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党费交来干什么的? (3人在浏览)

cmaoh

小学三年级
注册
2006-02-16
帖子
236
反馈评分
2
点数
1
问题:为什么要交党费?
回答:按期足额交纳党费是检验一个党员组织观念强弱的一个标志,也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它不仅可以为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
党费的用途
文件规定,党费必须用于党的活动,主要作为党员教育经费的补充,其具体使用范围有四项:
1.培训党员;
2.订阅或购买用于开展党员教育的报刊、资料和设备;
3.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4.补助生活困难的党员
 
1、普通党员怎样知道他怎样用?能否阳光化?

2、交了这么多年党费,为何没享受过?

3、交这么多,每月二十元左右,电白工资这么低,为普通党员想过吗?

4、党的意识,是用钱(党费)来维持的吗?

5、党费的标准,有否开过听证会,有否调查过,有否人大通过,是否合情合理?

6、大学时,真正激情入党,现在
 
谢谢各位支持!希望网友能发掘出谁在利用党的
令牌来填饱自己的囊包。
 
党费用途很多地方缺乏透明度!普通党员应否有权知道党费开支的详情?希望党内、外人士畅谈宝贵的见解!
 
QUOTE(为了谁? @ 2006年06月17日 Saturday, 11:03 PM)
1、普通党员怎样知道他怎样用?能否阳光化?

2、交了这么多年党费,为何没享受过?

3、交这么多,每月二十元左右,电白工资这么低,为普通党员想过吗?

4、党的意识,是用钱(党费)来维持的吗?

5、党费的标准,有否开过听证会,有否调查过,有否人大通过,是否合情合理?

6、大学时,真正激情入党,现在
[snapback]1309656[/snapback]​


回去看看党章吧!
党费的标准,有否开过听证会,有否调查过,有否人大通过,是否合情合理?还回去认认真真看看党章吧!
党是一个社团组织,当前是执政党。入党是你自愿的。党费的标准,有否开过听证会,有否人大通过,勿问此问题,人家会笑话,看来这样的党员在电白还会有很多,看来潘书记要下大力气宣传和教育党员了。
建议你多看看我推荐的那个网站“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QUOTE(cmaoh @ 2006年06月17日 Saturday, 08:55 PM)
问题:为什么要交党费?
回答:按期足额交纳党费是检验一个党员组织观念强弱的一个标志,也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它不仅可以为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
党费的用途
文件规定,党费必须用于党的活动,主要作为党员教育经费的补充,其具体使用范围有四项:
1.培训党员;
2.订阅或购买用于开展党员教育的报刊、资料和设备;
3.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4.补助生活困难的党员
[snapback]1309498[/snapback]​


实际上这些收起来的党费是不多的,远远不够党务开支。
如果你是党员,建议你不必就此问题再讨论了,人家明眼人会笑话的。
我声明,我是有18年党龄的党员。
 
QUOTE(cmaoh @ 2006年06月18日 Sunday, 09:17 PM)
党费用途很多地方缺乏透明度!普通党员应否有权知道党费开支的详情?希望党内、外人士畅谈宝贵的见解!
[snapback]1311221[/snapback]​


党内事,家内事,只能向上级党组织反映,勿邀请党外人士畅谈宝贵的见解。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简介]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中国××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是由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所创建、具有政治联盟特点、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国民党内一部分爱国民主人士为了反对蒋介石的卖国独裁政策,1945年秋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6年春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等民主组织。1947年,国民党内各民主组织的领导人和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先后到达香港,11月举行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代表大会。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正式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选举领导机构,同时发表宣言,明确提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独立、民主与和平”。

  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了共同纲领的制定,并以共同纲领和宪法为自已的政治纲领。1983年12月27日民革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章程》,规定工作中心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工作重点是促进祖国的统一。

  1988年11月民革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对民革章程作了重大修改。章程明确提出民革在现阶段的政治纲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引下,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领导全体党员,团结国内外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章程规定今后民革成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同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关系的人士、致力于祖国统一事业的人士以及其它有关人士,并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章程还规定今后民革中央不再设执行局,而设立由中央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组成的主席会议,在中央常务委员会闭会期间,主持中央日常领导工作。章程第一次规定民革中央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地方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连选连任原则上不超过两届。

  除台湾、西藏外,民革在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省级组织,现有党员近六万人,共有基层组织二千八百多个。历任主席:李济深、何香凝、朱蕴山、王昆仑、屈武、朱学范、李沛瑶、何鲁丽。

  1997年11月为庆祝民革成立五十周年和民革九大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祝贺,江泽民的题词是:“高举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旗帜 致力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大业”。李鹏的题词是:“同心同德 亲密合作统一祖国 共创伟业”。乔石的题词是:“加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献计出力”。李瑞环的题词是:“推进祖国统一 致力中华振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皇城根南街84号
  邮编:100006
  电话:65126162

第九届中央委员会(1997年11月24日─)
  名誉副主席:贾亦斌 彭清源 徐起超 沈求我
     主席:何鲁丽(女)
    副主席:周铁农 李赣骝 童 傅 程I青(女) 胡 敏
        徐志纯 厉无畏 钮小明(女) 朱培康
    秘书长:刘民复

第八届中央委员会(1992年12月一)
   名 誉 主席:朱学范(已故) 侯镜如(已故)  孙越崎(已故)
   名誉副主席:贾亦斌  赵祖康(1992年12月22日民革中央第八届一中全会上选举产生)
     主 席:李沛瑶(已故)何鲁丽(女)(1996年11月11日民革中央第八届五次全会选举产生)
     副主席:彭清源(常务) 徐起超 李赣骝 沈求我 周铁农 童 傅
         程I青  胡 敏 何鲁丽(女)(免)
     秘书长:朱培康       (1992年12月22日民革中央第八届一中全会上选举产生)

中央监察委员会:
    主 席:谭惕吾(女)
    副主席:廖运周 覃异之(已故) 方少逸 张素我 张克明
        邵恒秋 顾毓 吴 京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1988年11月―)
   名誉主席: 屈 武 (已故)
  名誉副主席: 裴昌会 赵祖康(1988年11月16日民革“七大”全体会议推举产生)
     主 席:朱学范
    副主席:郑洞国(已故)贾亦斌 侯镜如 徐起超 彭清源
        李赣骝 何鲁丽(女) 李沛瑶(1988年11月16日民革中央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沈求我 (1991年12月选出)

第六届中央委员会(1983年12月一)
   名誉主席:屈 武(1988年1月1日六届五中全会选出)
     主 席:王昆仑(1983年12月28日六届一中全会选出)
          屈 武(代)(1985年8月23日王昆仑逝世。1985年9月27日民革六届中央常委会
               第十一次会议推选了代理主席)
         屈 武 (1987年2月5日民革六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
         朱学范 (198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六届五中全会接受屈武辞去民革中
             央主席和中央委员职务的请求,选举朱学范为民革中央主席,推举屈武
             为民革中央名誉主席)
     副主席:屈 武 朱学范 裴昌会 钱昌照 郑洞国 吴茂荪 贾亦斌
             侯镜如 孙越崎 赵祖康 徐起超 彭清源 李赣骝
     秘书长:李赣骝(兼)

第五届中央委员会(1979年10月一)
    主 席:朱蕴山(1979年10月24日五届一中全会选出)
        王昆仑(代)(1981年4月30日朱蕴山逝世。1981年9月9日民革五届中央常务委员会
               第十一次会议推选了民革中央代主席)
        王昆仑(1981年12月25日民革五届二中全会选举)
   副主席:王昆仑 陈此生 刘 斐 屈 武 朱学范 裴昌会 李世璋
       刘仲容 钱昌照 郑洞国 甘祠森 吴茂荪 贾亦斌
       (1979年10月24日五届一中全会选出)
       侯镜如 孙越崎 赵祖康(1981年12月25日民革五届二中全会选举)
   秘书长:甘祠森(兼)
       (1979年10月24日五届一中全会选出)

第四届中央委员会(1958年12月一)
    主 席:李济深
       何香凝 (1959年10月9日李济深逝世。1960年8月15日四届二中全会选出)
    副主席:何香凝 程 潜 蔡廷锴 张治中 熊克武 邓宝珊 陈绍宽
    秘书长:梅龚彬   

第三届中央委员会 (1956年3月一)
    主 席:李济深
    副主席:何香凝 程 潜 谭平山 蔡廷锴 张治中 熊克武 龙 云
        邓宝珊 陈绍宽
    秘书长:梅龚彬
        (1956年3月5日民革三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第二届中央委员会(1949年11月―)
  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李济深
        秘书长:梅龚彬 第一届中央委员会(1948年1月―)
       名誉主席:宋庆龄
  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李济深
       (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代表大会产生)

第一届中央委员会(1948年1月―)
       名誉主席:宋庆龄
  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李济深
       (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代表大会产生)
 
中国民主同盟会

  [简介]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中国××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是同中国××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主要是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民盟的前身是1939年11月成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3月19日,民盟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公推黄炎培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后黄炎培出国,推举张澜担任主席。同年10月,在香港创办《光明报》,发表成立宣言和“十大纲领”。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名称改为“中国民主同盟”,由团体会员制改为个人申请参加。

  1945年10月,民盟召开临时代表大会(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产生第一届中央委员会。1947年10月,国民党反动政府悍然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民盟总部被迫解散,民盟地方组织和民盟盟员转入地下斗争。1948年1月,民盟在香港召开一届三中全会,成立临时总部,公开宣布与中国××党携手合作,为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府,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同年5月,民盟与各民主党派一道,通电响应中国××党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1949年1月,民盟宣布接受中国××党的领导。同年9月,民盟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贡献了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民盟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民盟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积极参加人民政权工作和国家事务管理,推动盟员和盟所联系的知识分子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特别是参加国家文教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民盟被迫停止活动。1979年10月,民盟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盟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

  在新的历史时期里,民盟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参与经济建设、文教建设和其它方面重大问题的协商和讨论;组织和动员盟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努力为四化建设服务;协助政府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进一步调动盟员和盟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开展教育改革的调查研究工作,向政府部门反映意见、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以智力开发为主要内容的面向社会、为四化服务活动;盟的组织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民盟的政治纲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在1997年10月举行的民盟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民主同盟章程》规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盟政治纲领的内容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为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各民族团结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在民盟章程中规定,中国民主同盟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全盟思想,指导全盟工作。

  截止1993年底,有盟员11万人。省市组织29个,市县组织281个,基层组织有6500个。

  截止到1997年10月盟员总数为131300人,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30个,市县委员会334个,基层组织7477个。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厂北巷1号
邮编: 100006 电话: 65127774(总机)


第八届中央委员会(1997年10月23日─)
  名誉 主 席:费孝通 钱伟长 谈家桢 苏步青
  名誉副主席:闻家驷 叶笃义 陶大镛 马大猷 康振黄
    主 席:丁石孙
   副 主 席:罗涵先 冯之浚 孔令仁(女) 谢颂凯 吴修平
        张毓茂 厉以宁 江景波 袁行霈 卢 强 俞泽猷
        吴正德 张宝文
   秘 书 长:张宝文(兼)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1992年12月―)
  名 誉 主席:费孝通(1996年11月七届五中全会辞去主席职务)
         钱伟长 谈家桢
        (1996年11月民盟七届五中全会推举产生,1996年11月
        在民盟中央七届五中全会辞去副主席职务)
        楚图南(1992年12月民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主 席:费孝通
        丁石孙(1996年11月民盟七届五中全会选举)
   副 主 席:钱伟长 高 天 谈家桢 陶大镛 罗涵先 马大猷
        冯之浚 丁石孙 康振黄 孔令仁(女) 谢颂凯
         吴修平  张毓茂
         (1992年12月民盟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厉以宁 (1994年6月高天去世,1995年12月
             民盟中央七届四中全会补选产生)
         江景波 袁行霈
        (1996年11月民盟七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
         钱伟长(辞) 谈家桢(辞)
   秘 书 长:俞泽猷(1992年12月民盟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注:1994年7月民盟中央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丁石孙任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

第三届中央参议委员会(1992年12月―)
    主 任:苏步青
    副主任:叶笃义 冯素陶 刘开渠 李文宜(女) 吴作人
        陈敏之 林亨元 闻家驷 萧 乾
    秘书长:吴春选
       (1992年12月民盟第三届中央参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举产生)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
        丁石孙 马大猷 马梅荪 王 健(京) 王 健(冀)
        王丹凤(女) 王启宏 王积涛 孔令仁(女) 冯之浚
        冯克熙 厉以宁 卢 强 叶大年 江景波 池际尚(女)
        刘诗白 刘佩瑛(女) 刘德海 关世雄 朱宣人 邬沧萍
        沈 晋 杨 明 杨奎章 吴汉家 吴克清 吴修平 吴富恒
        张芝联 张存浩 张纪域 张厚粲(女) 张楚琨 张毓茂
        陈心铭 陈癸尊 范 濂 林金铭 林宗彩 罗涵先 岳书仓
        洪伯铿 祝汝方(女) 赵一明 胡政光 俞泽猷 费孝通
        高 天 高景德 高擎洲 谈家桢 袁行霈 聂卫平 钱伟长
        倪保珊 徐 鹏 徐景星 翁曙冠 陶大镛 康振黄 曾孝箴
        谢颂凯 彭少逸 韩毅之 戴树和 端木正
           (1992年12月民盟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许柏年 周宜兴 谢佑卿
           (1995年12月民盟中央七届四中全会补选产生)

