从精神上骗,现在外省来的老师是被从物质方面骗。曲北北的爷爷原是军人,戎马半生,养成了军队里那种豪爽正直的作风,为人充满正义感,办事刚正不阿,为官两袖清风,这种作风在官场里处,往往是得罪人多,他本身又是外地人,没什么裙带关系,别人都想方设法排挤他。他唯一的儿子(也就是曲北北的父亲)受了他的影响,也当了一名军人。他退休后,曲北北的父亲为了照顾他,从部队复员回到谁懂镇,由于没有什么人脉关系,曲北北的父亲被分配到一个效益极差的企业单位,曲北北的父亲回来不久单位就破产了,曲北北的父亲成了一个下岗人员,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南下干部家庭迅速变成贫困家庭。曲北北也由此成为“种田部落”首领赞助的对象。虽然曲北北家的经济情况是每况而下,但他家正直而富有正义感的传统却没有因此而式微,曲北北完全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

闲话少提,言归正传。从“龙腾盛饭”到“学生专用窗口”排队打饭那时起,曲北北就盯上了这个大个子,之后“无中用”和“龙腾盛饭”在“殿伯食堂”的一举一动都被曲北北看在眼里,特别是“龙腾盛饭”的无礼恶行,早已让他义愤填膺,而从他们的体型看,绝不是什么穷人,见他们吃了一碗又一碗,忍不住拿起一块骨头向“龙腾盛饭”的后脑勺砸过去。“龙腾盛饭”后脑勺被砸把他肺都气炸了,这么多年来除了它捞黑社会时的大哥和在军队及政府的领导对他说过大声话,从来都只有他欺负人的份儿,哪里试过给别人欺负的,今天竟有人敢在老虎头上捉虱子!一气之下他自己什么身份都忘了,转过身来大喝一声:“谁拿骨头砸我”!这时候大黄狗发现别人动了它的骨头,它一下子就闻出这块骨头是曲北北那张台的骨头,马上窜到曲北北得台边猛吠,以前这大黄狗仅仅为了自己就吠得厉害了,现在还要对主人表忠心,吠得就更厉害了,差点没把狗肝都吠出来。这一吠不要紧,可把整个“殿伯食堂”食客的目光都吸引到这边来了。“龙腾盛饭”这就知道了骨头来自哪里,他马上冲过去“哄”的一声掀翻了曲北北那张饭桌,幸好曲北北他们走得快,才没伤到人。“龙腾盛饭”的丑陋行为引起的其他食客的愤满,几个胆大的跟他顶撞起来,这时“半个善人”得悉有人闹事也过来了解情况,“半个善人”了解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后,看到“无中用”和“龙腾盛饭”大腹便便,不象穷人,知道来者不善,为了息事宁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半个善人”就以“无中用”和“龙腾盛饭”吃饭超量违反食堂纪律为由,对他们实行禁吃三个月的处罚,“半个善人”以为这样对“无中用”和“龙腾盛饭”毫无损失的处罚,他们会欣然接受的。换了别人,不用赔偿摔坏的饭桌和碗筷也觉得占便宜了,但是“无中用”这种占惯别人便宜的奸商,哪有这么容易失威罢休的?跌倒在地也要抓把沙才是他们的性格。但是又实在找不出为“龙腾盛饭”护短的理由,只好他大声又凶恶地对“半个善人”喝道:“你这是什么规矩啊?有哪一条国家法律规定只准吃四碗饭,我想吃多少碗就多少碗,”列位,见过不讲道理的,没见过这么不讲道理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嘛,“半个善人”是“殿伯食堂”的当家人,他制定“殿伯食堂”的规矩合情合理,来“殿伯食堂”吃饭是免费的,这么多人来吃饭没有一点规矩制约岂不乱套?就好比卖鱼的给“车兰”鱼定价十元一斤,给“结尾”鱼定价十五元一斤一样,你别理人家合不合理,不喜欢你可以不买嘛。哪有人到别人家蹭饭吃还要别人一定要给他喝虫草水鸭汤,龙虾还一定要白灼的椒盐的都不行。列位,“无中用”纵然野蛮,但这么浅显的道理总该清楚吧,为什么会从他嘴里蹦出这么愚蠢的论调?其实他这么狗急跳墙是有另一场原因的,他们是借吃饭之机来搜集搞垮“殿伯食堂”的罪证的,要是三个月不准来吃饭还怎么搜集罪证呢,说不定那时他的“任吃食堂”早已给政府关门,所以他只有豁出去了。“龙腾盛饭”见老板也出来帮他讲话,更加有恃无恐,马上捋起衣袖,摆出一副打架的架势,可他这一捋可惹了祸,因为衣袖捋起来后,他手臂上的两条青龙就“腾”了出来,这下别人就认出他来。只听见人群当中有人喊了一声,“噢,他是‘任吃食堂’的‘龙腾盛饭’” 听了这这句话,大家一下子就围了过来,喊打之声不绝于耳。“无中用”和“龙腾盛饭” 一看情形不对,再也不敢还嘴,赶紧撒腿就跑。大黄狗见那两张皮囊狼狈地滚了出去,本来不想跟他们走的,但大黄狗很久没闻过象这两张皮囊里这么香的酒肉味,实在舍不得放弃,并且刚才其中一张皮囊也用脚勾了它的屁股,应该算是同意收养它了,于是它也跟着跳出去。

