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湛江纵横哥
清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记述:“高、雷、廉三郡多虎。”这里说的高、雷、廉就是指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高州府辖境六属相当于今茂名的茂南区、高州市、电白区、信宜市、化州市、湛江的廉江市、吴川市、坡头区以及麻章区硇洲岛、霞山区特呈岛等地。雷州府辖境相当于今湛江赤坎、霞山、麻章、雷州、遂溪、徐闻等市县地。廉州府辖境为今北海、钦州、防城和原属灵山县的部分地区。这三府也就是两广交界的粤西、桂南一带,有山有水有海,在未开发之前,原始森林茂盛,自然资源丰富,盛产多种动物植物,曾是华南虎活跃的天堂。
原始森林本是老虎的领地
人类和老虎相处了几千年,老虎以捕食林中的小动物为食,如果人不威胁到它,它一般也不吃人。老虎行动稳秘,喜静,喜暗,白天休息,晚上才出来活动,不喜欢在人多的地方,生活轨迹与人并没有什么交集。纵观历史,人与老虎的冲突并不算多,“武松打虎”的事件只是少数,何况在冷兵器时代,人类很难打赢老虎,常常要付出惨痛的代价,除非天生神力或身负绝世武功,所以,双方都尽量避免发生冲突。
那么,在中国,人和老虎是怎样成为死敌的呢?人为什么一定要置老虎于死地呢?这要从番薯的引进说起。
据《电白县志》商务印书馆于和1934年编印的《辞源》记载,吴川梅菉人林怀兰在明朝万历年间,冒死将番薯从越南引进广东。番薯非常适合雷州半岛和粤西的土壤气候,“遍种于粤,因不患凶旱。电白县有怀兰祠,题曰番薯林公庙”。番薯的大量种植,解决过去常常因干旱引发的饥饿逃荒问题,人口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据历史学家考证,清朝中期的人口大爆炸,人口从清初的6000万左右,增加到道光末年(1850年)的4个亿!要知道,在之前的任何朝代,中国人口从来没有超过1.2亿人!
番薯让中国人口暴涨
人口的增长,就需要开拓大量的耕地和活动空间,人类就必须“与虎谋地”了。这时的山区、浅山、缓坡被开发,人们从浅山走向深山,从缓坡走向陡坡,从而形成了对深山密林区大规模的深度开发,垦殖的规模扩大。垦辟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破坏了植被,使虎失去了栖身之所。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独居的老虎需要占有的面积很大,至少需要20-30平方公里,有的达到50公里左右,而且必须以乔木为主体,要有干净的水源、浓密的草丛和大量的活跃野生动物。没有这种综合立体的生物群落生态,老虎就难以生存下去。如果周边没有方圆上千平方公里以上的丛林或大山,根本容纳不了一个老虎小种群的发展,只能近亲繁殖,但老虎的本能不想这样做。
于是,当原始森林被人类占领后,很多小动物失去了家园或是被人类猎食。老虎的食量非常大,没有食物也无法生存,只能向人类的畜禽下手,如果不是饿极了,老虎也不会吃人。但是,清末民初的社会治安相当混乱,雷州半岛和粤西地区土匪横行,常常杀人越货,弃之荒山野岭。饥饿的老虎找不到鲜活小动物,没办法只能吃刚被杀的人尸,习惯之后,老虎便开始吃人充饥。活动的范围也从深山老林走向沿海、城市、村庄。
老虎下山觅食
早期的时候,老虎只敢在山林里扑食独行者,后来胆子越来越大,下山揾食,穿村入院,找人来吃。饿得不行的时候,即便看到几个人同行,老板也敢扑食其中一名。特别是母老虎哺育的时候,捕杀食物特别凶狠。