第三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务委员
        丁 聪 王金陵 石兆棠 卢乐山(女) 叶 春 叶君健
        叶笃义 叶笃庄 叶培大 田一平 冯亦代 冯素陶 阳含熙
        刘开渠 刘克静(女) 江泽涵 寿进文 苏延宾 苏步青
         李 柱 李文宜(女) 杨维骏 吴作人 吴 廷 吴春选
        吴绍骥 余瑞璜 张百庵 张乔啬 张远谋 陆 诒 陈彦之
         陈敏之 陈碧笙 林 英 林亨元 尚 丁 罗雄才 季镇淮
         金锡如 赵今声 赵访熊 赵汝翼 赵敏学 闻家驷
        唐 哲 唐弘仁 常任侠 萧 乾 章振乾 韩学章(女)
         曾呈奎
        蒋书楠 蒋阜南 戴爱莲(女)
         (1992年12月民盟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第六届中央委员会(1988年10月―1992年12月)
   名誉主席:楚图南
    主 席:费孝通
   副 主 席:钱伟长 高 天 叶笃义 谈家桢 陶大镛 千家驹
        关梦觉 罗涵先 马大猷 冯之浚 丁石孙 康振黄
        孔令仁 谢颂凯
   秘 书 长:吴修平
       (1998年10月民盟六届一中全会产生) 第二届中央参议委员会
    主 任:苏步青
   副 主 任:冯素陶 李文宜(女) 沈兹九(女) 陈敏之 林亨元
        闻家驷 彭迪先 潘大逵
   秘 书 长:吴春选

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
   丁石孙 千家驹 马大猷 马梅荪 王 健(京) 王 健(冀)
   王丹凤 王启宏 孔令仁 卢乐山 叶君健 叶笃义 叶培大
   冯之浚 冯亦代 冯克熙 江景波 朱宣人 朱德熙 邬沧萍
   庄明理 刘克静(女) 刘佩英(女) 刘诗白 刘德海
   关世雄 关梦觉 池际尚(女) 杨 明 杨奎章 吴汉家
   吴克清 吴作人 吴修平 吴富恒 沈 晋 张芝联 张毕来
   张纪域 张远谋 张楚琨 陈心铭 陈癸尊 陈新民 范 濂
   林 英 林宗彩 林金铭 罗涵先 赵一明 洪伯铿 祝汝方(女)
   费孝通 俞泽猷 钱伟长 倪保珊 徐 鹏 徐景星 翁曙冠
   高 天 高景德 高擎洲 谈家桢 聂卫平 陶大镛 肖 乾
   康振黄 谢颂凯 彭少逸 韩毅之 戴树和 戴爱莲(女) 端木正

第二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务委员
   田一平 冯素陶 刘开渠 许 杰 江泽涵 苏延宾 苏步青
   李文宜(女) 李何林 吴 廷 吴春选 佘瑞璜 沈兹九(女)
   张乔啬 陈彦之 陈敏之 陈碧笙 林亨元 罗雄才 金锡如
   赵今声 赵访熊 赵汝翼 赵超构 胡一声 闻家驷 贺 麟
   莫乃群 原政庭 顾敬心 钱端升 徐铸成 郭翘然 唐 哲
   常 迥 章振乾 彭迪先 韩学章(女)  潘大逵

第五届中央委员会
  名誉主席:楚图南(1987年1月9日五届四中全会选出)
   主 席:史 良(女)(1983年12月27日五届一中全会选出)
        胡愈之(代)(1985年9月6日史良逝世。
             1985年9月27日民盟五届中央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推选)
        楚图南(代)(1986年1月16日胡愈之逝世。
              1986年1月30日民盟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推选)
        楚图南 (1986年12月31日民盟五届三中全会推举产生)
        费孝通
       (1987年1月9日五届四中全会选出)
  副 主 席:胡愈之 楚图南 苏步青 华罗庚 彭迪先 萨空了
        李文宜(女) 费孝通 闻家驷 钱伟长 高 天
       叶笃义 谈家桢 陶大镛
       (1983年12月27日五届一中全会选出)
        千家驹 关梦觉 罗涵光 马大猷 冯之浚
       (1987年1月9日五届四中全会选出)
  秘 书 长:叶笃义
       (1983年12月27日五届一中全会选出)
       吴修平
       (1987年1月9日民盟五届四中全会选举产生)
 执行局主任:高 天
        (1983年12月27日民盟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第四届中央委员会
   主 席:史 良(女)
   副主席:胡愈之 邓初民 楚图南 苏步青 华罗庚 彭迪先
       萨空了 李文宜(女) 费孝通
       (1979年10月24日四届一中全会选出)
       闻家驷
       (1981年12月16日至20日民盟四届二中全会增选)
   秘书长:高 天
       (1979年10月24日民盟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第三届中央委员会
   主 席:沈钧儒
       杨明轩(1963年沈钧儒去世,63年12月民盟三届四全会
           选举杨明轩为民盟中央委员会主席)
   副主席:杨明轩 马叙伦 史 良(女) 高崇民 胡愈之 邓初民
       陈望道 吴 晗 楚图南
   中央常务委员会秘书长:闵刚侯
       胡愈之(1963年闵刚侯因病辞去秘书长职务,胡愈之兼任秘书长)
       (1958年12月6日民盟三届一中全会选举主席、副主席。
       民盟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举了秘书长)

第二届中央委员会
   主 席:沈钧儒
   副主席:章伯钧 罗隆基 马叙伦 史 良(女) 高崇民
      (1956年2月21日民盟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第一届中央委员会
   主 席:张 澜(1949年12月20日一届四中全会扩大会议补选后产生)
        沈钧儒(代)(1955年2月9日张澜逝世。
           1955年2月10日民盟中央常务委员会临时扩大会议一致通过)
   副主席:沈钧儒(1949年12月20日一届四中全会扩大会议补选后产生)
       章伯钧 罗隆基 马叙伦 史 良 高崇民
       (1953年6月8日民盟一届七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政治局秘书长:章伯钧
      (1949年12月20日民盟一届四中全会扩大会议补选后名单)
 
中国民主建国会

  [简介]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是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是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

  民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国××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提高会的组织程度和会员的觉悟程度,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民建具有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坚持接受中国××党的领导和坚持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同经济界密切联系的历史特点。1945年12月16日,民建在重庆成立,成员主要是爱国的民族工商业家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人有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等。民建成立后,积极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1948年,民建响应中国××党5月1日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派代表赴解放区参加筹备工作。1949年9月民建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订《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民建确定了接受中国××党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参加人民政权和人民政协工作,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恢复和发展经济,特别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积极配合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时期以来,民建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坚定不移地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中国××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积极履行参政和监督职能,在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认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对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反腐倡廉、完善和发展多党合作等问题,提出很多重要意见和建议,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维护安定团结做了大量的工作。

  民建各级组织带领广大成员,在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对外贸易、科学技术研究等各个工作岗位上积极贡献力量。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积极开展咨询服务、中介服务、人才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广泛参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传播科学技术,提倡职业道德,支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乡镇企业,促进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民建积极开展联谊工作,发展同香港同胞和台湾、澳门同胞、海外侨胞中的经济界人士和其他有关人士以及外国有关政党、团体的友好往来和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协助政府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为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民建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都建立了组织,现有成员中大多数为经济界和其他方面的代表性人士。其中,相当一部分成员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各级政协委员以及县级以上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

  民建第一、二届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为黄炎培,第三届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胡厥文,第五、六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孙起孟,现任中央委员会主席为成思危。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1997年11月民建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名誉主席:孙起孟
  名誉副主席:万国权 浦洁修(女) 陈邃衡 陈铭珊 黄大能 李崇淮
    主 席:成思危
   副 主 席:冯梯云 白大华 朱元成 冯克煦 路 明 刘 珩
        黄关从 黄孟复 朱相远 张榕明(女)


第六届中央委员会(1992年11月民建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名誉主席: 孙起孟
   (1996年12月民建六届五中全会同意孙起孟辞去中央主席职务,推选为名誉主席)
   主 席: 孙起孟
       成思危(1996年12月民建六届五中全会选举)
  副 主 席: 陈邃衡 陈铭珊 万国权 冯梯云 黄大能 李崇淮
        白大华 朱元成 冯克煦 路 明 刘 珩   
        成思危(1995年12月民建六届四中全会增补)
  秘 书 长: 朱元成(兼)

      
第六届中央咨议委员会

   主 任: 浦洁修(女)
  副 主 任: 汤元炳 王艮仲 徐崇林 资耀华 李文杰 周同善
  秘 书 长: 莫艺昌

   
第五届中央委员会(1988年6月民建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名誉主席: 胡厥文
   主 席: 孙起孟
  副 主 席: 汤元炳 吴志超 陈邃衡 陈铭珊 万国权 冯梯云
        黄大能 李崇淮 白大华
  秘 书 长: 冯克煦
 执行局主任: 万国权
执行局副主任:(1989年9月民建一届四次常委会增选)
        白大华 冯克煦

第五届中央咨议委员会

   主 任: 孙晓村
  副 主 任: 浦洁修(女) 吴克农 吴羹梅 王艮仲 徐崇林
        资耀华 李文杰     
  秘 书 长: 莫艺昌


第四届中央委员会(1983年11月民建四届一中全会产生) 



  名誉主席: 胡厥文
      (1987年12月民建四届七次常委会接受辞去主席职务,推选为名誉主席)
   主 席: 胡厥文
        孙起孟(1987年12月民建四届七次常委会选举)
  副 主 席: 胡子昂 许涤新 孙起孟 郭棣活 孙晓村 周士观  
        童少生 浦洁修(女) 汤元炳 吴志超 陈邃衡
        陈铭珊 万国权 冯梯云 黄大能
  秘 书 长: 蒋达宁
 执行局主任:孙晓村(1985年1月民建四届二中全会同意辞去职务)
       万国权(1985年1月民建四届二中全会当选)
执行局副主任:冯梯云

         
第四届中央咨议委员会(1987年2月民建全国代表会议选举产生)

   主 任: 孙晓村


第三届中央委员会(1979年10月民建三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主任委员: 胡厥文
 副主任委员: 胡子昂 许涤新 孙起孟 郭棣活 孙晓村
        周士观 童少生 浦洁修(女) 王光英
        汤元炳 吴志超
  秘 书 长: 黄凉尘
        

第二届中央委员会(1960年2月民建二届二中全会选举产生)

 主 任 委员: 黄炎培
 代主任委员: 李烛尘(1965年黄炎培逝世后代主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 李烛尘 南汉宸 盛丕华 施复亮 胡厥文
        胡子昂 孙起孟 郭棣活
  秘 书 长: 孙晓村
           
    
第一届中央委员会(1955年4月民建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主 任 委员: 黄炎培
 副主任委员: 李烛尘 章乃器 南汉宸 盛丕华 施复亮 
        胡厥文 胡子昂 孙起孟
  秘 书 长: 孙起孟(兼)
 副 秘 书长: 孙晓村 华煜卿 黄凉尘 谭志清
 
中国民主促进会

  [简介]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是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及科技等工作的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党,是与中国执政党中国××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也是中国××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一个民主党派。

  民进的主要创始人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许广平、林汉达、徐伯昕、赵朴初、雷洁琼、郑振铎、柯灵等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与中国××党人一起坚持抗日救亡斗争;抗战胜利后,又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根据当时斗争的需要,经过充分协商,他们决定成立一个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为宗旨的政治组织,定名为中国民主促进会,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正式成立。1946年5月,民进与上海市76个人民团体联合成立了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1947年底民进被迫转入地下。1949年9月,民进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

  1988年11月28日,民进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民主促进会章程》对民进的性质、政治纲领等作了新的规定。章程规定,民进是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党,是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一个民主党派。民进宗旨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促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截止到1997年6月,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组织,有市县级组织247个,基层组织5298个,会员已发展到65000多人。

  1995年,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50周年,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江泽民的题词是:“肝胆相照,谱写新篇”。李鹏的题词是:“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乔石的题词是:“久经考验的战友,并肩前进的同志”。李瑞环的题词是:“发展民主,促进团结”。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方砖厂辛安里9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4033429(组织部)


第十届中央委员会(1997年11月─)

   名 誉 主席:雷洁琼 谢冰心(已故) 赵朴初
   名誉副主席:陈舜礼 柯 灵 叶至善
     主 席:许嘉璐
    副 主 席:楚 庄 梅向明 陈难先 冯骥才 邓伟志
         张怀西 潘贵玉 蔡睿贤 王立平
    秘 书 长:陈益群

