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交流 来,我们在这里谈点哲学问题 (7人在浏览)

夏哥兄弟

荣誉主席
注册
2008-10-30
帖子
4,725
反馈评分
541
点数
191
    Windows 10 Chrome 132.0.0.0
  • #1
《存在主义夜曲》(形而上学)
——致尚未被规训的失眠者

当绣花吉他在暗夜中震颤第三根弦时,海德格尔的钟摆正指向"存在与时间"的交叉点。那些在丝弦上跳动的月光,像极了《林中路》里未被命名的存在者,以震颤的方式对抗着被客体化的宿命。酒精与安眠药不过是流俗的沉沦态,唯有耳畔那句"存在先于本质"的絮语,能让未断奶的孩童听见本源性的呼唤。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里警告过:当资本逻辑将"饥饿-温饱"的辩证法简化为机械反应,灵魂的维度就注定被异化为商品橱窗里的装饰品。资本家们用边沁的功利主义粉饰罪恶,却忘记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训诫——当你说"施舍"时,已然站在权力高位俯瞰深渊。

克尔凯郭尔的恐惧与颤栗在此刻显影:那些将自我认知锚定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存在方式,恰似《非此即彼》中审美阶段永不停歇的旋转木马。十八岁的骨骺线可以闭合,但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告诉我们,意识的意向性永远向可能性敞开——只要你还记得用括号悬置那些被强加的自然态度。

加缪的西西弗斯正在深夜打磨他的石头,存在主义的选择时刻就此降临:是做福柯笔下的"不正常的人",用生存美学刺穿规训社会的网膜;还是成为德勒兹的"无器官身体",在资本主义的解域化浪潮中随波逐流?列维纳斯的"他者哲学"提醒我们,厕所与床的必需性恰恰证明着存在的脆弱性,而这种脆弱正是超越性的起点。

此刻,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在月光下显形:你的孤独不是缺陷,而是对抗同一性暴力的星丛;你的思考不是病症,而是用本雅明式救赎批判点燃的弥赛亚时间。当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在晨光中褪色时,那个未被涂抹的"前反思自我",正用现象学悬搁的姿态,在存在的乐谱上写下新的赋格。
 
    iOS Mobile Safari 17.5
  • #2
哲学第一问是是你是谁?中国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人?
 
    Windows 10 Chrome 131.0.0.0
  • #3
夏哥写得高深莫测,虽然看不懂了,赞赞不能少
 
    Android Chrome Mobile 133.0.0.0
  • #4
一觉醒来,看着熟睡未醒的母老虎,嘴角含春,又看到夏哥的贴子,不禁发出灵魂拷问,昨晚到底是我睡了她?还是她睡了我?说她睡我吧,好似她比较主动一点,说我睡她吧,可是等等她醒来又会给我今天的零花钱?到底是谁睡谁,迷迷糊糊又睡着了,再次醒来后时,看着枕边那旧旧的100块,我知道我又不值钱了~~唉,人生呐
 
    Android Chrome Mobile 122.0.6261.119
  • #5
一觉醒来,看着熟睡未醒的母老虎,嘴角含春,又看到夏哥的贴子,不禁发出灵魂拷问,昨晚到底是我睡了她?还是她睡了我?说她睡我吧,好似她比较主动一点,说我睡她吧,可是等等她醒来又会给我今天的零花钱?到底是谁睡谁,迷迷糊糊又睡着了,再次醒来后时,看着枕边那旧旧的100块,我知道我又不值钱了~~唉,人生呐
你才是人才,哈哈
 
    Windows 10 Firefox 135.0
  • #6
我看的书少,似懂非懂 :ha:
 
    Windows 10 Chrome 132.0.0.0
  • #7
学前班时期,我经常思考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我为什么会存在,但自己存在的感觉实实在在,而我却想用思维去测量一下这个世界的大小,结果思考中经常进入一种“无”的感觉,这个并不是玄学,相信在座各位在小时候都有过对时间空间的思考探究。这种 “无”的感觉源于自己对这个世界大小的思考,这种思考让我的意识陷入一种无限的循环,使我无法思考世界的大,因为大到让你无法思考...... 所以作为人类永远无法用思维去思考世界到底有多大,而我思考的最终结果就是一个“无”......

