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教育合作区教学经验交流"大家谈 (1人在浏览)

zglong168

学前班
注册
2005-12-17
帖子
82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不记得是那年那月那日,电白教育局领导们经过多方探究后作出了在全县开展"教育合作区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希望通过合作区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来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这可谓是电白教育的一大模式改革了。是喜是忧,是利大于弊还是怎样,众人都持目以待。
  合作区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当天,合作区各所学校的老师都成群结伴到指定开展经验交流主办学校里听课评课,听课过程中情况如何本人也不便多谈,但评课过程中"金口难开"的情况却是常有。于是评课过程就由主讲教师先讲教学思路,接着在兄弟学校众多老师中的一、二位谈下听课的感受,再由主办学校相应科组长谈谈课堂教学情况(先客后主),然后就是教育局的领导或所派遣的人员作个小结。如果有时由时间关系,评课环节中也就只有三个人发言就完事了(一是主讲者、二是主办校该科组长、三是教育局的人)。也不知众多教师能在这样的匆匆的“经验交流”中收获了多少,提高多少呢?或许很多教师都说,我们都是在学习、在摸索丫!诚然,好的教育教学方法的确是需要众多老师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成。交流是一种学习,我们必须提倡,但这种“规模的交流”是不是一种急于求成的做法呢?本人不才,故有此疑。我们教师不都是在教育学生在学习中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吗?然而,我们如此的“经验交流”做法是否与此向背呢?记得第一次举办该活动是在电白汉山学校,苏科局长也“大驾亲临”、“指导工作”,并在动员大会上作了“振奋人心”的讲话。让众多教师一下子是乎看到了光明与希望。但实际效果是怎样呢?大家不妨在论坛上看看,谈谈。不过有一点大家也许都知道的,就是主办学校都有一笔活动经费(一万元/每次),如果你没承担主办权则就没有那笔活动经费。
  谈及此,本人又有一个看法,如果教育局能够将那笔活动经费让给每间学校自由支配搞课研课改(专款专用),将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细处,效果应该比这样搞“大锅饭”式的“经验交流活动”好得多。因为现实中有很多学校都是因为想拿到那笔经费而承办的。所以那样的“交流”本人认为所起效果不大。
  话谈多了必有错,不过本人在此强调一下:以上所言,纯属个人观点,只对事不对人。
  希望对此“交流活动”有见解的老师都来谈谈!
rolleyes.gif

  
 
QUOTE(zglong168 @ 2006年04月05日 Wednesday, 12:01 AM)
  不记得是那年那月那日,电白教育局领导们经过多方探究后作出了在全县开展"教育合作区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希望通过合作区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来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这可谓是电白教育的一大模式改革了。是喜是忧,是利大于弊还是怎样,众人都持目以待。
  合作区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当天,合作区各所学校的老师都成群结伴到指定开展经验交流主办学校里听课评课,听课过程中情况如何本人也不便多谈,但评课过程中"金口难开"的情况却是常有。于是评课过程就由主讲教师先讲教学思路,接着在兄弟学校众多老师中的一、二位谈下听课的感受,再由主办学校相应科组长谈谈课堂教学情况(先客后主),然后就是教育局的领导或所派遣的人员作个小结。如果有时由时间关系,评课环节中也就只有三个人发言就完事了(一是主讲者、二是主办校该科组长、三是教育局的人)。也不知众多教师能在这样的匆匆的“经验交流”中收获了多少,提高多少呢?或许很多教师都说,我们都是在学习、在摸索丫!诚然,好的教育教学方法的确是需要众多老师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成。交流是一种学习,我们必须提倡,但这种“规模的交流”是不是一种急于求成的做法呢?本人不才,故有此疑。我们教师不都是在教育学生在学习中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吗?然而,我们如此的“经验交流”做法是否与此向背呢?记得第一次举办该活动是在电白汉山学校,苏科局长也“大驾亲临”、“指导工作”,并在动员大会上作了“振奋人心”的讲话。让众多教师一下子是乎看到了光明与希望。但实际效果是怎样呢?大家不妨在论坛上看看,谈谈。不过有一点大家也许都知道的,就是主办学校都有一笔活动经费(一万元/每次),如果你没承担主办权则就没有那笔活动经费。
  谈及此,本人又有一个看法,如果教育局能够将那笔活动经费让给每间学校自由支配搞课研课改(专款专用),将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细处,效果应该比这样搞“大锅饭”式的“经验交流活动”好得多。因为现实中有很多学校都是因为想拿到那笔经费而承办的。所以那样的“交流”本人认为所起效果不大。
  话谈多了必有错,不过本人在此强调一下:以上所言,纯属个人观点,只对事不对人。
  希望对此“交流活动”有见解的老师都来谈谈!
rolleyes.gif

  
[snapback]1040981[/snapback]​



  楼主提出此问题,有一定意义。但本人对楼主的看法不敢苟同。
  诚然,搞协作区,规模大,组织起来比较困难,不完善之处在所难免,但不能完全否认协作区的作用。
  协作区的作用至少有:1.为各位老师提供学习机会。我们的老师平时极少有机会走出校门,通过搞协作区,至少为我们的老师提供一个见识的场所。2.通过交流,多多少少可以学习到一些知识。诚然,想通过一次协作区活动,就使老师的水平提高多少,这是不现实的,也是自欺欺人的。3.为主办学校的老师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做公开课的老师,面对众多的同行,不可能没有压力,但这个压力可以变为动力,从而推动主办学校老师的教研教改活动。
  至于楼主说到的评课问题,本人也有自己的看法。既然是大规模的协作区活动,人数众多,评课时就不可能人人张口,因为时间不允许呀。因此,任何一节公开课,评课的人都不可能大家齐上阵,于是只能有选择性地由一些老师评课。试想一下,如果有六七十老师听课,每个人都评一下,每人三到五分钟,那么要多少时间,我们的老师有这么多时间可以浪费吗?我们的老师还要上课呢。再说,人人都评课,重复的内容太多,这也没有意义呀。如果让三五个老师重点评课,能基本把本节课的优缺点及对我们的启示表达出来,那么,何必强求人人开口呢?
  本人也只是只对事不对人。不合理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不教书
 
所以交流不了
 
我教书,但我以为那是疯子想出的自以为妙的主意。
 
刚开始之时也许还有一点收获.但现在的完全流于形式了.已无实际意义!
 
县领导们可能也意识到这点了,但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干下去。
 

这年头
 
“邯郸学步”!!!本人知道的电白教研--先是学抚顺的“一功四化”,再学“汨罗经”,又学“洋思”什么的……最大的收获好像是每间中学增设了个“教研室主任”职位?!
 
搞搞教研好,大家见见面,说说谈谈,还可以混一顿饭吃,何乐而不为?至于有没有收益,有没有进步,全凭个人的悟性和修为。但不会一下子就看到明显的进步的。
 
我最讨厌我县教育局学这学那的,什么都学不会,什么都坚持不了几天。什么是“根据实际情况”也搞不懂,别的地方的猪是吃草长大的,他以为电白的猪也是这样。苏X连猪都不如。
 
劳民伤财!!!!极力反对!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