 
第九届中央委员会(1992年12月─1997年11月)

  名 誉 主席: 谢冰心 赵朴初
    主 席: 雷洁琼 
   副 主 席: 陈舜礼(常务) 葛志成(已故) 楚 庄 叶至善 梅向明
         陈难先 冯骥才 邓伟志 许嘉璐
         (1992年12月民进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张怀西(1995年12月民进中央九届四次全体会议增选产生)
   秘 书 长: 陈益群
        (1992年12月民进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第一届中央参议委员会(1987年6月民进全国代表会议选出)

    主 席: 赵朴初
   副 主 席: 吴若安 张明养 柯 灵 董纯才 潘承孝


第二届中央参议委员会(1988年民进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出)

    主 席: 赵朴初
   副 主 席: 吴若安 张明养 柯 灵 董纯才 潘承孝 梅达君
   秘 书 长: 毛之芬


第三届中央参议委员会

    主 席: 赵朴初
   副 主 席: 王鸿祯 方 明 柯 灵 潘承孝 梅达君
   秘 书 长: 毛之芬


第八届中央委员会(1988年11月―1992年12月)

  名 誉 主席: 谢冰心
    主 席: 雷洁琼
   副 主 席: 赵朴初 陈舜礼 葛志成 楚 庄 叶至善 梅向明
         陈难先 冯骥才 邓伟志
   秘 书 长: 陈益群
       (1988年11月民进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民进第七届中央委员会

  名 誉 主席:叶圣陶(1987年6月七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
    主 席:周建人(1983年11月22日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叶圣陶(1984年7月29日周建人逝世,9月代主席,
        同年12月18日至22日民进七届二中全会选举产生)    
         雷洁琼(1987年6月全国代表会议选举产生)
   副 主 席:叶圣陶 徐伯昕 赵朴初 吴贻芳(女) 雷洁琼(女)
        谢冰心(女) 吴若安(女) 陈舜礼
        (1983年11月22日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葛志成 楚 庄
        (1984年12月18日至22日七届二中全会选举产生) 
        叶至善 (1987年6月全国代表会议增选)
   秘 书 长:葛志成
  执行局主任:陈舜礼
         (1983年11月22日民进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执行局委员:方 明  张志公  梅向明
      (1984年12月18日至22日七届二中全会增选中央执行局委员)


民进第六届中央委员会

    主 席:周建人
   副 主 席:叶圣陶 徐伯昕 赵朴初 吴贻芳(女) 雷洁琼(女)
        谢冰心(女) 吴若安(女)
   秘 书 长:葛志成
        (1979年10月24日民进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第五届中央委员会

    主 席:马叙伦
   代 主 席:周建人(1966年7月31日中常会决定)
   副 主 席:王绍鏊 周建人 许广平(女) 车向忱 杨东莼
   秘 书 长:徐伯昕
  副 秘 书长:冯宾符 葛志成 张纪元
        (1958年12月10日民进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民进第四届中央委员会

    主 席:马叙伦
   副 主 席:王绍鏊 周建人 许广平(女) 车向忱 林汉达
   秘 书 长:杨东莼
  副 秘 书长:徐伯昕 冯宾符 葛志成
        (1956年8月24日民进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民进第三届中央理事会

    主 席:马叙伦
   副 主 席:王绍鏊
        周建人(1954年12月8日增选)
   秘 书 长:许广平(女)
  常 务 理事:马叙伦 王绍鏊 许广平 周建人 徐伯昕 林汉达
        葛志成
        (1950年4月26日民进三届一中全会互相推举产生)
        赵朴初 严景耀
        (1955年1月26日增选)
 
中国农工民主党

[简介]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成立于一九三○年八月,曾几经更名,是目前八个民主党派中成立较早的。主要创始人有: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彭泽民等。一九二七年五月,著名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鉴于当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已决意背叛革命,为了贯彻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酝酿组织新的政党,一九三○年八月九日,他在上海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一九三一年十一月,邓演达被蒋介石杀害。

  一九三五年,该党率先响应中国××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一宣言》,于同年十一月十日在九龙召开第二次全国干部会议,改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推选黄琪翔为总书记。会后,同中国××党密切合作,为推动抗日而努力。一九四一年三月,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其主要领导人担任民盟重要领导职务。一九四七年二月,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决定改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选举章伯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彭泽民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一九四八年五月,响应中共关于召开新政协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翌年九月,农工党的代表章伯钧、彭泽民、郭冠杰等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其主要领导人在政府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如章伯钧任交通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该党先后以《共同纲领》、《政协章程总纲》为政治纲领,制定了接受××党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

  进入新时期以来,该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积极参政议政,实行民主监督,对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和振兴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协助中共和政府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深入贫困地区为当地的经济开发出谋献策,开展咨询服务,举办业余教育,组织智力支边等,为促进改革开放,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工党的发展范围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主和有一定代表性人士为主。农工党目前在除台湾、西藏外的全国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组织,有党员70657人。历届领导人和主席为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彭泽民、季方、周谷城、卢嘉锡;现任名誉主席为卢嘉锡,主席为蒋正华。中央机关刊物是《前进论坛》。

机关办公地址:北京安定门外大街55号

邮政编码:100011

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主席、副主席名单

  (1997年10月31日第十一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名誉主席:卢嘉锡

  主 席:蒋正华

  副 主 席:姚 峻 章师明 陈灏珠 阎洪臣 宋金升 李 蒙

        朱兆良 陈建生 陈宗兴 张大宁

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顾问名单

  (1997年10月31日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推举)

 名誉副主席:方荣欣 田光涛 翦天聪 郭秀仪(女)

 顾 问:宋鸿钊 管仲伟 邓昊明 梅日新 王大鲁

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名单

  (1997年10月31日第十一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秘书长:于生龙

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1992年12月一)

  名誉主席: 周谷城

  主 席: 卢嘉锡

  副 主 席: 方荣欣(常务) 姚 峻 章师明 田光涛 翦天聪

        陈灏珠 阎洪臣 宋金升 蒋正华

        (1992年12月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李 蒙(1995年12月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一届四中全会补选产生)

  秘 书 长: 宋金升(兼)

        (1992年12月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咨监委员会

   主 席: 沈其震

   副主席: 郭秀仪(女) 邓昊明 李洁之 梅日新

第十届中央委员会(1988年11月―)

  名誉主席:周谷城

  主 席:卢嘉锡

  副 主 席:方荣欣 姚 峻 章师明 田光涛 杨烈宇 光仁洪

       翦天聪 陈灏珠

       (1988年11月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届一中全会产生)

第九届中央委员会(1983年12月―)

  名誉主席:季 方(1987年1月九届三中全会选出)

  主 席:季 方(1983年12月7日九届一中全会选出)

      周谷城(1987年1月九届三中全会选出)

  副 主 席:周谷城 沈其震 刘树勋 严信民 徐彬如 叶桔泉

        卢嘉锡  方荣欣

       (1983年12月7日九届一中全会选出)

       姚 峻 章师明 田光涛 杨烈宇

       (1987年1月九届三中全会选出)

   秘 书 长:方荣欣(兼)

       (1983年12月7日九届一中全会选出)

第八届中央委员会(1979年10月―)

   主 席:季 方

   副主席:周谷城 沈其震 刘树勋 严信民 彬徐如 叶桔泉

   秘书长:方荣欣

       (1979年10月24日农工党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

 主席团主席:季 方

 秘 书 长:郭则沉 第六届中央委员会(1951年12月―)

 主 席:章伯钧

 副主席:彭泽民(1951年12月5日六届一中全会选出)

     黄琪翔(1957年4月农工党六届三中全会补选)

 秘书长:黄琪翔 中央执行局委员:章伯钧 彭泽民 黄琪翔 季 方 刘 春 徐彬如

     郭冠杰 李伯球 王深林 郭则沉 严信民 何世琨

     张云川 王人旋 李士豪

        (1951年12月5日农工党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代 理 主 席:季 方(1958年4月4日农工党中央第三十四次扩大会议推选)
 
中国致工党

  [简介]

  中国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是与中国××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

  中国致公党由华侨社团美洲致公总堂发起,于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长期以来,致公党为争取祖国富强和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而奋斗。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致公党号召各地党员积极支持祖国的抗日斗争。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实行改组,走上了接受中国××党的领导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948年5月,致公党响应中国××党“五.一”号召,与各民主党派联名通电表示拥护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并发表宣言,号召广大海外侨胞积极支持祖国的革命,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贡献力量。1949年,应中国××党的邀请,致公党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参加选举中央人民政府。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形势的变化,致公党的组织和活动,从海外转移到国内,在国内的归侨、侨眷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发展党员。1950年4月,致公党在广州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确认以《共同纲领》作为致公党的政治纲领,以后又明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一切活动的根本准则,号召海外侨胞回国投资,参加祖国建设。1956年4月,致公党在北京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号召党员在中国××党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协助和配合侨务部门做好促进华侨团结爱国的工作。

  1979年以后,致公党先后召开了第七次、第八次和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此后,致公党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针,致力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遵循同中国××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致公党作为一个参政党,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以及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人事安排和统战工作等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智力支边、科技扶贫活动,协助和监督有关部门落实侨务政策,反映侨情,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和海外侨胞的正当利益。致公党充分发挥与海外侨胞各界人士和社团有广泛联系的特点,积极开展海外联谊工作,鼓励党员和所联系的归侨、侨眷密切同海外亲友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致公党在接待侨胞、华人来华探亲、观光、旅游、讲学以及引进资金、技术、人才、设备和促进对外经贸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致公党多次组团赴菲律宾、美国、加拿大、牙买加、澳大利亚等国,走访各地的华侨、华人友好团体和各界人士,扩大了友好往来,密切了关系,加深了友谊。

 目前,致公党在全国有17个省级组织和2个中央直属的市级组织,党员一万七千多人。致公党历任主席为陈其尤、黄鼎臣、董寅初,现任主席罗豪才,名誉主席董寅初。

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1997年11月─)

 名誉主席:董寅初

  名誉副主席:伍觉天 杨纪珂

    主 席:罗豪才

    副主席:郑守仪(女) 王宋大 吴明熹 杜宜瑾 俞云波 王章

    秘书长:邱国义

   历任主席:陈其尤 黄鼎臣 董寅初 罗豪才

第十届中央委员会(1992年12月―)

  名誉主席:黄鼎臣(已故)

  名誉副主席:伍觉天(1992年12月致公党第十次代表大会推举)

  主 席:董寅初

  副主席:杨纪珂(常务) 郑守仪 王宋大 罗豪才 陆榕树 (已故)

        (1992年12月致公党第十次代表大会推举)

     吴明熹(1995年12月中国致公党十届四中全会增选产生)

      杜宜瑾(1996年12月中国致公党十届五中全会增选产生)

  秘书长:吴明熹(兼) (1995年12月中国致公党十届四中全会增选产生)

       王宋大(兼)(免)

        (1992年12月致公党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第九届中央委员会(1988年12月―)

  名誉主席:黄鼎臣

  名誉副主席:许志猛(1988年12月致公党第九次代表大会推举)



  主 席:董寅初

  副主席:杨纪珂 伍觉天 黄清渠 陆榕树 郑守仪 王宋大

  秘书长:王宋大(兼)

        (1988年12月18日中国致公党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第八届中央委员会(1983年12月―)

   主 席:黄鼎臣

      (1983年12月6日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1984年4月辞)

       董寅初(代)(1988年4月任)

   副主席:伍觉天 伍 禅 许志猛 陆榕树 董寅初 郑守仪

   秘书长:陆榕树(兼)

      (1983年12月6日致公党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1979年10月―)

   主 席:黄鼎臣

   副主席:伍觉天 伍 禅

   秘书长:邝 明

       (1979年10月24日致公党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第六届中央委员会(1956年4月―)

   主 席:陈其尤

   副主席:官文森

   秘书长:郑天保

  副秘书长:严希纯

      (1956年4月15日致公党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第五届中央委员会(1952年11月―)

   主 席:陈其尤

   副主席:官文森

      (1952年11月8日至17日致公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推举产生)

第四届中央委员会(1950年4月―)

   主 席:陈其尤

     (1950年4月15日至25日致公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推举产生)  
 
九三学社

  [简介]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

  九三学社的前身是“民主科学座谈会”。1944年底,一批进步学者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与民主科学精神,在重庆组织了“民主科学座谈会”,讨论时局,发表政见。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并于1946年5月4日正式成立,选出许德珩、褚辅成、税西恒、潘菽、涂长望等16人为理事,梁希、卢于道、黎锦熙等价人为监事。