徐闻县城南北潭村有一姓邓的农民,大年甘九晚吃了年饭后出门“坐村”(村民小聚),对人说,算命先生断言我活不过今年,笑话!过了今夜,今年就过去了,我会过不了今夜么?想不到“坐村”后回家时,他在一条小巷上被老虎叼走了。
前山绿沟村村民谭某,一天晚上正坐在屋里抽烟,听见屋门响起身开门,见无人,又关上。门复响,他复开,一虎跃来,前双爪搭在肩膀上。谭说:“是谁?别开玩笑!”认出是虎,他大惊失色,猛地推开老虎,关上门,锁上门,才得逃得一命。
龙塘下池村一农妇在自家厨房煮饭时,发现一只老虎正探头从锅灶的排水口瞪着眼睛看着自己,农妇惊慌失措,把一大锅刚煮沸的粥从灶头的排水口中泼出去,滚烫的沸粥飞溅在老虎身上,老虎方才落荒而去。
最不可思议的是,胆大妄为的老虎甚至从城门硬闯入来,大摇大摆跑到县衙门口来坐着,县长回来时,远看以为是牛,近看原来是虎,吓得魂飞魄散,逃之夭夭,才保住了性命。
以上《徐闻县志》记录的上世纪30-40年代的几起老虎侵袭人类的事件,类似这样的事件在两广地区层出不穷。老虎除了咬人吃人,也大量地猎杀猪、牛、羊、狗等牲畜。要知道,这些牲畜要么是人类的食物,要么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比如牛被咬吃了,怎么耕田,又没多余的钱买牛,那还不得饿死?这是间接地谋杀人类。自此,老虎与人类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怎样防虎呢?老百姓也想了很多办法。首先是祈求神灵保佑,“土地公”成了防虎的最佳神灵,家家村村必拜。如果担心“土地公”不管用,就多拜几个神,总有一个灵的,所以湛江很多农村都是多神信仰。没办法,雷州半岛的各咱灾害太多了,连老虎也来凑热闹。
当然,神灵护佑主要是精神支持,重点还是靠人自己。主要措施如下:
一、天黑后要避免人员外出,家畜也要关好。如果想把狗放在外面看家护院,就要在墙边挖一个小洞供狗出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狗洞”。
二、如果天黑一定要出门,必须结伴而行,并用亮灯和火把照明。老虎喜暗怕光,一般会回避。人多也会震慑老虎。
三、如果要运货,一定要用水牛。水牛有尖尖的弯角,是对付老虎的利器。老虎咬人畜喜咬喉致死,但水牛有角,老虎很难得手。曾发生过水牛护主,将主人的小孩掩于腹下保护,并用弯角将老虎顶成肉饼的事件。
四、人外出时,一定要带雨伞。旧时的雨伞是竹子和布做的,可以突然撑大。曾有陶瓷器商人遇虎,把所有的货物打碎,发出声响,老虎也不退缩。最后,商人无奈拿出布伞,突然对着老虎打开。老虎看到一根棒突然变成一个大圆形,以它的智力理解不了这是什么,结果被吓跑了。
五、老虎进村时,家家户户要敲锣并大声呼喊。村民们约定,老虎进村时,发现者敲锣为号,听见锣响,家家户户得跟着敲锣或唬喊,此起彼应。这突发的响声,震天动地,常常把老虎吓跑。
据传,曾有一只老虎,夜晚钻进一户人家的牛棚,欲扑咬棚中黄牛,可它的行踪已被村民发现。老虎所进的牛棚,正巧有一个贼也在偷牛。偷牛贼在牛棚中摸着,摸中老虎,以为是牛,骑上虎背。这时村民们敲起锣来,顿时锣鼓钹声大作,仿佛山呼海啸。老虎以为末日来临,仓惶窜出牛棚。偷牛贼被颠落保住一条命,老虎惊逃不止,直到远远逃离村庄。
由于这一招比较灵,很多农村都喜欢用敲锣打鼓来避邪驱妖,比如瘟疫,甚至之前说过的“缩阳症”,老百姓都认为是无形中的“鬼”在作怪,希望用巨大的声响来赶走它们。
六、家中常备刀叉甚至火枪。在旧时,林区附近的村庄,常常虎患盛行,加之官府不作为,村民只能自备武器,随时准备与虎战斗。村民们也个个勤练武艺,除了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要随时准备与老虎、土匪搏斗。