很奇怪吧,我希望有能人明白我所表达的意思,而我相信不不仅只有我一个人有这种思考经验,应该很多人小时候也经历过。但当我读到初中时候,这种思考探究世界大小进入“无”的那种感觉,再也没能体会到,但我那种感觉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所以当教科书讲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这个哲学问题时,我却在思考世界到底有多大,因为对于我来讲,世界是物质还是意识,甚至是二元论都不重要,因为无论世界是真的还是虚拟的,只要我们的感受让我们觉得是真的,那就是真的,但无论世界是真还是假,因为最终的结果都是一个“无”字,所以到底是真是假结果都是一样。
 
    Android Chrome Mobile 122.0.6261.119
  • #8
未有“我”之前,宇宙是混纯的,宇宙无所谓实或虚。有“我”之后,乃有宇宙天地万物!

“我”以为有或无,都是因“我”而生而立,若无“我”,则天地万物亦复没意义。
 
    Android Chrome Mobile 122.0.6261.119
  • #9
虚与实,皆缘“我”而生,然而“我”又是怎么产生呢?这个“我”是不是真正的“我”呢?“我”又是怎么?是生命还是种意识、意志,存在的意义又是怎么,这其实很值得探讨的。
 
    Windows 10 Chrome 131.0.0.0
  • #11
一觉醒来,看着熟睡未醒的母老虎,嘴角含春,又看到夏哥的贴子,不禁发出灵魂拷问,昨晚到底是我睡了她?还是她睡了我?说她睡我吧,好似她比较主动一点,说我睡她吧,可是等等她醒来又会给我今天的零花钱?到底是谁睡谁,迷迷糊糊又睡着了,再次醒来后时,看着枕边那旧旧的100块,我知道我又不值钱了~~唉,人生呐
:biggrin:
 
    Windows 10 Chrome 133.0.0.0
  • #15
形而上学

孤枕难眠的夜里,陪伴你诉衷盲肠的绣花吉他。你可能需要的不是酒精,也不是安眠药,而是一句轻柔的耳语:嘿,怎么啦?我那尚未断奶的孩子。
饥饿的时候,解决温饱就是首要目的。一旦温饱不成问题,也先别急着去商谈灵魂。资本家的思想里罪恶才是最真实的善良,施舍永远不可能成为主旋律。
关于回馈社会,有太多的前提要素。你连对自身的思考都只是根源于物质与金钱,高度就跟你十八岁时的身高一样定了型。
做生活的刺客,还是当社会的爬虫。其实你在自我尚未彻底被涂抹油层的那个你包裹之前,还可以选择。只因此刻已然深夜,你就算再怎么昏昏欲睡,也请装模作样的提及一下:你跟他们其实没什么两样,厕所和床都是必需品。你跟他们不一样,你的灵魂因孤独而安静,因思考而形而上学。
 
    Windows 10 Chrome 133.0.0.0
  • #16
谈哲学要建立在温饱和有时间的基础之上,我们缺少哲学的土壤,我指的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时间谈论哲学
 
    Android Chrome Mobile 122.0.6261.119
  • #17
谈哲学要建立在温饱和有时间的基础之上,我们缺少哲学的土壤,我指的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时间谈论哲学
我以为,广义上的哲学至少应该包含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去探索、思考它了。毕竟人生肯定不是单单为了活而活的。那样人生也就没啥意义了。我们弄清楚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才有更有动力。

狭义上哲学就让专业的人去研究好了。
 
    Windows 10 Chrome 133.0.0.0
  • #18
我以为,广义上的哲学至少应该包含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去探索、思考它了。毕竟人生肯定不是单单为了活而活的。那样人生也就没啥意义了。我们弄清楚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才有更有动力。

狭义上哲学就让专业的人去研究好了。
No No No ,我指的就是广义上的哲学,就算如此,大部分人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讨论,论坛网友除外......
 