  解放战争时期,九三学社支持××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在北平、上海、南京、重庆等地积极参加中国××党领导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等民主运动,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斗争。1949年1月,九三学社发表宣言,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和毛泽东主席的八项和平主张,拥护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参与了《共同纲领》的制度、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在中国××党领导下,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组织成员参加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为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和医药卫生等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走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九三学社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不断开拓工作的新局面。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九三学社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坚持和完善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责;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就教育、科技、知识分子、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课题进行调研,向中共和政府先后提出了《关于建立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区的建议》、《大西南连片贫困岩溶地区脱贫与振兴经济建议报告》,以及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重大课题开展深入调研,提出了多项重要建议,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重视;面向社会,以“九广”(九三学社与广元)、“九临”(九三学社与临汾)、“九通”(九三学社与哲里木盟)三个科教合作区为重点,积极开展科教扶贫、智力支边活动,为老、少、边、贫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创造了民主党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经验;积极开展海外联络工作,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服务;努力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贡献力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九三学社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作的进展,九三学社组织也有了很大发展。目前除台湾、西藏外,九三学社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236个市(县)建立了委员会或筹委会。现有社员7万4千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56.3%,具有中级职称者占42.1%。社员中科研、高教、医卫、工程技术界人士占总人数的86.6%,其中有6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含6位两院院士)。

  九三学社中央历任主席为许德珩、周培源。现任名誉主席王淦昌,主席吴阶平。 九三学社中央主办的刊物有面向国内外发行的《民主与科学》和在社内发行的《九三中央社讯》。

  1995年九三学建社五十周年,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江泽民的题词是:“继承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李鹏的题词是:“发挥科技优势,为科教兴国作出新贡献”。乔石的题词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兴国落到实处”。李瑞环的题词是:“推进民主,倡导科学”。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5号

邮编:100011

电话:64255642(办公厅)   64255682 (组织部)

第十届中央委员会(1997年11月─)

  名 誉 主席:王淦昌

  名誉副主席:徐采栋 柯 召 郝诒纯(女) 杨  陈明绍 陈学俊

  主 席:吴阶平

  副 主 席:安振东 王文元 赵伟之 洪绂曾 金开诚 王 选

       黄其兴 刘应明 闵乃本 谢丽娟(女)

  秘 书 长:刘荣汉

第九届中央委员会(1992年12月―1997年11月)

  名 誉 主席:周培源 严济慈 金善宝

        (1992年12月31日九三学社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举)

  主 席:吴阶平

  副 主 席:徐采栋(常务) 郝诒纯(女) 安振东 王文元

       杨  陈明绍 陈学俊 赵伟之 洪绂曾 金开诚

       (1992年12月31日九三学社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王 选 黄其兴(1995年12月26日九三学社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选举产生)     秘 书 长:刘荣汉(1992年12月31日九三学社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中央参议委员会

   主任委员:王淦昌

第八届中央委员会(1989年1月――1992年12月)

   名 誉 主席:许德珩 严济慈 茅以升 金善宝

         (1989年1月8日九三学社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举)

   主 席:周培源

   副 主 席:孙承佩 徐采栋 郝诒纯(女) 安振东 王文元 杨 

        吴阶平 陈明绍 陈学俊

        (1989年1月8日九三学社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赵伟之

        (1996年12月19日九三学社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选举产生)

   秘 书 长:赵伟之

         (1989年1月8日九三学社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1983年12月――1989年1月)

   名 誉 主席:许德珩

        (1988年1月2日九三学社第七届第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推举)

   主 席:许德珩

        (1988年1月2日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接受许德珩辞去主席职务的请求,并推举他为名誉主席)

        周培源

        (1988年1月2日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选举产生)

   副 主 席:周培源 潘 菽 茅以升 严济慈 金善宝 卢于道

        柯 召 孙承佩 徐采栋 郝诒纯(女)  安振东

 中央执行局主任:孙承佩

    委 员:郝诒纯(女) 赵伟之 李 毅 薛公绰

    秘 书 长:赵伟之

        (1983年12月12日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第六届中央委员会(1979年10月――1983年12月)

   主 席:许德珩

   副 主 席:周培源 潘 菽 茅以升 严济慈 税西恒 金善宝

         卢于道 王竹溪 柯 召 孙承佩

   秘 书 长:孙承佩(兼)

        (1979年10月24日九三学社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第五届中央委员会

   主 席:许德珩

   副 主 席:梁 希 周培源 潘 菽 茅以升 涂长望 严济慈

   秘 书 长:孙承佩

        (1958年12月5日九三学社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第四届中央委员会

   主 席:许德珩

   副 主 席:梁 希

   秘 书 长:涂长望

        (1956年2月16日九三学社首届全国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简介]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是由台湾省人士组成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是与中国××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

  台盟的政治纲领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一切活动准则,在以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国××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台盟的主要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广大盟员和所联系的台湾同胞,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为实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而奋斗。

  台盟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成立后,即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1948年5月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响应中共“五・一”号召,并派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参加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建国初期,台盟同全国人民一道,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年轻的人民共和国,做了不少工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充满曲折艰难的岁月里,各级盟组织动员自己的成员,一方面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努力做好对台工作,另一方面在各自工作岗位发挥聪明才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责出力,涌现很多先进模范人物。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台盟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特别是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发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国各民主党派的性质、任务、地位与作用后,台盟的发展进入更新的阶段。台盟作为参政党,在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认真履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参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及在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等方面都作出了显著的成绩。

  台盟在1979年10月、1983年11月、1987年12月、1992年11月,先后召开了第二、三、四、五次全盟代表大会,1997年11月,台盟第六届全盟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学习了中共十五大精神;审议通过了台盟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和台盟章程(修改案)并作出相应决议:选出了台盟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本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平均年龄55・5岁,大专以上学历占96%,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占61%。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有了较大改善。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同志进入新一届领导机构,为台盟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完成台盟跨世纪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台盟中央1949年迁到大陆后,初设于上海,1955年迁到北京。在台湾同胞较集中的25个省、市设有委员会。其成员主要集中在教育、科技、医学、经济、文艺、新闻出版界,与岛内和海外的台胞有着广泛的联系和深厚的乡亲情谊。 台盟近三分之一的成员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有一些盟员在政府部门担任领导政务。

  台盟历届主席为谢雪红(女)、蔡啸、苏子蘅、林盛中、蔡子民、现任主席张克辉,台盟中央名誉主席蔡子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景山东街20号

邮编:100009

电话:64012172(办公厅)

第六届中央委员会(1997年11月12日―)

  名誉主席:蔡子民

  名誉副主席:李 辰 田富达(高山族) 陈仲颐

  主 席:张克辉

  副主席:刘亦铭 林文漪(女) 吴国祯

  秘书长:李敏宽

第五届中央委员会(1992年11月―)

   名誉主席: 苏子蘅(已故)

    主 席: 蔡子民

    副主席: 张克辉 陈仲颐

        (1992年11月29日台盟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刘亦铭 (1995年12月台盟中央五届四次全会补选产生)

    秘书长: 潘渊静

   中央常委:

         叶庆耀 叶纪东 江 浓 杨玉辉 吴克泰

         吴国桢 张克辉 陈仲颐 范新发 林东海 林盛中 郑励志

         洪 涛 黄启章 蔡子民 廖灿辉 潘渊静

        (1992年11月29日台盟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第二届中央评议委员会

    主 席: 李 辰

    副主席: 田富达 曾明如 许文思 曾重郎 徐萌山

        (1992年11月29日台盟第二届中评委一次会议推举产生)

第四届总部理事会

     名誉主席: 苏子蘅

 中央主席团主席: 林盛中 (1987年12月1日四届一中全会产生)

          蔡子民 (1988年12月15日四届二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主席团委员: 林盛中 蔡子民 吴克泰 陈仲颐 吴国桢

      秘书长: 潘渊静

         (1987年12月1日台盟四届一中全会产生) 第一届中央评议委员会

  主 席:李纯青(1987―1990) 李 辰(1990―1992)

  副主席:李 辰(1989―1990)  曾明如   许文思   曾重郎

  秘书长:周 青(1987―1990)

第一届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

      王茂胜 石光亮 丘晨波 傅力力(女) 许文思 李 辰

      李纯青 李淑珍(女) 杨威理 吴永泰 邱宝云 沈 扶

      陈 宏 陈丁茂 林田烈 林青山 周 青 周有智 柯秀英(女)

      柳光春 徐萌山 郭水烟 曾明如 曾重郎

第三届总部理事会

  主 席:苏子蘅

  副主席:李纯青 田富达 钱福星 林盛中

  秘书长:徐萌山

 常务理事:田富达 叶仁寿 叶庆耀 李纯青 苏子蘅 吴克泰 吴国桢

        陈仲颐 林盛中 林田烈 徐盟山 钱福星 廖灿辉 蔡子民

        蔡启运

        (1983年12月6日台盟三届总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第二届总部理事会

  主 席:蔡 啸

  副主席:李纯青 苏子蘅 田富达

  秘书长:徐萌山

 常务理事:叶仁寿 田富达 沈 扶 李纯青 苏 新 苏子蘅 林盛中

        徐盟山 蔡 啸 蔡子民

        (1979年10月24日台盟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第一届

  主 席:谢雪红(女)(1947―1958)

  副主席:李纯青(1954―1979)

  秘书长:杨克煌(1947―1952)

      徐萌山(1952―1979)

  理 事:谢雪红 李纯青 杨克煌 王天强 李伟光 田富达 林铿生

         (参加政协以外的理事名单未公布)
 
中国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简介]

  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简称全国工商联,是中国××党领导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成单位。1949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组织工商业联合会的指示》。1952年6月,全国工商联筹备代表会议在京召开。1952年8月1日政务院第一百四十七次会议通过《工商联合会组织通则》。1953年11月12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正式成立。它是以私营工商业为主体,国营企业和合作社、公私合营企业等各类工商业者参加的一个重要的人民团体。它根据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推动工商业者接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6年在全国范围内顺利实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以后,推动会员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79年10月工商联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提出“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工作方针。1983年11月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提出工商联是由工商界中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联合组成的人民团体,贯彻执行国家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是工商联的主要任务。 1991年,中共中央对工商联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明确了新时期工商联是统一战线性质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一个桥梁。

  1993年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同是也叫中国民间商会,明确了工商联既是有国统一战线组织,又是民间商会组织。江泽民为全国工商联题写牌匾“中国民间商会”,李瑞环题词“爱国、敬业、守法”。

  截止到1988年底,全国工商联在全国共有1500个地方组织。截止到1991年,拥有会员50多万(其中新会员20万)个,建立县级以上组织1985个,各种类型的同业会400多个,工商联还同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会组织建立了联系。截止到1993年拥有会员67万个,县级以上组织2299个。工商联自办《中华工商时报》和《中国工商》杂志,截止到1998年底,拥有会员130万个,县级以上组织2991个。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八届执委会(1997年11月3日――11月7日)

    名 誉 主席:王光英

 名誉副主席:孙孚凌 古耕虞 姜培禄 郭秀珍(女)

       梁尚立 曾宪梓 郑裕彤 李宏昌

   主 席:经叔平

  副 主 席:郑万通 张绪武 胡德平 朱文榘 黄长溪 严克强(壮族)

       保育钧(蒙古族) 刘鹤章 谢伯阳 王治国 郭炳湘(香港)

       何厚铧 伍淑清(女) 王以铭(回族) 甘国屏

       姜永涛 谢树声 刘永好 柳传志 张宏伟

       梁金泉(1998年11月全国工商联第八届二次执委会增选)

       (郑万通、胡德平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秘 书 长: 程 路

       (1997年11月6日全国工商联第八届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出)

  历任主席: 陈叔通 胡子昂 荣毅仁 经叔平

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会第七届执委会(1993年10月―)

 名 誉 主席:王光英

 名誉副主席:刘靖基(已故) 孙孚凌 古耕虞

   顾 问:马 仪 叶宝珊 刘念智 李 定 张敬礼(已故) 黄凉尘

       熊应栋

       (1993年10月全国工商联第七届执委会第一次会议推选)

   主 席:经叔平

  副 主 席:蒋民宽 张绪武 姜培禄 郭秀珍(女) 黄长溪

       梁尚立 曾宪梓 郑裕彤 何厚铧 桓玉珊 刘敏学

       李宏昌 朱文榘 胡德平 陈景新 齐景发 王治国

       刘一民 何凤祖(已故) 刘永好

       (1993年10月全国工商联第七届执委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保育钧(1996年1月全国工商联七届执委会三次会议增补)

  秘 书 长:桓玉珊

第六届执委会(1988年12月――1993年10月)

 名誉副主席:古耕虞

   主 席:荣毅仁

  副 主 席:李 定 马 仪 王光英 叶迪生 叶宝珊 刘念智

       孙孚凌 张绪武 张敬礼 经叔平 姜培禄 郭秀珍

       黄长溪 黄凉尘 梁尚立 熊应栋

  秘 书 长:胡定一

       (1988年12月全国工商联第六届执委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第五届执行委员会

 名 誉 主席:胡子昂

       (1988年4月11日五届八次会议接受胡子昂辞去主席职务的请求,

        推举他为名誉主席,1991年11月19日逝世)

