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4-08-21
- 帖子
- 7,259
- 反馈评分
- 1,783
- 点数
- 191
- 性别
- 男
-
iOS Mobile Safari 15.6
- #1
当代年轻人为什么迷恋脑袋多过肉体?
Brainy is the New Sexy
如今游走在网络上,你会发现现在的年轻人,不仅性向让人扑朔迷离,迷恋的东西也越来越形而上,越虚无缥缈。
好比最近流行的“智性恋”这个词,就是指一种受智力支配的恋爱冲动和性向。换言之,就是对某些人而言,性感的代名词早已从肉体脱离到了思想脑力。这词其实并不陌生,十年前英剧迷最津津乐道的就是 Irene Adler 的名言“Brainy is the New Sexy”。
天才瑞普利 (1999)
很多人都表露自己是智性恋,李雪琴就曾在节目中宣称自己是“智性恋”——不看脸只看脑子,而李雪琴的北大校友刘恋,上浪姐火了一把,还因为高学历和高智商被网友推上了“智性恋天菜”的高度。
对于智性恋来说,谈恋爱令人降智这件事是没法理解的,因为谈恋爱就意味着脑力的交锋。现代年轻人动不动就嚷嚷自己是智性恋,你都分不清这种新型性取向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所以荷尔蒙的来源,为什么开始从肉体转移到大脑了?
有头脑,
是高级的性感?
不知道是不是到了大众看脸已然审美疲劳的时代,现在的年轻人反而将关注点转移到了大脑。最近重新热播的剧集《毛骗》里的邵庄小宝就被网友称为“国产剧难得一遇的智性恋cp”,前段时间有《我的天才女友》里的天才少女莉拉,再倒回一下,我们也见过《后翼弃兵》里天赋异禀的象棋大师哈蒙……荧屏上越来越多高智商又有魅力的角色,带动了这场全民智性恋的狂欢。
我的天才女友 第三季 (2022)
“智性恋”这一词在主流观点中一直没有被划分为真正的性向,直到8年前,美国最大的婚恋网站 Okcupid 新增了一系列关于性取向的定义标签,其中一项就是 sapiosexual:智性恋,它与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等其他性取向被纳入性向选择项。
据《纽约时报》报道,2017年,Okcupid 大约有0.5%的用户认为自己是智性恋。在 Ookcupid 上,sapiosexual 的择偶标准就包括幽默感、会变魔术和玩数独。该网站表态这一选项只是为了提高用户体验而非官方认可的性取向。
后翼弃兵 (2020)
即便如此,没有一个人能拒绝聪明的脑袋。玛丽莲·梦露的理想伴侣之一就是爱因斯坦,她就一直将爱因斯坦的照片放在自己的白色钢琴上。这股风潮连政治人物都要跟上,据《泰晤士报》报道,法国公民事务部长玛连·席亚帕(Marlène Schiappa)就曾为智性恋站台,宣称自己就是 sapiosexual,非常享受和“聪明人”约会,“我们智性恋最迷恋高智商高情商的人,我们不看外表”。
英国的一项心理学研究也证实,智力的确是激起人们性欲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西澳大学心理学教授 Gilles Gignac 发表在《智力》期刊上的研究指出,在被邀参与调研的383位受访者当中,大约有十分之一的人可能是智性恋,智商前10%的人最容易在择偶市场中被视为佼佼者。
猫鼠游戏 (2002)
不过类似的相关研究依旧稀少,智性恋到底是一种特定性倾向群体,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如今依旧存在争议。在《泰晤士报》的报道评论里,甚至有人倾向于将它看成一种恋物癖,只不过恋的“物”是奠基在个人的文化资本和阶级上的,毕竟“聪明”的定义实在广泛,很难简单粗暴地下定论。
“开摆日常,
迷恋智性恋”
虽然智性恋这种新型性向是否真实存在存疑已久,但肉眼可见的是,它作为自我表达恋爱倾向的现象是越来越普遍了。如果你在交友平台上看到有人宣称自己是智性恋倾向的人,那么大概率意味着这人恋爱门槛高,区别于凡夫俗子的需求,相应地就会劝退不少人。
至于为什么会形成这股风潮,或许跟当下社交需求的变化息息相关。遗传学家解释,过去的人们之所以偏好看脸,是因为脸和身材决定了人类在恶劣自然环境中,后代是否能够成功存活。如今现代社会物资相对充足丰富,生存环境也相对安全安稳,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自然而然就从体力转向了智力。
猫鼠游戏 (2002)
换言之,智力高的人在当今社会上普遍更容易赢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慕强”的流行风气也就是这样应运而生。在当下的恋爱市场上,智商学历依旧是绕不开的社交条件,高智商人群意味着ta能获得更多成就、更优质的社会资源、智商的附加价值,能给另一半带来社会成就上的安全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智性恋的风靡背后也是当下人们对于精英文化的推崇。我们看到那些标榜自己是智性恋取向的人,乐于将此当成是自我表达的标签,更多投射的是自己想成为的理想形象。当将这一心理投射在伴侣身上时,另一半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偿自己的精神需求。
模仿游戏 (2014)
这无可厚非,但如今网上许多宣称自己是智性恋的人们,也许仅仅停留在一种表层的想象中。就像网友说的“摆烂日常,迷恋智性恋”,嗷嗷喊着自己是智性恋,对有知识文化的人毫无抵抗力,但现实情况就是转头继续躺平刷手机,自身毫无驱动力改善状态,所以不见得是人们多崇拜知识文化,只是到了晚上不由地孤芳自怜。
或许这么看来,智性恋的背后也折射了一种低欲望社会的社交状态,年轻人对真正的恋爱关系并没有太大兴趣,自称智性恋不过是一场自我满足、自我迷恋、自我麻醉的日常状态。那些被想象架空的智性恋男神女神,也不见得都是高智商人群,只是在普通人的精神世界里被赋予上了一种精神需求,以此来强调自己非同一般的恋爱门槛罢了。
爵士春秋 (1979)
当然,积极点看,这股风潮也可被看作是年轻人在交友讯号上对于看脸交友的一种倦怠现象。它是现代人新兴的恋爱方式,能更快速表达自己的需求,很多人的“智性恋”追求也不完全代表智商,而是跟以前的任何一个时代相比,当下的人更迫切需要恋爱建立在有共同兴趣、自我实现、社会立场等价值观的基础上,找到互相理解的精神伴侣。
美丽心灵 (2001)
但标签总是虚拟、泛化的,过度的追求落到现实终究是幻影。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学者 Sherry Turkle 曾在著作《在一起孤独》(Alone Together)中指出,网络让人们轻易认识新朋友,降低了交友门槛,却拉高了维持关系的难度。我们越是依赖无穷无尽的社交媒体陌生面孔,就越是寂寞,也渐渐失去独处的能力。
哪有一场智力的相遇就能碰撞出恋爱的火花,智性恋幻想对象大都虚无缥缈。更多人只是停留在自我表达这一面,在网络上的智性恋标签,或许是否更突显了当下人们精神活动上的贫乏?
莫扎特传 (1984)
我们想要拒绝社交中的快餐关系,迫切需要另一半精神互补,但现实中只靠智商互相吸引和维持的关系,又能有多少呢?
参考资料:
1. 爱上一个性感的脑子:“智性恋”是什么?(理想岛)
2. 喜欢聪明的人就是智性恋吗?太天真啦!4步鉴定你是不是真的“智性恋”(Knowyourself)
3. “他身子好看,但我只馋他的脑子”:风靡全网的智性恋,到底是什么?(壹点灵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