“无中用”和“龙腾盛饭”这次是灰溜溜的跑了,但他们会这么善罢甘休吗?欲知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第七回 无利可图种养劳模靠边站 受辱买醉“几种蚕丝”成沉尸



上回说道,“无中用”和“龙腾盛饭”在一片喊打声中狼狈逃走,在谁懂镇,“无中用”

和“龙腾盛饭”哪曾受过如此大辱,如果以前只是利益冲突的话,现在他们与“半个善

人”又多了一份私人恩怨,他们更不会善罢甘休了。果然风头一过没几天“无中用”又出

现在“殿伯食堂”,这次他装扮得更加隐蔽,不知道去哪里找了几套旧衣服穿在身上,又

将皮带剪短几寸,硬生生的把他的啤酒肚扎进去。嘿,这一招可真有用,既可收紧体型,

看起来瘦一点,又可压缩肚子,避免吃饭超量。还拿污泥在脸上抹了几道,这就更像一个

拾荒者之类的劳苦群众。这次他不敢再带“龙腾盛饭”过来,因为“龙腾盛饭”身材高

大,引人注目,行事又鲁莽,动不动就喊打喊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殿伯食堂”里的

两万多食客,大多数是老实本分的穷人,吃饱肚子是他们的首要任务,除了吃饭也没心思

顾及身边的人和事,因而也没有谁发现“无中用”重现食堂。

一天,“无中用”在“殿伯食堂”里发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他脸上马上掠过一丝阴险的

微笑。只见他慢慢的靠到那个人的身边,压低声音阴阳怪气地对那人说:“哎呀,这不是

我们的全国劳模吗?怎么也折堕到要来这里蹭饭吃啊?”此人一听这话,脸色立刻大变,

饭也不吃了,放下碗筷就往外走。这人是谁啊,“无中用”与他有什么过节,要冒着暴露

身份的危险去这样挖苦他?欲知其详,请听我慢慢道来。

此人姓吴,名病君。名字里有个“病”,似乎不是很吉祥,其实不然,只要与他的姓联起

来的谐音就变成了“无病君”, 晦意顿去,就如“霍去病”“辛弃疾”的名字一样。说来

也巧,自从他父亲帮他起了个这样的名字以后,他真的就没病过。吴病君与“无中用”是

邻村,他们原是同一祖宗,后来人口发展了才分成两个村子。吴病君四十多岁,算辈分他

比“无中用”高一辈,说起来还是“无中用”的叔父呢。吴病君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这