   主 席:胡子昂

       (1983年11月18日五届一次会议选举产生,1988年4月11日

       五届八次会议接受胡子昂辞去主席职务的请求)

       (1988年4月11日五届八次会议推选产生)

  副 主 席:孙起孟 罗叔章(女) 周 叔 刘靖基 古耕虞

       华煜卿 刘念智 姜培禄 熊应栋 张敬礼 梁尚立

       王光英 黄凉尘 孙孚凌 黄长溪

       (1983年11月18日五届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李 定 马 仪

       (1988年6月29日五届常委会增选)

  秘 书 长:樊陶斋

       (1983年11月1日全国工商联第五届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第四届执行委员会(1979年10月10日――10月22日)

   主 任 委员:胡子昂

 副主任委员:荣毅仁 黄长水 沙千里 吴雪之 孙起孟 罗叔章(女)

       胡子婴(女) 周 叔 刘靖基 古耕虞 华煜卿

       刘念智 姜培禄 熊应栋 张敬礼 梁尚立

  秘 书 长:黄 然

       (1979年10月23日第四届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出)

第三届执行委员会(1959年12月16日――1960年2月21日)

 主 任 委员:陈叔通

 副主任委员:李烛尘 许涤新 盛丕华 荣毅仁 陈经畲 黄长水

       胡子昂 巩天民 沙千里 吴雪之 乐松生 邓文钊

       韩望尘 刘国钧 孙起孟 罗叔章   秘 书 长:项叔翔

       (1960年2月全国工商联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第二届执行委员会(1956年12月10日――23日)

 主 任 委员:陈叔通

 副主任委员:李烛尘 章乃器 许涤新 盛丕华 荣毅仁 陈经畲

       黄长水 胡子昂 巩天民 沙千里 吴雪之 乐松生

       毕鸣岐 邓文钊 韩望尘

  秘 书 长:项叔翔

       (1956年12月全国工商联第二届执委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第一届执行委员会(1953年10月23日――11月12日)

 主 任 委员:陈叔通

 副主任委员:李烛尘 南汉宸 章乃器 许涤新 孟用潜 盛丕华

       荣毅仁 傅华亭 陈经畲 黄长水 胡子昂 巩天民 李象九

  秘 书 长:沙千里

       (1953年11月全国工商联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政 协 简 介


    中国政协的简要历史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成立于1949年9月21日。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今之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于北京,国旗为五星红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作为中国纪年;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根据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建议案,决定以10月1日为国庆节。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协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协助政府推动各项社会改革,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年12月,召开了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章程》宣告,共同纲领已经为宪法所代替,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完成。但是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和发挥作用。
  从1955年至1966年的十多年里,人民政协在团结各族人民和各界爱国力量,发挥人民民主,活跃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以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国家建设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78年,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人民政协也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的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发展成为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政协也发展成为包括以上各个方面的、由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新时期以来,人民政协围绕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积极议政建言,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加强同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系,增进同各国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合作,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政协半个多世纪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在中国××党领导下实行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政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依据,是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届至第十届主席(1949年至2004年)分别是:毛泽东(第一届;第二至第四届名誉主席)、周恩来(第二至第四届)、邓小平(第五届)、邓颖超(第六届)、李先念(第七届)、李瑞环(第八、第九届)、贾庆林(第十届)。

中国政协的性质和地位

  中国政协的性质
  中国人民政协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中国政协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
  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是在中国××党的统一领导下,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大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力与人民政协在选举、投票之前进行充分协商,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最重要的形式。人民政协与人大、政府三者的关系是,一个在决策前协商,一个在协商后决策,一个在决策后执行,三者统一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这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中国政协在这一体制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中国政协的构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设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
  全国委员会
  政协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政协全国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现在是第十届。全国委员会设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和秘书长。
  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主席:贾庆林
  副主席:王忠禹 廖 辉 刘延东(女) 阿沛・阿旺晋美(藏族) 巴 金 帕巴拉・格列朗杰(藏族) 李贵鲜 张思卿 丁光训 霍英东 马万祺 白立忱(回族) 罗豪才 张克辉 周铁农 郝建秀(女) 陈奎元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维吾尔族) 徐匡迪 李兆焯(壮族)黄孟复 王 选 张怀西 李 蒙
  秘书长:郑万通
  全国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主持会务。常务委员会由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组成,其候选人从政协委员中产生,由参加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提名,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全国委员会主席主持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副主席、秘书长协助主席工作。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组成主席会议,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
  全国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及其他工作机构。专门委员会是在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组织委员进行经常性活动的工作机构。各专门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
  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设立了九个专门委员会。九个专门委员会如下:
  1、提案委员会     6、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2、经济委员会     7、港澳台侨委员会
  3、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8、外事委员会
  4、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9、文史资料委员会
  5、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全国委员会设办公厅,在秘书长领导下进行工作;设副秘书长若干人,协助秘书长进行工作。
 
政 协 章 程


      (1982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4 年3月1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2000年3月1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和2004 年3月1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修订)

  目  录

  总 纲

  第一章 工作总则

  第二章 组织总则

  第三章 全国委员会

  第四章 地方委员会

  第五章 附  则

 总 纲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结成了由中国××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团结和民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一九四九年九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一九五四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继续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对外友好活动中进行了许多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国××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拨乱反正、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实现国家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进一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党的领导下,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工农联盟更加巩固。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一样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在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同中国××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并作出重要贡献的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全国各民族已经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宗教界的爱国人士积极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热爱祖国,拥护祖国统一,支援祖国建设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仍然是中国人民团结战斗、建设祖国和统一祖国的一个重要“法宝”,它将更加巩固,更加发展。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我国人民同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斗争还将是长期的,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上,尽一切努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为实现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任务而奋斗。

  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根据中国××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促进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充分体现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的准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依法维护其参加单位和个人按照本章程履行职责的权利。


第一章 工作总则

  第一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进行工作。

  第二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可根据中国××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提议,举行有各党派、团体的负责人和各族各界人士的代表参加的会议,进行协商,亦可建议上列单位将有关重要问题提交协商。

  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三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宣传和执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事业。

  第四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第五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密切联系各方面人士,反映他们及其所联系的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协助国家机关进行机构改革和体制改革,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加强廉政建设。

  第六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调整和处理统一战线各方面的关系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部合作的重要事项。

  第七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以及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八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坚持发展科学、繁荣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密切联系国家机关和其他有关组织,在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医药卫生、体育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等活动,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充分发挥委员的专长和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推动和协助社会力量兴办各种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

  第九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组织委员视察、参观和调查,了解情况,就各项事业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建议案、提案和其他形式向国家机关和其他有关组织提出建议和批评。

  第十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组织和推动委员在自愿的基础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时事政治,学习和交流业务和科学技术知识,增强为祖国服务的才能。

  第十一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宣传和参与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同台湾同胞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加强同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的联系和团结,鼓励他们为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和稳定,为建设祖国和统一祖国作出贡献。

  第十二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宣传和协助贯彻执行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分子政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利于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和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十三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宣传和协助贯彻执行国家的民族政策,反映少数民族的意见和要求,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增进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和维护祖国的统一贡献力量。

  第十四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宣传和协助贯彻执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支持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团结宗教界爱国人士和宗教信仰者为祖国的建设和统一贡献力量。

  第十五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宣传和协助贯彻执行国家的侨务政策,加强同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联系和团结,鼓励他们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和统一祖国的大业作出贡献。

  第十六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宣传和协助贯彻执行国家的外交政策,根据具体情况,积极主动地开展人民外交活动,加强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合作。

  第十七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根据统一战线组织的特点进行关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

  第十八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加强同地方委员会的联系,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地方委员会带共同性的问题。


第二章 组织总则

  第十九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设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对地方委员会的关系和地方委员会对下级地方委员会的关系是指导关系。

  第二十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设若干界别。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的组成,根据当地情况,参照全国委员会的组成决定。

  第二十一条 凡赞成本章程的党派和团体,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协商同意,得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个人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协商邀请,亦得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参加地方委员会者,由各级地方委员会按照本条上述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或地方委员会的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和履行本章程的义务。

  第二十三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对全国委员会的全国性的决议,下级地方委员会对上级地方委员会的全地区性的决议,都有遵守和履行的义务。

  第二十四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和地方委员会委员应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在本界别中有代表性,有社会影响和参政议政能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和地方委员会委员要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参加本会组织的会议和活动。

  第二十五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的议案,应经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常务委员会的议案,应经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各参加单位和个人对会议的决议,都有遵守和履行的义务。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

  第二十六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委员,在本会会议上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对本会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第二十七条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单位和个人,有通过本会会议和组织充分发表各种意见、参加讨论国家大政方针和各该地方重大事务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的权利,以及对违纪违法行为检举揭发、参与调查和检查的权利。

  第二十八条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单位和个人,有声明退出的自由。

  第二十九条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单位和个人,如果严重违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或全体会议和常务委员会的决议,由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或地方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分别依据情节给予警告处分,或撤销其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或地方委员会的资格。

  受警告处分或撤销参加资格的单位或个人,如果不服,可以请求复议。

第三章 全国委员会


  第三十条 每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及界别设置,经上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审议同意后,由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

  每届全国委员会任期内,有必要增加或者变更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决定人选时,经本届主席会议审议同意后,由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

  第三十一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如遇非常情况,由常务委员会以全体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得延长任期。

  第三十二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设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和秘书长。

  第三十三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得临时召集之。

  第三十四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行使下列职权:

  一、修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监督章程的实施;

  二、选举全国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

  三、听取和审议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四、讨论本会重大工作方针、任务并作出决议;

  五、参与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讨论,提出建议和批评。

  第三十五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主持会务。

  常务委员会由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其候选人由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各党派、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人士协商提名,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第三十六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解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监督章程的实施;

  二、召集并主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届第一次全体会议前召开全体委员参加的预备会议,选举第一次全体会议主席团,由主席团主持第一次全体会议;

  三、组织实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的任务;

  四、执行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的决议;

  五、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审查通过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国务院的重要建议案;

  六、根据秘书长的提议,任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

  七、决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工作机构的设置和变动,并任免其领导成员。

  第三十七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主持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副主席、秘书长协助主席工作。

  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组成主席会议,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

  主席会议受常务委员会的委托,主持下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预备会议。

  第三十八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设副秘书长若干人,协助秘书长进行工作。设立办公厅,在秘书长领导下进行工作。

  第三十九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及其他工作机构,由常务委员会决定。

第四章 地方委员会



  第四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自治州、设区的市、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凡有条件的地方,均可设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该地方的地方委员会。

  第四十一条 每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的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及界别设置,经上届地方委员会主席会议审议同意后,由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

  每届地方委员会任期内,如有必要增加或者变更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决定人选,经本届地方委员会主席会议审议同意后,由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

  第四十二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地方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

  第四十三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地方委员会设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和秘书长。

  第四十四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地方委员会的全体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第四十五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行使下列职权:

  一、选举地方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

  二、听取和审议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三、讨论并通过有关的决议;

  四、参与对国家和地方事务的重要问题的讨论,提出建议和批评。

  第四十六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地方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主持会务。

  常务委员会由地方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其候选人由参加各该地方委员会的各党派、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人士协商提名,经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第四十七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并主持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届第一次全体会议前召开全体委员参加的预备会议,选举第一次全体会议主席团,由主席团主持第一次全体会议;

  二、组织实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的任务和全国委员会所作的全国性的决议以及上级地方委员会所作的全地区性的决议;

  三、执行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的决议;

  四、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审议通过提交同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人民政府的重要建议案;

  五、根据秘书长的提议,任免地方委员会的副秘书长;

  六、决定地方委员会工作机构的设置和变动,并任免其领导成员。

  第四十八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地方委员会的主席主持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副主席、秘书长协助主席工作。

  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组成主席会议,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

  主席会议受常务委员会的委托,主持下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预备会议。

  第四十九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地方委员会可以按照需要设副秘书长一人至数人,协助秘书长进行工作。

  第五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委员会设立办公厅,专门委员会及其他工作机构的设置,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由常务委员会决定。

  自治州、设区的市、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地方委员会的工作机构的设置,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由常务委员会决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章程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后实行。
 
巢湖改革透视:扩版图减官员 党政正职合一



李仁虎 葛如江


--------------------------------------------------------------------------------

【我要评论】【该文章阅读量:239】【字号:大 中 小】


自2005年7月起,安徽省巢湖市采取先试点后全面推行的步骤,在全市进行了乡镇综合改革。通过撤并扩大乡镇和行政村;撤并乡镇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减少机构和人员;推行乡镇党政正职及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一肩挑,副职交叉任职。乡镇党政班子10个人中减少六个,行政编制10个人减少两个,乡镇事业编制10个中减少4.7个,事业人员编制10个人中减少2.8个。



