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肥哥兄等高人商榷一下,说说小弟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闽人入主粤西我想主要是为了谋生而不是巩固边防、抵御海蔻,因为这种族群的迁移是自发性的而不是政府有目的的组织。当时电白雷州等地是一块土地肥沃,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俚僚为当地的土著居民。闽人是海上居民,福建一些流民、破产农民为了寻找更好生路,凭借自身纯熟的航海技术,在同一时期从海路出发迁移到台湾、广东沿海、包括潮汕、粤西、广西等沿海平原地区,少部分散落到东南亚甚至太平洋群岛等国家。闽人迁到一个新地方后,往往会陆续带来一大群乡俚,这也保证了迁移到异地的闽人能完好的保证闽文化的承传。外迁的闽人宗族观念十分强烈,古时闽人民风强悍,迁到外面因土地等原因宗族与宗族之间进行械斗常有发生。
闽人入粤西自宋开始,止于明末清初。开始时是少数流民迁入粤西,与当地俚人混居通婚同化(开始主要是汉人被同化),此群人逐渐汉化,但仍自称俚人,因此被称为“熟俚”,所说的是一种闽俚混杂的“俚话”,此后大量闽人从海路“入侵”,由于习俗的原因,他们与“熟俚”混居一起,“熟俚”终于也变成闽人群体,他们所说的“俚话”中的俚僚语言成分不断稀释,变成了粤西特色的闽语,但“黎话”这个名称还是保留到至今。粤西闽语(“黎话”)与其他地方的闽语具有非常鲜明区别的一个特征是独有一个特殊字母( ),如“死”、“四”、“三”、“想”等字的字母,这是其他地方闽语没有的(粤西广西的粤语也保留这个字母,广西壮语也有这个字母),这是俚僚语言在电白黎话中留下的一丝信息。
当闽人在人数上逐渐压过当地俚僚,更重要的是在强大的汉文化的入侵下,这些当地主人的命运注定要被改变。过多的闽人的迁入,首先与当地土著产生了土地的纠纷问题,而无论是什么纠纷,汉人官员都是偏袒汉人,无论在人数势力上还是在政治势力上,俚僚都处于劣势。于是他们所面临选择是:要么离开,要么留下被同化。一部分离开去了广西、海南,剩下一部分留下来的,淹没在汉人的海洋里了。所以今天的电白人身上多多少少有点俚僚的血缘。
在闽人大量迁入电白的同时,另外一个族群――客家人来从北部陆续迁入电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来自中原的客家人(由于客家人来自北方,非南人,习俗等与南方人相异颇大,因此被南方人蔑为“客家”。“客家”本为南方人对这个群体的一个侮辱性的称呼,但后来倒成为这个群体的正式称呼。)流落到广东、江西、福建交界的山区里,与当地的畲族混居通婚一段时期后,开始了新的迁移。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是广东闽人大都是居住在沿海平原地区,而客家人大多是居住在山区里。目前在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因为闽人最先进入广东,所以占据了沿海平原地区,而客家人后来才进来,所以只能居住在山区。本人认为也应该从这两个族群的习性分析:闽人习海,客家人习山,客家人这个族群是在三省交界的山区中形成的,他们更适应山区的生存方式,因此聚山而居;同理,闽人善海,自然生活在沿海地区,大家各取所需,这也是历史没有出现闽人与客家人发生较大型的土地纠纷事件。电白的客家人并不自称为“客家”,而是“艾人”――其实这也是其他族群给他们的一个蔑称。由于艾人(客家人)较独特的风俗加上居住山区信息较为闭塞,经济较为落后,历史上一直受到其他族群的歧视。当然现在没有了。现在电白地区主要有三大民系:闽南系、客家系、粤系。此外还有一个自身特征越来越不明显的蛋家民系(我一直都猜测博贺操独特“咸水白”话的就是上了岸的蛋家人。)上千年来,这几大民系相互通婚融洽杂居,早已不分你我了!