    Android Chrome Mobile 122.0.6261.119
  • #19
一个人怎能没有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呢?那样岂不是失去做人的底线。我想,之所以会有那么多贪官污吏前继后扑的,估计就是因为大家都从来没有有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了。
 
    Android Chrome Mobile 122.0.6261.119
  • #20
哲学,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没有这个讲法的,传统文化近似讲法是“道”。诸子百家,各有各的“道”,相对来说我们受儒家的“道”影响更深。中国人的“道”与西方人的哲学是有一定区别的
 
    Windows 10 Chrome 133.0.0.0
  • #21
形而下学

在喧嚣的尘世中,我们常常被琐碎的生活细节所困扰,如同被无形的网紧紧束缚。夜晚来临,不再是孤枕难眠的诗意,而是对明日生计的忧虑。陪伴我们的,不再是绣花吉他那轻柔的旋律,而是冰冷的手机屏幕和无尽的社交媒体滚动。我们渴望的,或许不再是深夜里的耳语,而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满足和安全感。

形而下学,关注的是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它让我们脚踏实地,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在饥饿面前,我们首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这是生存的基本需求。没有温饱的保障,谈论灵魂和理想只会显得空洞而无力。在这个物质至上的时代,我们不得不承认,资本家的思想中确实有着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尽管其中不乏罪恶与剥削,但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

回馈社会,固然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但它也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如果我们连自身的温饱都无法保障,又谈何回馈社会呢?因此,在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之前,我们首先要确保自己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完全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而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当然,形而下学并不等同于物质主义或享乐主义。它强调的是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寻求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我们不应该被物质所迷惑,而忘记了内心的声音和追求。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完全脱离现实,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道路。无论是做生活的刺客,还是当社会的爬虫,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认清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遇,都应该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所左右,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最后,让我们回到形而下学的本质上来。它提醒我们,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无论我们面临何种挑战,都要脚踏实地,关注现实,寻求真理和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Android Chrome Mobile 114.0.5735.196
  • #22
人是存在深渊上的舞者(哲学篇)

人是悬挂在本质与虚无之间的钟摆。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动物",却在定义中暴露了语言的困境——用属加种差定义人,恰如用"蓝色"解释天空。笛卡尔的"我思"将主体性推向极致,却使身体沦为思维的囚徒。存在主义撕开所有本质主义的伪装,将人抛向绝对自由的深渊。人不是被完成的雕塑,而是永不停歇的雕刻刀。
人生是西西弗斯推动巨石的永恒轮回,却在加缪的凝视中绽放出荒谬的美感。当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被永恒啄食,当俄狄浦斯在命运迷宫中徒劳挣扎,人类在悲剧性中触摸到存在的本质。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不是悲歌,而是存在者最本真的觉醒。有限性不是牢笼,恰是意义生成的画布。
梅洛-庞蒂的肉身哲学揭示:人首先是向世界敞开的知觉场域。皮肤不是边界,神经末梢延伸成触摸世界的触角。每个举手投足都在编织存在的网络,每个凝视都在重构世界的意义。人生不是预制的轨道,而是用脚步丈量出的荒野小径——行走本身即是对存在的应答。
这种动态的生成性使人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就像赫拉克利特之河,人既是渡河者又是河流本身。在基因编码与文化模因的纠缠中,在自由与必然的撕扯中,人类用脆弱的身躯承载着宇宙间最壮丽的悖论,既是自然链条中的普通物种,又是能够反思整个宇宙的惊奇存在。这种双重性,正是人之为人的终极奥秘。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