巢湖市委书记夏望平说,改革要考虑到稳定和减少成本。如果将事业单位从现阶段就全面走向市场,实行彻底转制,就要牵涉到职工买断工龄走人、全员进入保险、养事投入不减等一系列的经济成本问题。经测算,庐江县仅此一项,全县就要一次性支付改革成本近4000万元,县即期财力难以支持。而在保证事业单位投入不减的情况下,采取规范机构设置,实行全员聘用制,既降低了即期改革成本,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事业单位的活力和保持社会的稳定。

“不是上面要我们改,而是农民要改,基层干部要改,我们自己要改。”面庞清秀、身材消瘦的范洛森看上去更像一个学者,说话的语气十分坚定。

巢湖市乡镇综合改革透视

石头镇党委书记王永高说,我现在的权力既大了又小了,大是因为书记镇长一肩挑,镇的面积变大了,人口多了,小是因为现在只管三个办公室――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管理办。

石头镇是安徽省巢湖市101个乡镇中的一个,到今年4月全市有31个乡镇被撤并,减幅达30%。同时,一部分行政村也被撤并了,由1687个缩减为941个,减幅达44%。

“一边是镇村数量的减少,一边是镇村人口和版图的扩大。”庐江县委书记范洛森说,这有利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有利于集镇的集聚和辐射效应的形成和发挥。

自2005年7月起,巢湖市采取先试点后全面推行的步骤,在全市进行了乡镇综合改革。通过撤并扩大乡镇和行政村;撤并乡镇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减少机构和人员;推行乡镇党政正职及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一肩挑,副职交叉任职。乡镇党政班子10个人中减少六个,行政编制10个人减少两个,乡镇事业编制10个中减少4.7个,事业人员编制10个人中减少2.8个。

“此次改革规模之大,力度之大,是历史上少有的,但却出乎预料的顺利。”巢湖市委书记夏望平说,全市乡镇撤并过程中,只有无为县个别乡镇不太稳定,到省里上访,原因是撤销后政治中心转移,对原乡镇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并村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和拥护。庐江县白山镇并村工作于2005年11月正式启动,历时两个月,通过调整,该镇村包括社区数由原来的25个调减为11个,村干部由原来的120精简为79人。白山镇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采取以户代表的形式进行表决,结果是:该镇共16048户,实际参加表决户14180户,表决率为88.3%,赞成户14078户,赞成率为99.3%。

据了解,巢湖市乡镇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突出乡镇政府职能界定、乡镇规模调整、内设机构设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安置和考核体系建立等7项。

全市各乡镇统一设立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挂镇村规划建设办公室牌子)、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等三个综合办公室。

乡镇党政班子领导职数设置为七至九名,并一律实行党政主官合一,其他领导成员交叉任职,设副书记两名,分别兼任镇人大主席和纪委书记,设党委委员四至六名,其中二至三人兼任副镇长,一人兼任人武部长。全面实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一推双考”(民主推荐、理论考试、组织考察),中层干部、事业单位负责人竞争上岗,一般干部职工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按照每千人一名村干部的标准配备村级干部,村党组织负责人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其他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并兼任所在村民小组组长等。

建立与乡镇新职能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重点从注重形式和过程转向注重成果和绩效,考核项目主要是综合经济指标、人口环境、社会稳定、服务“三农”绩效等,探索民意调查等考核办法。建立乡镇主要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

市、县、乡镇的干部对“主官合一、减少副职、交叉任职、不交叉分工”的做法普遍赞成拥护。庐江县委书记范洛森说:“对于基层来说,党政实际分不开,村级必须一肩挑,乡镇必须一肩挑,我看县一级也可以一肩挑。”该县泥河镇书记夏远生说,这种做法减少摩擦,提高效率,书记的职责更明确、责任更重大。

但也有不少人担心,党政正职合一之后,乡镇书记和村支部书记的权力更大了,必须建立起一套监督和制约书记权力的制度。还有人认为,党政分开是改革方向,应该坚持党政分开。

夏望平说,改革要考虑到稳定和减少成本。如果将事业单位从现阶段就全面走向市场,实行彻底转制,就要牵涉到职工买断工龄走人、全员进入保险、养事投入不减等一系列的经济成本问题。经测算,庐江县仅此一项,全县就要一次性支付改革成本近4000万元,县即期财力难以支持。而在保证事业单位投入不减的情况下,采取规范机构设置,实行全员聘用制,既降低了即期改革成本,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事业单位的活力和保持社会的稳定。

夏望平说,改革必须增强服务而不是削弱服务。将计划生育服务、畜禽防疫等公益性事业和公共服务事项所需经费,纳入县、镇财政,并在保证其基数的基础上,根据财力增长相应增加。镇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按年度核定公益性事业和公共服务经费,采取政府购买或委托服务等方式。

撤并镇村节约运行成本十分明显。庐江县具体负责实施乡镇综合改革的县委副书记尚新梅帮记者算了几笔账,一个村一年的差旅费、办公费、招待费约两万元,一个村干部一年的工资约6000元,一个村按七名干部计,撤并一个村一年可节约资金5.6万元。一个镇40多个机构一年的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约100万元,人员按50人计算,人均工资奖金按1.5万元计,撤并一个乡镇一年可节约资金175万元。

目前党政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裁减下来的人员还享受着财政供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财政供给人员支出减少将越来越明显。

范洛森认为,乡镇综合改革的效果不在眼前,而在五年之后,由于对生产关系进行了部分调整,生产力必然释放出能量。

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办公室有关同志于去年11月下旬到庐江县检查调研,国务院税改办副主任黄维建说:“庐江县的改革为全省、全国带了一个好头,过去改革主要是减轻农民负担,现在的改革是解决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过去的配套改革变成了主体改革,其方式发生了变化。”

巢湖市乡镇综合改革:依法按规办事 妥善人员安置

巢湖市在乡镇综合改革中做到两个坚持。

坚持依法办事。严格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业技术推广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计划生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改革创新。依法进行村民表决是并村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全面采用以村设立主会场与流动票箱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投票表决。

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从推进城镇化、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降低行政成本出发,统筹考虑地理环境、人口密度、经济布局、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交通、水系等自然条件,以及方便群众等因素,适度调整扩大乡镇规模。庐江县新渡乡并到同大镇之后,该乡政府所在地的渔网产业转移到了渔网之乡石头镇,石头镇以前有180户、500台织机,现在增加到200户、600台织机。

人员分流是个大问题。各地制定阶段性的激励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妥善安置好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党政机关人员分流形式和激励政策主要有:

――提前离岗,对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乡镇机关人员实行提前离岗,离岗期间享受在职人员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全市共有454人提前离岗。

――提前退休,对工龄满30年,或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且工龄满20年的乡镇机关人员,经本人申请、组织批准,可办理提前退休,并按省里有关规定增加工资补偿,全市共有178人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

――到基层任职,选派年轻干部到村或社区任职,三年内保留其原有身份、职级、待遇不变,机关缺编时可重新安排工作,全市共有160人到基层任职。 

――辞去公职自谋职业,对辞职人员给予一次性补偿,全市共有308人辞职。

――待岗、到企业任职挂职等形式,全市共有567人待岗。

对事业单位人员,采取了余缺调剂、提前退休、停薪离岗、到企业任职等办法进行安置;鼓励自愿辞去公职自谋职业,对其发给一定的补偿金,并参照企业化管理单位办理养老保险,其工作年限视为缴费年限。

对退下来的村干部,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如庐江县规定,正职以2000元为基数、工龄每年加100元的标准补助,副职以1000元为基数、工龄每年加100元的标准补助,55周岁以上另加1000元。

机制体制创新是农民的要求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到安徽考察调研时指出:“千万不可忽视农村改革,千万不可忽视体制和机制创新。”巢湖市委书记夏望平说,他对回良玉副总理这句话印象特别深刻。

“不是上面要我们改,而是农民要改,基层干部要改,我们自己要改。”面庞清秀、身材消瘦的范洛森看上去更像一个学者,说话的语气十分坚定。

范洛森说,农村旧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定位不清,职能不明,职责模糊。取消了农业税和“三提五统”等费用之后,乡镇政府和干部干什么?出现了许多“该管没有管,管不好、不该管乱管,管出了问题”的现象。有人称乡镇政府为“维持会”,意思是只能维持当地的基本稳定和政府的正常运转,没有精力和能力抓经济发展和为群众服务。

――党政和事业单位机构多,吃“皇粮”的人多,运行成本高。据庐江县的调查,乡镇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有40多个,全县人口为119万人,党政机关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为15300人,官民比例约为1:77.7,吃“皇粮”的人包括机关党政干部、财政支付的事业单位人员、自收自支人员、教育系统人员、乡镇聘用人员。一个乡镇,如果按照现在的财政支出,除了人员工资外,每年至少耗费100万元非生产性开支,其他隐性支出更难以计算。一个行政村一年的办公室和招待费约两万元。

――镇村规模过小。与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集中的规律相违背。

“我心目中的大敌是小农经济意识和官本位,”范洛森说:“我当书记就要向这两个敌人宣战,我在上任的大会上就是这么说的。”

2005年初由市渔政局长调任庐江县委书记是范洛森自己没想到,更是让120万庐江百姓担心的一件事。庐江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对发达、传统积淀相对深厚的地方,干部群众担心新任书记的能力。

但上任不久,这位喜欢研究中西文化比较的书记就从农村改革的机制体制这一难点问题上动手。市委书记夏望平也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他迅速回应庐江县委班子的想法,大力支持、热情鼓励先行试点,并抓住时机在全市推行。

“我把帽子放到一边搞改革。中国有多少人,有多少能人,但又有多少人拥有县委书记这个舞台,机会难得呀,不干一番事业太可惜。”范洛森感叹道。

建立农村新体制和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取消农业税费后迫使乡镇政府和干部的工作重点由收费型、管理型向服务型、法制型转变,同时也为乡镇综合改革奠定了基础;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政府提供服务、经济发展环境和法制保证;现代交通、通讯手段缩小了时空距离,为镇村规模扩大提供了条件。

夏望平说,政府职能定位是乡镇综合改革的核心,乡镇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政府引导,制定发展规划,服务市场主体,营造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乡镇工作的重点更多地转到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上,加快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事业改革和发展,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试点县庐江在乡镇机构改革上的做法具有代表性:

政府职能归位。对涉农技术服务为主体的管理实行以镇块块管理为主,将原乡镇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收归政府,由镇政府承担。将原乡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承担的水利建设、原农经站承担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原土地建设管理民承担的村镇建设与规划管理职能划归经济发展办公室;原文化广播电视站承担的文化宣传和计划生育服务所承担的计生管理职能进入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

执法职能上收。对行业执法管理为主体的管理实行体制上划,以条条管理为主。将原乡镇事业单位受委托承担的国土资源、林业、农机等行政执法职能上划县直有关主管部门。按资源设置执法性的和事业性的站所,按镇设立国土资源管理所,跨乡镇按区域综合设置八个林业站和八个农机站,人、财、物分别上划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县林业局、县农委管理。

公益性职能整合。保留垂直管理的财政所,撤销与财政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农税所,将原农经站承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业务交给财政所;保留计划生育服务所;撤销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视站,将原乡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的农技、畜牧、水产重组按镇设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

经营性职能退出。将经营服务全面放开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化方式运作。将原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承担的农资、农机经营与动物疾病诊疗等经营性职能推向市场;将原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站转制为有线网络公司,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的法人实体,依法开展经营和社会服务活动。原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站自收自支在编人员整体性划入镇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人、财、物一并交给安广网络庐江分公司管理。

庐江县石头镇党委书记王永高说,综合改革取得了成果,但镇村的债务并没有解决,该镇债务1000多万元,每个村债务平均30多万元,成为影响乡镇政府行使职能和政权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他建议,国家为老百姓办好事实事,最好不要让老百姓掏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加强对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投入和司法建设。据了解,石头镇农技站现有五人,主要工作是抓植保、水产和畜牧,由于经费不足,工作仅限于农作物病虫害的测报工作、家禽家畜疫苗的发放,还不能做到有效,特别是对千家万户的散养进行疫苗注射。石头镇派出所三人,面对的是3.7万人,镇里没有法庭,邻近的中心镇金牛镇有三名法官,面对的却是附近几个乡镇的12万人。

夏望平说,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第一个层次乡镇机构改革巢湖已经基本完成,第二个层次要全面推行农村为民服务代理制,在乡镇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村建立代理点。

范洛森说,目前的改革还只是阶段性的成果,巩固扩大成果的任务还比较重,尤其是加强编制管理,防止机构和人员反弹。目前的改革还主要集中在乡镇一级,县级机关还基本没有动,县级机构怎么改直接影响到乡镇综合改革成果的巩固和扩大。同时,乡镇扩大后,如何建立特色经济,起到集聚和辐射效应,都迫切需要改革的深化。(记者:李仁虎 葛如江)