样的家庭在旧社会往往都是有钱人家,但是解放后这样的家庭就惨了,吴病君童年的记忆

中充满的都是家人被批斗,自己被称为“地主仔”的阴暗日子,这样的日子使他的性格变

得十分内向,充满自卑感,但可能是家教的原因,这样的书香门第的子弟往往也有极强的

自尊心,吴病君就是这样一个自尊心和自卑感都极强的人。象很多同代人一样,家庭的出

身往往决定了那一代人的命运,恢复高考后,吴病君也参加了高考,并且成绩名列前茅,

但由于他出身不好,被公社里的领导用一个根正苗红的顶了包。吴病君失望至极,为此还

大病一场,这也是他有生以来唯一的一次犯病。自此,吴病君对前途不再抱什么期望,决

定做个老实本分的农民。不过同样是农民,读过书的和没读过书的也有很大的境界差别。

吴病君虽然是个农民,但他却很刻苦钻研农业方面的知识,种田之余,总是在家里搞这个

试验那个试验,为此邻居都回编一些笑话来取笑他,这样他与周围的人就更多隔膜,更少

说话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吴病君研究出一种给蚕吃的食物添加剂,通过

调整这种添加剂的微量元素的含量,给蚕喂食后,蚕就会吐出几种不同颜色的蚕丝,这可

是养蚕技术的重大突破,经过多少代人多少专家的研究都没成功,竟然给吴病君研究出来

了,吴病君凭此项技术当了当年的全国劳模,“几种蚕丝”吴病君从此成了全国农业界响

当当的名人。在外地如果你对别人说谁懂镇,别人多数不知道,但如果你说是“几种蚕

丝”吴病君的故乡,他们基本上都知道,既然“几种蚕丝”这么出名,我们就借此宣传一

下谁懂镇,下文提到吴病君时,就直接用“几种蚕丝”代替,让谁懂镇的人骄傲骄傲。言

归正传,“几种蚕丝”当了全国劳模后,农业部大力推广他的技术,贷了几百万无息贷款

给他种桑养蚕。此时“几种蚕丝”再也不是别人眼中那个整天躲在家里搞试验的傻瓜,官

府里的人反应最快,马上号召广大青年向他学习,又内定他为当年的“优秀党员”,后来

发觉他还没入党,只好作罢。最要命的是刚种下蚕树苗,官府里的人就带着一拨一拨的人

过来参观,“几种蚕丝”本来就不懂跟他们打交道,况且他们每次来又得招待他们,贷来

的几百万大多数投入基建和种苗里去,剩下用来买肥料的资金差点没给他们吃光。那些来

参观考察的级别越来越高,招待得规格要求也越来越高,最后一次来了一个省里的领导,

“几种蚕丝”实在是难以负担招待费了,只好对这些打着参观考察之名来吃喝的队伍下逐

客令。这可得罪了省里的领导,官府的人员一时都下不了台,这样一来,“几种蚕丝”就

得罪了官府里的人,不过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三年后,“几种蚕丝”的养殖场开始产出彩色蚕丝。由于这种彩色蚕丝不用经过漂染就可

织出各种花色的绸布,且这种绸布无论怎么洗也不褪色,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

重环保和健康,这些不用漂染的蚕丝的制成品在国内外大受欢迎,国内外的订单如雪花般

飞过来。明目人都知道,这次“几种蚕丝”是想不发达都不可以了。这么好的商机又怎么

能逃过一个人的眼,对,这个人就是“无中用”。“无中用”此时在生意场上已略有小

成,是邻近一带的首富,现在这个一根筋的土专家眼看就要压过他,并且按形势发展将来

一定会压过他,他的眼早就红过兔子,但人家是靠正正当当的科技赚钱的,怎么也没办法

跟人家拼啊,竞争不了合作怎样?“无中用”一拍大腿,计上心来。于是他就去跟“几种

蚕丝”商洽,说他准备成立一个公司,全权代理“几种蚕丝”的彩丝,淡旺季包收,降低

“几种蚕丝”的养殖风险。说的多好听,谁都知道,现在“几种蚕丝”的彩丝产量都还没

到市场要求得千万份之一,又何来谈得上淡旺季,“几种蚕丝”对“无中用”这个疏堂侄

子还是有所了解,知道他是怎样起家的,当然不会上他的当,就借机推辞了他的“好

意”。“无中用”好说歹说都没办法把“几种蚕丝”说服,直狠得咬牙切齿,骂骂咧咧的

走了。“无中用”和“几种蚕丝”的梁子就是这样结下的。俗话说,宁可得罪君子,切莫

得罪小人,得罪了“无中用”这种小人,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几种蚕丝”历尽艰辛,以