所以说到电白人的祖先,追其源头,有闽南系(大概占到70%)、客家系、粤系,当然还有当地的土著俚僚越族。
闽人入主粤西我想主要是为了谋生而不是巩固边防、抵御海蔻,因为这种族群的迁移是自发性的而不是政府有目的的组织。当时电白雷州等地是一块土地肥沃,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俚僚为当地的土著居民。闽人是海上居民,福建一些流民、破产农民为了寻找更好生路,凭借自身纯熟的航海技术,在同一时期从海路出发迁移到台湾、广东沿海、包括潮汕、粤西、广西等沿海平原地区,少部分散落到东南亚甚至太平洋群岛等国家。闽人迁到一个新地方后,往往会陆续带来一大群乡俚,这也保证了迁移到异地的闽人能完好的保证闽文化的承传。外迁的闽人宗族观念十分强烈,古时闽人民风强悍,迁到外面因土地等原因宗族与宗族之间进行械斗常有发生。
闽人入粤西自宋开始,止于明末清初。开始时是少数流民迁入粤西,与当地俚人混居通婚同化(开始主要是汉人被同化),此群人逐渐汉化,但仍自称俚人,因此被称为“熟俚”,所说的是一种闽俚混杂的“俚话”,此后大量闽人从海路“入侵”,由于习俗的原因,他们与“熟俚”混居一起,“熟俚”终于也变成闽人群体,他们所说的“俚话”中的俚僚语言成分不断稀释,变成了粤西特色的闽语,但“黎话”这个名称还是保留到至今。粤西闽语(“黎话”)与其他地方的闽语具有非常鲜明区别的一个特征是独有一个特殊字母( ),如“死”、“四”、“三”、“想”等字的字母,这是其他地方闽语没有的(粤西广西的粤语也保留这个字母,广西壮语也有这个字母),这是俚僚语言在电白黎话中留下的一丝信息。
当闽人在人数上逐渐压过当地俚僚,更重要的是在强大的汉文化的入侵下,这些当地主人的命运注定要被改变。过多的闽人的迁入,首先与当地土著产生了土地的纠纷问题,而无论是什么纠纷,汉人官员都是偏袒汉人,无论在人数势力上还是在政治势力上,俚僚都处于劣势。于是他们所面临选择是:要么离开,要么留下被同化。一部分离开去了广西、海南,剩下一部分留下来的,淹没在汉人的海洋里了。所以今天的电白人身上多多少少有点俚僚的血缘。
在闽人大量迁入电白的同时,另外一个族群――客家人来从北部陆续迁入电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来自中原的客家人(由于客家人来自北方,非南人,习俗等与南方人相异颇大,因此被南方人蔑为“客家”。“客家”本为南方人对这个群体的一个侮辱性的称呼,但后来倒成为这个群体的正式称呼。)流落到广东、江西、福建交界的山区里,与当地的畲族混居通婚一段时期后,开始了新的迁移。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是广东闽人大都是居住在沿海平原地区,而客家人大多是居住在山区里。目前在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因为闽人最先进入广东,所以占据了沿海平原地区,而客家人后来才进来,所以只能居住在山区。本人认为也应该从这两个族群的习性分析:闽人习海,客家人习山,客家人这个族群是在三省交界的山区中形成的,他们更适应山区的生存方式,因此聚山而居;同理,闽人善海,自然生活在沿海地区,大家各取所需,这也是历史没有出现闽人与客家人发生较大型的土地纠纷事件。电白的客家人并不自称为“客家”,而是“艾人”――其实这也是其他族群给他们的一个蔑称。由于艾人(客家人)较独特的风俗加上居住山区信息较为闭塞,经济较为落后,历史上一直受到其他族群的歧视。当然现在没有了。现在电白地区主要有三大民系:闽南系、客家系、粤系。此外还有一个自身特征越来越不明显的蛋家民系(我一直都猜测博贺操独特“咸水白”话的就是上了岸的蛋家人。)上千年来,这几大民系相互通婚融洽杂居,早已不分你我了!
所以说到电白人的祖先,追其源头,有闽南系(大概占到70%)、客家系、粤系,当然还有当地的土著俚僚越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