【背景资料】

巢湖市于1999年撤地建市,下辖4县1区和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453万,其中农业人口383万。巢湖市在庐江县先进行试点的基础上,于2005年11月中旬在无为县、和县、含山县和居巢区等4县区全面推开乡镇综合改革。到今年3月底,4县区均按要求顺利完成了改革任务。

全市乡镇党政班子成员由原来的1559人精简为630人,减幅达60%,乡镇行政编制由原来的3786名精简为3030名,共减少行政编制756名,减幅达20%,全市乡镇事业编制数由原来的4491名精简为3237名,减幅达28%,机构总数由原来的634个精简为336个,减幅达47%。

全市乡镇总数由101个调整为70个,撤销31个,平均人口由4.24万人调整为6.12万人,平均国土面积由85平方公里扩大到124.8平方公里。村级人口规模由原来的平均2597人扩大到4526人,增幅为74%。


来源:经济参考报 来源时间:2006-06-06 本网站发布时间:2006-06-06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范恒山


--------------------------------------------------------------------------------

【我要评论】【该文章阅读量:176】【字号:大 中 小】


中国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最为引人瞩目的伟大事件之一。改革不仅成功实现了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转变,而且带来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改革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改革使政府行政管理呈现出新的风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地位更重要,任务更艰巨,需要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用更高技巧,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全国人民正朝着新的目标迈进。到2010年,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2020年,要建立起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民生更加殷实。但前进的路途不会平坦,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预期目标,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而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

  制约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障碍,从根本上说主要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自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年均GDP增长达到9.4%,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就业压力巨大以及投资盲目扩张、重复建设蔓延、地区封锁严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深层次矛盾始终伴随着这一过程。经济社会生活中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之所以会长期存在且不断发展,关键是相关的体制没有理顺。而这其中的许多问题来自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不顺。例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增强等问题,与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政府间管理职责不清晰、公共财政体系不健全密切相关;单纯注重GDP增长,一味追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相应出现投资膨胀、重复建设、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与各级政府事权划分不清、财权不匹配和不完善的行政人员选拔任用制度、不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等紧密相连。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也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因此,通过推进改革,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深层矛盾与问题,关键是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不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以顺利向前推进。政府本身所拥有的权力和作为经济社会管理者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政府在改革中的主导地位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对整个经济体制的特殊制约作用。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其他改革的牵制作用日益明显地体现出来。例如,要形成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通过有效方式割断或阻隔政府与企业间的行政关系和资产纽带,切实解决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问题;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就必须打破行政性垄断与行政主导的地区封锁;要形成灵敏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就必须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责、优化政府组织机构、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要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必须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的事权关系、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要形成严密的市场法律体系,就必须依靠制度建设严格约束行政权力,推行依法行政。因而,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就必须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从政府本身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看,从权力与责任对称、激励与约束对称、管理与监督对称着眼,这一改革目标对政府管理所提出的核心要求是:在法制轨道上,积极有效地进行管理和调节,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的活力和效率,及时填补市场缺陷和矫正企业偏差,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换言之,政府应该是切实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责任政府,是立足于服务实施管理和调节的服务政府,是全面依法行政并受法律严格制约的法治政府。有鉴于此,我认为,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着重围绕构建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展开,基本任务是:

继续推进政企、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缩小政府承担事务的范围,把与政府性质及职能不相符的事务交给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强化制度约束与责任追究,严格制约政府部门对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经营活动和具体业务的直接干预,着力解决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生产投资、人事管理等方面事务的直接干预问题;清理、回收不宜由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事务,理顺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进一步推进政资分开,直接或间接割断政府干预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与具体业务的资产纽带。

  继续搞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缩小行政审批的范围,政府控制的重要产品、资源、工程、服务等的指标、额度和规模,视具体情况,或引入市场机制配置调节,或依靠法律法规规范操作,把行政审批限制在最必要的限度内,尤其要把投资审批范围严格限制在关系经济安全、环境资源、整体布局的重大项目和政府投资类、限制类项目方面;进一步改善审批方式,积极实行核准和登记备案制度,大力推行网上审批;简化审批程序,切实保障各类审批方式的便利性和效率性;加强审批事项的后续监管,建立健全审批反弹处置机制;探索建立规范的审批管理与操作机制,实现审批权力与责任挂钩、与利益脱钩。

  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一是优化同级政府组织结构。加强和完善从事经济调节和社会管理的机构,撤销直接从事或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的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相同行政职能,消除交叉重复;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二是理顺上下级政府机构设置。按照各级政府的性质和中央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职权,在此基础上,理顺中央和地方在财税、金融、投资、社会保障及工商、质检、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分工和职责,合理调整一些领域的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制。三是着手减少行政层级。适应政府职能不断转变、统一市场逐步推进、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以及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的要求,着眼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积极进行省直管县、乡镇机构改革等探索,逐步形成科学的行政层级构架。加强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研究,优化行政区划结构,增强具备条件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

  继续改革行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切实贯彻公务员法,建立健全考核录用、优胜劣汰、激励保障与监督制约机制;以扩大民主为重点,进一步落实行政领导干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和任前公示制度,加大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改革力度;积极实行、合理运用投票表决机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决策体系;严格实行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和辞职解聘制度;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评价标准,更多使用反映人民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相应建立保障落实制度和奖惩机制。

  继续加强政府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建设。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重大事项决策调查研究制度,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经过实际调查研究后再纳入决策程序;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在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策重大事项;推行政务公开,实行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制度,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严格实行重大决策失误引咎辞职、经济赔偿和刑事处罚制度。

  继续完善政府管理法制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经济社会活动,特别是涉及市场主体行为、产权保护、交易秩序及劳动、就业、保障等的法律法规,为政府全面依法行政创造完备的法制环境;建立健全规范政府行政活动,特别是涉及机构编制、职责权限、行为方式、奖励处罚等的法律法规,强化对政府行为的监管;强化行政人员法律素质培训,切实提高行政人员执法能力,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改革,在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本身一系列改革的同时,还必须配套推进其他一些重要的改革,主要有:一是继续运用存量调整和增量倾斜的方式,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使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二是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特别是加大国有独资企业和垄断行业企业的改革力度,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调整事业单位结构,把国有投资的事业单位控制在最必要的范围内;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运行机制。四是发展和规范市场中介组织,创新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在联系政府、服务企业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协调企业间关系、矫正企业不良行为的行业自律作用。五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保障政府必要公务活动的正常开支;探索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增长机制,实行有利于公务员公正履行职责、抵御腐败的薪俸制度。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推进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相关改革。

  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把握的重要原则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牵涉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体现出很高的难度,必须站在正确的基点上,运用科学的方式稳妥推进。从过去20多年的探索实践和未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要求看,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把握如下重要原则:

  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方向上应当体现如下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规定的要求。无论是职责界定、方式选择还是机构设置、程序规范,都必须既保障政府充分发挥作用,又不妨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二是要体现政府行政运行客观规律的要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切制度与措施的安排都应当保障政府民主行政、科学行政、依法行政和廉洁行政。三是要体现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要求。既坚持中央对地方的统一领导,又保障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要立足于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科学分工、合理分权来设计和安排改革措施。

  坚持从实际出发。我国地域辽阔,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物质文化基础千差万别,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要坚持统一设计、总体规划,同时还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在组织机构、管理模式、行政构架乃至政府层级设置上保持适当的灵活性。在推进的步骤上也应因地制宜,不宜搞一刀切、齐步走。

  坚持抓关键环节。政府行为是否适当,从根本上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转变是否合规到位。因此,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要把消除制约政府职能转换的体制性障碍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抓住关键环节奋力攻坚,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坚持积极稳妥操作。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关键作用,但这项改革复杂而艰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要审时度势、积极进取、慎重操作。方案制定要周密、时机选择要得当、节奏把握要稳妥、工作推进要精细。要合理兼顾现有的利益基础,有效动员各方力量,切实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要充分考虑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扎实做好应对准备。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来源时间:2006-06-05 本网站发布时间:2006-06-05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范恒山


--------------------------------------------------------------------------------

【我要评论】【该文章阅读量:176】【字号:大 中 小】


中国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最为引人瞩目的伟大事件之一。改革不仅成功实现了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转变,而且带来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改革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改革使政府行政管理呈现出新的风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地位更重要,任务更艰巨,需要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用更高技巧,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全国人民正朝着新的目标迈进。到2010年,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2020年,要建立起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民生更加殷实。但前进的路途不会平坦,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预期目标,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而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

  制约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障碍,从根本上说主要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自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年均GDP增长达到9.4%,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就业压力巨大以及投资盲目扩张、重复建设蔓延、地区封锁严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深层次矛盾始终伴随着这一过程。经济社会生活中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之所以会长期存在且不断发展,关键是相关的体制没有理顺。而这其中的许多问题来自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不顺。例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增强等问题,与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政府间管理职责不清晰、公共财政体系不健全密切相关;单纯注重GDP增长,一味追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相应出现投资膨胀、重复建设、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与各级政府事权划分不清、财权不匹配和不完善的行政人员选拔任用制度、不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等紧密相连。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也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因此,通过推进改革,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深层矛盾与问题,关键是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不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以顺利向前推进。政府本身所拥有的权力和作为经济社会管理者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政府在改革中的主导地位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对整个经济体制的特殊制约作用。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其他改革的牵制作用日益明显地体现出来。例如,要形成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通过有效方式割断或阻隔政府与企业间的行政关系和资产纽带,切实解决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问题;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就必须打破行政性垄断与行政主导的地区封锁;要形成灵敏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就必须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责、优化政府组织机构、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要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必须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的事权关系、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要形成严密的市场法律体系,就必须依靠制度建设严格约束行政权力,推行依法行政。因而,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就必须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从政府本身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看,从权力与责任对称、激励与约束对称、管理与监督对称着眼,这一改革目标对政府管理所提出的核心要求是:在法制轨道上,积极有效地进行管理和调节,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的活力和效率,及时填补市场缺陷和矫正企业偏差,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换言之,政府应该是切实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责任政府,是立足于服务实施管理和调节的服务政府,是全面依法行政并受法律严格制约的法治政府。有鉴于此,我认为,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着重围绕构建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展开,基本任务是:

继续推进政企、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缩小政府承担事务的范围,把与政府性质及职能不相符的事务交给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强化制度约束与责任追究,严格制约政府部门对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经营活动和具体业务的直接干预,着力解决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生产投资、人事管理等方面事务的直接干预问题;清理、回收不宜由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事务,理顺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进一步推进政资分开,直接或间接割断政府干预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与具体业务的资产纽带。

  继续搞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缩小行政审批的范围,政府控制的重要产品、资源、工程、服务等的指标、额度和规模,视具体情况,或引入市场机制配置调节,或依靠法律法规规范操作,把行政审批限制在最必要的限度内,尤其要把投资审批范围严格限制在关系经济安全、环境资源、整体布局的重大项目和政府投资类、限制类项目方面;进一步改善审批方式,积极实行核准和登记备案制度,大力推行网上审批;简化审批程序,切实保障各类审批方式的便利性和效率性;加强审批事项的后续监管,建立健全审批反弹处置机制;探索建立规范的审批管理与操作机制,实现审批权力与责任挂钩、与利益脱钩。

  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一是优化同级政府组织结构。加强和完善从事经济调节和社会管理的机构,撤销直接从事或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的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相同行政职能,消除交叉重复;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二是理顺上下级政府机构设置。按照各级政府的性质和中央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职权,在此基础上,理顺中央和地方在财税、金融、投资、社会保障及工商、质检、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分工和职责,合理调整一些领域的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制。三是着手减少行政层级。适应政府职能不断转变、统一市场逐步推进、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以及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的要求,着眼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积极进行省直管县、乡镇机构改革等探索,逐步形成科学的行政层级构架。加强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研究,优化行政区划结构,增强具备条件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

  继续改革行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切实贯彻公务员法,建立健全考核录用、优胜劣汰、激励保障与监督制约机制;以扩大民主为重点,进一步落实行政领导干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和任前公示制度,加大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改革力度;积极实行、合理运用投票表决机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决策体系;严格实行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和辞职解聘制度;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评价标准,更多使用反映人民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相应建立保障落实制度和奖惩机制。

  继续加强政府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建设。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重大事项决策调查研究制度,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经过实际调查研究后再纳入决策程序;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在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策重大事项;推行政务公开,实行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制度,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严格实行重大决策失误引咎辞职、经济赔偿和刑事处罚制度。

  继续完善政府管理法制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经济社会活动,特别是涉及市场主体行为、产权保护、交易秩序及劳动、就业、保障等的法律法规,为政府全面依法行政创造完备的法制环境;建立健全规范政府行政活动,特别是涉及机构编制、职责权限、行为方式、奖励处罚等的法律法规,强化对政府行为的监管;强化行政人员法律素质培训,切实提高行政人员执法能力,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改革,在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本身一系列改革的同时,还必须配套推进其他一些重要的改革,主要有:一是继续运用存量调整和增量倾斜的方式,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使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二是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特别是加大国有独资企业和垄断行业企业的改革力度,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调整事业单位结构,把国有投资的事业单位控制在最必要的范围内;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运行机制。四是发展和规范市场中介组织,创新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在联系政府、服务企业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协调企业间关系、矫正企业不良行为的行业自律作用。五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保障政府必要公务活动的正常开支;探索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增长机制,实行有利于公务员公正履行职责、抵御腐败的薪俸制度。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推进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相关改革。