为终于熬出头了,想不到现实比他想象的复杂得多,以为凭自己的真材实料可以吃得一碗

轻闲饭,谁知得罪完这个又得罪那个,这就是现实,纵然你有天大本事,如果你不会做,

就注定你是失败的命运。

唉,正是人算不如天算,偏偏“几种蚕丝”命运多舛,正当他的地事业开始起步的时候,

谁懂镇碰上了五十年不遇的超强台风,“几种蚕丝”的几万棵蚕树通通被连根拔起,一棵

不留,真是欲哭无泪。可是由于他得罪过官府,人家故意整他,官府向上头汇报风灾损失

的时候,没有把他的损失报上去,所以他没有得到任何的风灾补助。不过“几种蚕丝”知

道,只要能筹到资金重新种植,大不了过几年肯定能赚回来。他又尝试着去贷款,但是旧

债未还,新债数目又巨大,银行说必须有当地政府的担保才同意贷给他。对于这样的种养

大户,如果真正发展起来,对当地的经济都是很大的带动,从天然彩丝的发展前景来看,

这确实是值得扶植的,“几种蚕丝”这次的失败完全是偶然,碰上五十年不遇的台风的机

率是很低的,如果官府真正从群众的福祉出发,为“几种蚕丝”担保应该使义不容辞,但

官府里的人都知道“几种蚕丝”是个“不会做”犟驴子,上次他连省里的领导都敢得罪,

让官府下不了台,扶植他没什么油水可捞,加上又取消的农业税,扶植“几种蚕丝”在短

期内对官爷们没有什么直接益处,这样官府就更没兴趣给他担保。可以理解,天下熙熙皆

为利趋,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利益的事谁干啊?而以“几种蚕丝”的性格,他是不可能

低声下气地去求别人的,可怜“几种蚕丝”辛辛苦苦十几年,一场台风又回到解放前。最

近,他听说有个叫“殿伯”的人在镇里开的个慈善食堂,有很多善长仁翁在那里出入,他

就过来看看有没有善长仁翁愿跟他合作,经过与政府打过交道后,他心里认为这些肯拿钱

出来周济穷人的人肯定比官府的人信得过。那天他早早起床,匆匆忙忙吞了两碗稀粥就赶

到镇里去,来到“殿伯食堂”后已到中午时分,那两碗稀粥早就缴了枪,于是他也图个方

便在“殿伯食堂”里打饭吃。一个人倒霉了真是喝口水都塞牙,第一次蹭顿饭吃就碰上来

当间谍的“无中用”,真有点“一辈子没抬过轿,第一次抬轿就是抬自己的大舅子”的味

道,特别是“无中用”的那句挖苦话,狠狠的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他连饭也不吃了,马山