清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记述:“高、雷、廉三郡多虎。”这里说的高、雷、廉就是指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高州府辖境六属相当于今茂名的茂南区、高州市、电白区、信宜市、化州市、湛江的廉江市、吴川市、坡头区以及麻章区硇洲岛、霞山区特呈岛等地。雷州府辖境相当于今湛江赤坎、霞山、麻章、雷州、遂溪、徐闻等市县地。廉州府辖境为今北海、钦州、防城和原属灵山县的部分地区。这三府也就是两广交界的粤西、桂南一带,有山有水有海,在未开发之前,原始森林茂盛,自然资源丰富,盛产多种动物植物,曾是华南虎活跃的天堂。
原始森林本是老虎的领地
人类和老虎相处了几千年,老虎以捕食林中的小动物为食,如果人不威胁到它,它一般也不吃人。老虎行动稳秘,喜静,喜暗,白天休息,晚上才出来活动,不喜欢在人多的地方,生活轨迹与人并没有什么交集。纵观历史,人与老虎的冲突并不算多,“武松打虎”的事件只是少数,何况在冷兵器时代,人类很难打赢老虎,常常要付出惨痛的代价,除非天生神力或身负绝世武功,所以,双方都尽量避免发生冲突。
那么,在中国,人和老虎是怎样成为死敌的呢?人为什么一定要置老虎于死地呢?这要从番薯的引进说起。
据《电白县志》商务印书馆于和1934年编印的《辞源》记载,吴川梅菉人林怀兰在明朝万历年间,冒死将番薯从越南引进广东。番薯非常适合雷州半岛和粤西的土壤气候,“遍种于粤,因不患凶旱。电白县有怀兰祠,题曰番薯林公庙”。番薯的大量种植,解决过去常常因干旱引发的饥饿逃荒问题,人口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据历史学家考证,清朝中期的人口大爆炸,人口从清初的6000万左右,增加到道光末年(1850年)的4个亿!要知道,在之前的任何朝代,中国人口从来没有超过1.2亿人!
番薯让中国人口暴涨
人口的增长,就需要开拓大量的耕地和活动空间,人类就必须“与虎谋地”了。这时的山区、浅山、缓坡被开发,人们从浅山走向深山,从缓坡走向陡坡,从而形成了对深山密林区大规模的深度开发,垦殖的规模扩大。垦辟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破坏了植被,使虎失去了栖身之所。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独居的老虎需要占有的面积很大,至少需要20-30平方公里,有的达到50公里左右,而且必须以乔木为主体,要有干净的水源、浓密的草丛和大量的活跃野生动物。没有这种综合立体的生物群落生态,老虎就难以生存下去。如果周边没有方圆上千平方公里以上的丛林或大山,根本容纳不了一个老虎小种群的发展,只能近亲繁殖,但老虎的本能不想这样做。
于是,当原始森林被人类占领后,很多小动物失去了家园或是被人类猎食。老虎的食量非常大,没有食物也无法生存,只能向人类的畜禽下手,如果不是饿极了,老虎也不会吃人。但是,清末民初的社会治安相当混乱,雷州半岛和粤西地区土匪横行,常常杀人越货,弃之荒山野岭。饥饿的老虎找不到鲜活小动物,没办法只能吃刚被杀的人尸,习惯之后,老虎便开始吃人充饥。活动的范围也从深山老林走向沿海、城市、村庄。
老虎下山觅食
早期的时候,老虎只敢在山林里扑食独行者,后来胆子越来越大,下山揾食,穿村入院,找人来吃。饿得不行的时候,即便看到几个人同行,老板也敢扑食其中一名。特别是母老虎哺育的时候,捕杀食物特别凶狠。
徐闻县城南北潭村有一姓邓的农民,大年甘九晚吃了年饭后出门“坐村”(村民小聚),对人说,算命先生断言我活不过今年,笑话!过了今夜,今年就过去了,我会过不了今夜么?想不到“坐村”后回家时,他在一条小巷上被老虎叼走了。