  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把握的重要原则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牵涉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体现出很高的难度,必须站在正确的基点上,运用科学的方式稳妥推进。从过去20多年的探索实践和未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要求看,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把握如下重要原则:

  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方向上应当体现如下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规定的要求。无论是职责界定、方式选择还是机构设置、程序规范,都必须既保障政府充分发挥作用,又不妨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二是要体现政府行政运行客观规律的要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切制度与措施的安排都应当保障政府民主行政、科学行政、依法行政和廉洁行政。三是要体现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要求。既坚持中央对地方的统一领导,又保障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要立足于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科学分工、合理分权来设计和安排改革措施。

  坚持从实际出发。我国地域辽阔,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物质文化基础千差万别,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要坚持统一设计、总体规划,同时还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在组织机构、管理模式、行政构架乃至政府层级设置上保持适当的灵活性。在推进的步骤上也应因地制宜,不宜搞一刀切、齐步走。

  坚持抓关键环节。政府行为是否适当,从根本上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转变是否合规到位。因此,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要把消除制约政府职能转换的体制性障碍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抓住关键环节奋力攻坚,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坚持积极稳妥操作。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关键作用,但这项改革复杂而艰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要审时度势、积极进取、慎重操作。方案制定要周密、时机选择要得当、节奏把握要稳妥、工作推进要精细。要合理兼顾现有的利益基础,有效动员各方力量,切实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要充分考虑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扎实做好应对准备。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来源时间:2006-06-05 本网站发布时间:2006-06-05
 
领导为啥讲假话、讲长话、别人的话

网友:赵炳臣

2006年06月18日16:26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人民时评
网友说话
评论靶子
观点周刊



荐 ・人民视点:造假抄袭、猥亵女生,谁在动摇师德?
・人民视点:小官也能贪千万 看两个“第一贪”
・人民视点:医疗行业丑闻频出,谁在妖魔化医生?
・人民视点:贪官前“腐”后继,官德底线何在?




  《人民日报》6月15日一篇《领导干部要端正“话风”》的文章,就领导干部该如何讲话提出三条:一是不讲假话;二是要讲短话;三是讲自己的话。单就这几条而言,似乎如今很多领导干部不会讲话。

  有些领导干部为什么喜欢讲假话?因为“真话可能会使人不悦”,一些领导干部已经习惯于说让人舒服的假话或场面话,维持一团和气。笔者不久前曾写过一篇文章――《有感于邓朴方“那都是摆好了给我看的”》,对基层官员把工作“摆好了给领导看”的成因概括为五个字:是干部工作作风飘浮“飘”出来的;是一级压一级“压”出来的;是领导喜欢“喜”出来的;是领导远离群众“离”出来的;是问责不严“惯”出来的。检查工作也好,会议讲话也罢,虽然形式不同,但维持的都是同一种虚假的官场生态。很多时候,讲假话的风险还是太小,相对于因此可能带来的收益,势必会“诱导”更多的官员讲假话;如果讲假话已成了一种官场生态,那谁还愿意讲真话?

  有些领导干部为什么喜欢讲长话?对工作缺乏真情实感、不得要领,但又想给人以真抓实干、样样在行的印象,于是只好以添枝加叶、强拉硬扯来拼凑篇幅、填补空虚。这样的干部平时不注意学习,不愿意思考,更不愿意深入基层调研,脑子空空,肚里无货,自然只能讲些空话、套话,用“深奥”的理论和华丽的辞藻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用更长的篇幅、更多的文字来显示讲话的分量。一些人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定势,把话讲长是有深度有水平的表现,领导讲话的长短就是重视程度的高低。在这种情形下,有人即使想讲短话,也会心存他忧的。

  有些领导干部为什么喜欢讲别人的话?因为自己工作作风漂浮,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习惯了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习惯了坐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习惯了看“景区”不看“盲区”、看“亮点”不看“弱点”、看“孔雀”不看“麻雀”。因而开会讲话只能高谈阔论,用老经验分析新问题;只能老生常谈,甘当 “收发室”、“复印机”。虽然是对别人的话、上级的话、报刊上的话囫囵吞枣,但毕竟都是“正确的废话”――讲自己的话是要闹笑话的!

  因此,领导干部的 “话风” 不仅体现官风,更连着作风、反映党风。饱含理性、充满激情、合乎逻辑、实事求是的讲话,不仅是一个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体现,也是其个性魅力的标志。善于讲话的领导,最根本的就是要讲实话、讲短话、讲自己的话。这也正应了李世民的那句名言:“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
 
七日声音

吴官正

  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 推动向纵深发展

  中央纪委6月12日会同有关部门召开了实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二阶段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做好该公约和我国法律制度相衔接的各项具体工作,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进一步推动我国反腐败向纵深发展。

  吴官正指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我国已经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要本着平等互利、尊重差异、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健全执法合作、司法协助、人员遣返、涉案资产返还等方面的工作机制。要深化政府间双边合作,参与并推动区域性多边合作和全球性国际合作;在反腐败能力建设、经验交流、人员培训、资金技术援助等方面,与国际公共组织开展合作;继续按照积极参与、相互理解、扩大交流、分享经验的要求,做好与非政府组织的交流和合作;在推动跨国公司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预防腐败、遏制商业贿赂等方面,与他们开展必要的合作。

  吴官正强调,要健全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司法协助和引渡条约的谈判、签署工作,堵住腐败分子携款外逃的后路。 [详细]



  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

  目前公安机关查办的商业贿赂案件只是冰山一角

  2000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立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犯罪案件2529起,立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案件564起。“无论立案数、破案数还是打击处理人员数量都是呈逐年上升趋势。”公安部部长助理兼经济犯罪侦查局局长郑少东说。他同时表示,应当清醒地看到,这组统计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近年来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客观状况,在一些行业和领域,商业贿赂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潜规则”,犯罪形势十分严峻,“目前公安机关查办的案件只是冰山一角”。

  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准确把握政策,严格依法办案,正确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商业贿赂行为定性处理,正确区分正常的商业交往与不正当交易、违法违纪与犯罪的界限,分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时限办案,严格适用强制措施特别是羁押性强制措施,提高人权保障意识,实现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统一。 [详细]



  深圳市长许宗衡

  不看“成分”看发展 不看“出身”看贡献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民族产业和民族企业,是民族利益、民族力量和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本钱”和赢得世界尊重的“筹码”。对深圳民营经济的发展,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讲三句话:

  第一句话:高看一眼。第二句话:放胆支持。第三句话:全力服务。

  总而言之,要大力推进政府的政策和服务创新,为民营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全程优质服务,让深圳成为民营企业、创业企业温暖的家、坚强的后盾。[详细]



七日人物

  姜瑜

  外交部新任发言人

  “各位下午好!我叫姜瑜,是外交部发言人。我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与大家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栗色短发、戴着无框眼镜的姜瑜面带微笑,用平缓的语速,面对台下记者们略带好奇的目光,发出了友善的讯息。

  台下有记者嘀咕:“新发言人端庄、得体,让人眼前一亮!”

  现年42岁的姜瑜是1983年外交部建立发言人制度以来的第23位发言人,也是第4位女发言人。她出生在北京,曾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并担任过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发言人,今年初被任命为新闻司副司长。

  对于首次记者会的工作,姜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查阅了很多材料,仅背景资料就有厚厚的一大本。“现在世界杯正在德国举行,我不是球迷,担心记者问到世界杯的问题,我连世界杯的问题都准备了。”姜瑜笑着说。[详细]

  徐匡迪

  国内第一个院士市长 “院士不言退休”

  在日前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徐匡迪连任中国工程院院长。作为在科技、经济、教育、政治几个领域都有突出作为的学者,徐匡迪始终保持着严谨、认真、务实、肯干的可贵品质。特别是他常年在钢铁冶金领域不懈追求、苦心钻研的学术态度,更为人们所称道。

  1937年,徐匡迪的父母在避难的颠沛途中生下了他。度过童年后,重新回到故乡的徐匡迪在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完成了中学学业。新中国成立后,时逢如火如荼的“一五”计划,徐匡迪决定以国家最急需的钢铁事业作为自己的专业,并选择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继续自己的大学学业。从此,徐匡迪与钢铁冶金结下终生之缘。“文革”中,徐匡迪被下放工厂、干校,一段时间里,徐匡迪甚至成为一名颇能露一手的炊事班长。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钢铁事业的追求,并在此领域内严谨治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1995年徐匡迪担任上海市市长以前,不管在哪个岗位工作,每周仍回实验室半天,直接指导研究生的工作,即使1995年后,对于当了市长的徐匡迪来说,名下的研究生还是要亲自面询研究进度、审查开题报告、批改博士论文,并对要求自己署名的文章,一律亲自过目。凡不属于自己研究领域的,或未指导、参与过工作的文章,即使出自他的梯队的成员,也决不挂名。 [详细]



七日之最

   最感人肺腑

  郑培民的荣辱观:“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郑培民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是郑培民荣辱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他作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特别优秀之处。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为核心的荣辱观,不仅体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也诠释了中国××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郑培民的荣辱观是实践的荣辱观。“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不是只写在报告中、挂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一点一滴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在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已经成为郑培民的思想自觉和工作、生活习惯。 [详细]

  最触目惊心

  李大伦主政七年间:发生一连串震惊全国的丑闻

一连串震惊全国的丑闻在李大伦治下发生,其间关联何在?

  许多人未必能把郴州的“郴”字正确念出,但提及“嘉禾拆迁事件”、“全国住房公积金第一案”,或许有更多的印象。这个美丽的山城,全市“一市八县”人口加起来不过456万,数年来却被搅入不绝的丑闻中。

  相对于“官作家”的称号,李更能接受别人称其为“官文人”。现年56岁的李大伦,系湖南桃源县人,桃源县现属常德。李的最高学历为湖南大学的MBA。熟悉李大伦的人都说此人官相十足,从湖南省临澧县,到湘西自治州,再到省委农村工作、省农办,直到1999年主政郴州,习惯了“一把手”的感觉 脾气大,骂人多、待人严苛,办事不走程序,有时候甚至刻意做秀,[详细]

  最令人咋舌

  郑州市直机关以经济房名义团购126套豪宅

一个拥有40%绿化面积的小区,有112个地下停车位,8栋6层的住宅楼,楼高18米,最大楼间距27米,388套住房里,最小的93平方米,大的是150平方米以上的复式住宅。在房管局的档案里,这个小区登记的性质是“经济适用房”,而其1580元的均价似乎也符合经济适用房特征。

  但记者近日不断接到线索投诉,称这个根本不像经济适用房的小区,其数百套住房也根本没落到低收入家庭手中。知情人称,该小区388套住房,其中126套被郑州市直某机关“团购”,另有130多套被一家外地企业异地认购。而这些购房者中,有人又将房子加价10万元倒卖给“中低收入家庭”。[详细]



七日任免

  国务院任命:陈德铭与张茅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任命:陈德铭(正部长级)、张茅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士余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陈德铭同志简历

  1949年3月生,上海市人,1969年4月参加工作,1974年9月加入中国××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历任江苏省泰州肉联厂副厂长,省商业厅办公室副主任、省食品公司经理、商业厅党组成员、商业厅副厅长,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苏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市委书记、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1年9月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5月任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党组副书记,2004年10月任陕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党组书记。2005年2月5日在陕西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当选为陕西省省长。

  是中共十六大代表,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详细]

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因生活腐化堕落被免去职务

  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因生活腐化堕落被免去职务。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今天审议认为,刘志华的错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影响恶劣,决定免去其副市长职务。[详细]

中央及地方2006年6月人事任免一览(更新中)

查看更多任免新闻进入“中央及地方重要人事任免”专题



七日热点

胡锦涛主席关于建设和谐地区的建议引起热烈反响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会议 近期着重抓好五项工作

铁木尔・达瓦买提:鉴往求是资政新篇 读李鹏日记

一站一景――青藏铁路沿线火车站见闻

全国优秀××党员人选公示公告 内容

空军运输机失事遇难者追悼会举行 胡锦涛送花圈

中国适当出口武器合理合法 并未引起人道主义灾难

郴州市委书记落马的背后:离奇敲诈 摊派购房闹剧

特别策划:5000元=1条命 生命为何如此廉价?

网友拍案:人大不是二线 不是“政治养老院”

湖南发现唐太宗后裔 家族成员中曾出红军副师长

思想早入党小事看风格刚正气量大 记者忆荣毅仁
 
交党费就是跟交保护费一样嘛!!!
这都不懂!!!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