躲避开去。“几种蚕丝”在镇里转了几圈,直到确认所有食客都离开了,他才回到“殿伯

食堂”,可是那天刚好“半个善人”出差了,其他的善长仁翁知道她出差了,也没过来,

“几种蚕丝”一无所获,两手空空回家去。

“几种蚕丝”一回到村子,马上感到气愤不同,村里每个人见了他都暧昧的笑着。回到家

里,他才从他老婆的口里得知,下午“无中用”回到村子里逢人便说,全国劳模吴病君到

镇里的“殿伯食堂”蹭便宜饭吃,当然还有很多无中生有的难听话他老婆不敢告诉他。不

过对“几种蚕丝”来说,这样的话已够他难受。这“无中用”也真够狠的,大概人家说

“小人常戚戚”就是指他这种人了。“几种蚕丝”晚饭也不吃了,从不喝酒的他到村里小

卖部买一瓶“罗坑米酒”,然后来到他的蚕树种植基地喝闷酒。基地早就名存实亡,里面

一棵蚕树都没有了,由于没人打理,杂草都长了半个人高。“几种蚕丝”就坐在草丛中喝

着闷酒,也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他见到一个人牵着一头牛向他这边走过来,由于天

色很晚,他看不清人是谁,但他一看就知道这头牛是邻村郑富家养的牛,因为郑富家的牛

是一头正宗的肥牛,足足有三千多斤重,附近几条村子里养的牛最多也只有一半这么肥

大,这头肥牛还凭其肥大得过奖呢,所以附近几条村子里的人都知道这头牛是郑富家的。

于是“几种蚕丝”摇晃着站起来打招呼:“是郑富哥吗?这么晚还拉头牛去哪?”那人先是

给他吓了一怔,继而掉转头拿牛绳狠抽牛屁股赶着牛跑。“几种蚕丝”一下子意识到这人

是偷牛的。他马上大喊“抓贼啊,有人偷牛啊,抓贼啊,有人偷牛啊”一边喊一边追,喊

声响彻了寂静的夜空。此时他已经有几成醉意,步子怎么也迈不快,可是那个人赶着一头

牛也跑不快,不过这里离村子有很远,偷牛贼知道一时半刻还不会有其他人赶过来,他好

不容易才偷了这头肥牛,也不想轻易放弃。两个人就这样一个赶着牛慢慢的跑,一个就摇

摇晃晃的追,追到了一个水塘边,由于塘基很窄,牛不肯跑了,只是小心翼翼的迈着步。

“几种蚕丝”一追上来就扑过去与偷牛贼扭打在一起,“几种蚕丝”本来就有几分醉意,

跑了这一段他就彻底迷糊了,只是下意识支持着他与偷牛贼扭打,不过手脚都不听使唤,

偷牛贼为了摆脱他,就用力猛推他,“几种蚕丝”就如一根木头一样给推到水塘里,

“嗵”的一声就沉了下去。当其他人赶过来后,偷牛贼早已跑得无影无踪,没有人留意到

“几种蚕丝”已沉到水底里。第二天他的尸体浮上来才被发现,报了案后警察过来调查,

昨晚过来追贼的人就作证说昨晚是听到“几种蚕丝”喊抓贼,他肯定是给偷牛贼推到水塘

里去的。两天后偷牛贼给抓到了,抓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杀那头肥牛,牛血已被放干,虽然

牛眼还睁着在流泪,但是没救了。

全国劳模“几种蚕丝”就这样死了,他是直接给偷牛贼杀死的,但也可以说是“无中用”

间接杀死了他,因为如果不是被“无中用”挖苦侮辱,从来不喝酒的他就不会喝醉酒,也

就可能不会被推到水塘里,即便是给推到水塘里,如果他没喝醉就能游上来。假如真有

“无中用”这个人,他看了以上几句话后,肯定会反驳说,按这样说也不是我害死他啊,

应该是他自己发明的技术害死他自己的,他如果没有发明给蚕吃的食物添加剂,就不会稿

种桑养蚕,现在还在家里做一个无病无痛的本分农民,也就不会有后来发生的事,都是他

自己害死自己。嗯,也就是说是“几种蚕丝”的积极上进害死了自己。各位看官,这样说

有道理吗,你们自己判断吧。虽然“几种蚕丝”主观上肯定不会想到也肯定不想为一头牛

赔上自己的命,但他却确实是为抓偷牛贼而牺牲的,应该是一个见义勇为的烈士,可就是

因为给“几种蚕丝”的牺牲定性问题又引出一场风波,俗话说死者已矣,一个死人又能引

出什么风波呢?欲知“几种蚕丝”的牺牲引出一场什么样的风波,请看下回分解
 
期待楼主能把薄荷事件写进去
 
如果将博贺水门事件撰写入去.将是一篇现实而受人追奉之文.若能成文.将第一版权购买.绝非戏言!
 
QUOTE(化骨绵豆 @ 2009年10月07日 Wednesday, 12:15 AM)
今天才发现此帖,一口气看完。
只是不很清楚当中的情节。
不过似曾相识,特别是在此版块的恩怨,简直就是如不雷同,纯属见鬼了。
甚至说话的口吻,行事的方式都基本一样,真见鬼了。
支持老牛写完,我当年没写完,现在还很后悔。
[snapback]2860729[/snapback]​
 
2006年07月05日。。。。。。

蛙子又在炒冷菜?哈哈,呵呵,很强很幽默。。。顶一下!!希望继续。。。
 
未看完,顶上来。
 
似懂非懂谁懂镇。半个善人的名号如此得来啊?
 
太监了,太监啦
 
看了菜刀的评论贴才知道,殿伯食堂曾有那多么的恩仇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