前山绿沟村村民谭某,一天晚上正坐在屋里抽烟,听见屋门响起身开门,见无人,又关上。门复响,他复开,一虎跃来,前双爪搭在肩膀上。谭说:“是谁?别开玩笑!”认出是虎,他大惊失色,猛地推开老虎,关上门,锁上门,才得逃得一命。
龙塘下池村一农妇在自家厨房煮饭时,发现一只老虎正探头从锅灶的排水口瞪着眼睛看着自己,农妇惊慌失措,把一大锅刚煮沸的粥从灶头的排水口中泼出去,滚烫的沸粥飞溅在老虎身上,老虎方才落荒而去。
最不可思议的是,胆大妄为的老虎甚至从城门硬闯入来,大摇大摆跑到县衙门口来坐着,县长回来时,远看以为是牛,近看原来是虎,吓得魂飞魄散,逃之夭夭,才保住了性命。
以上《徐闻县志》记录的上世纪30-40年代的几起老虎侵袭人类的事件,类似这样的事件在两广地区层出不穷。老虎除了咬人吃人,也大量地猎杀猪、牛、羊、狗等牲畜。要知道,这些牲畜要么是人类的食物,要么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比如牛被咬吃了,怎么耕田,又没多余的钱买牛,那还不得饿死?这是间接地谋杀人类。自此,老虎与人类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怎样防虎呢?老百姓也想了很多办法。首先是祈求神灵保佑,“土地公”成了防虎的最佳神灵,家家村村必拜。如果担心“土地公”不管用,就多拜几个神,总有一个灵的,所以湛江很多农村都是多神信仰。没办法,雷州半岛的各咱灾害太多了,连老虎也来凑热闹。
当然,神灵护佑主要是精神支持,重点还是靠人自己。主要措施如下:
一、天黑后要避免人员外出,家畜也要关好。如果想把狗放在外面看家护院,就要在墙边挖一个小洞供狗出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狗洞”。
二、如果天黑一定要出门,必须结伴而行,并用亮灯和火把照明。老虎喜暗怕光,一般会回避。人多也会震慑老虎。
三、如果要运货,一定要用水牛。水牛有尖尖的弯角,是对付老虎的利器。老虎咬人畜喜咬喉致死,但水牛有角,老虎很难得手。曾发生过水牛护主,将主人的小孩掩于腹下保护,并用弯角将老虎顶成肉饼的事件。
四、人外出时,一定要带雨伞。旧时的雨伞是竹子和布做的,可以突然撑大。曾有陶瓷器商人遇虎,把所有的货物打碎,发出声响,老虎也不退缩。最后,商人无奈拿出布伞,突然对着老虎打开。老虎看到一根棒突然变成一个大圆形,以它的智力理解不了这是什么,结果被吓跑了。
五、老虎进村时,家家户户要敲锣并大声呼喊。村民们约定,老虎进村时,发现者敲锣为号,听见锣响,家家户户得跟着敲锣或唬喊,此起彼应。这突发的响声,震天动地,常常把老虎吓跑。
据传,曾有一只老虎,夜晚钻进一户人家的牛棚,欲扑咬棚中黄牛,可它的行踪已被村民发现。老虎所进的牛棚,正巧有一个贼也在偷牛。偷牛贼在牛棚中摸着,摸中老虎,以为是牛,骑上虎背。这时村民们敲起锣来,顿时锣鼓钹声大作,仿佛山呼海啸。老虎以为末日来临,仓惶窜出牛棚。偷牛贼被颠落保住一条命,老虎惊逃不止,直到远远逃离村庄。
由于这一招比较灵,很多农村都喜欢用敲锣打鼓来避邪驱妖,比如瘟疫,甚至之前说过的“缩阳症”,老百姓都认为是无形中的“鬼”在作怪,希望用巨大的声响来赶走它们。
六、家中常备刀叉甚至火枪。在旧时,林区附近的村庄,常常虎患盛行,加之官府不作为,村民只能自备武器,随时准备与虎战斗。村民们也个个勤练武艺,除了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要随时准备与老虎、土匪搏斗。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