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排忙于生计,好些天没上论坛了,今晚偷空来瞅瞅,喜见阁下双喜临门:被聘为论坛十周年纪念活动征文评委;兼有大作问世,可喜可贺呐!
读过阁下大作《枫叶吟》,突然想起某人的《咏石头》:
“近看石头大,远看大石头,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
读完石头诗,人家尽管嗦点,起码还能想到写的是“石头大个”;你这首自鸣得意的《枫叶吟》,读后满头雾水,要文没文,要道没道,简直亵渎了枫叶,糟蹋了28个汉字!
难道不是吗:
首句:“春生嫩绿夏阴浓”
很普通的一句描写,勉强还能理解,但“阴”绝对是别字,你当然会狡辩两字可互换,但权威的说法是:两字不能互换,“阴”与阳相对,如“阴谋”“阴间”等;而“荫”则用于与树有关的,是树产生的影子。以你当教师的良心说,阴=荫吗?类似的错误,屡屡出现在阁下的著作中,如:“若即若离”误成“欲即欲离”等等,一个语文硕士,经常犯这种初中生都少犯的错误,你觉得对得起自己的学历吗?
第二句:“枫树无奇万木同”,
普通的叙述,也好理解,枫树和别的树木一样,没有什么奇特。
但死就死在这一句,以下两句怎么写?写枫叶奇吧?自相矛盾,自打嘴巴!难怪有人问:“你这里的枫树,到底是奇呢还是无奇?”!
第三句:“一怒群芳霜杀尽”,教人称奇,而且奇得令人费解!
“一怒”,怒谁?谁怒?大概是枫树怒群芳吧!
怒,动词,恚也。DD《说文》;例:驴不胜怒。DD唐・柳宗元《三戒》;形容词用作状语:如怒责、怒不可遏;怒吼、鲜花怒放。
“群芳”应该是指各种花草树木,枫叶怒群芳,“霜杀尽”主谓词组,应该是入秋之后,花草树木在秋霜的虐杀下,全都凋零了,只有枫叶一树独秀,呵呵!假如理解为“群芳被霜杀尽”,枫叶被霜染红,那么,“一怒”又如何解释?理解成枫叶看到各种花草树木被秋霜虐杀,于是,愤怒了,于是,就变红回敬秋霜,枫叶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寒艳不招春妒”,人们常用它来象征成熟和坚毅。呵呵,假如是这样理解的话,你也把成熟了的枫叶看得太小气了吧?
第四句:“尽将寒叶染山红。”
寒叶,寒天草木的枯叶,与枫叶根本搭不上边。请看南朝 宋 鲍照 《过铜山掘黄精》诗:“蹀蹀寒叶离,秋水积。”
《魏书・彭城王勰传》:“比缠患经岁,危如寒叶。”
唐・ 李百药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诗:“乔木下寒叶,亭林落晓霜。”
明・ 张缙彦《袁石寓(袁可立子)饷边》:“关塞秋深寒叶尽,边城月落戍筹长。”
可见,这里的“寒叶”是明显的用词不当,连遣词造句都成问题的人,硬说“感觉还可以”,不是亵渎了你那个水得不能再水的“硕士”花冠了吗?
28个字就有两处硬伤,一个认真听课的初中生看了也会说“不可以”啦!
大凡诗,并不是简单地打几个字按个回车就了得的,它除了要有节奏明快、简洁精炼的语言概括反映社会生活外,还要表达诗人或喜或歌或怒或诟的思想情感,一首好诗至关重要的,就是她的意境美。如果诗的意境不美,尽管你有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旋律,它也不会给人以真正的美感,当然也不会具有诗的艺术美,何况,你这狗屁不通的破诗连用字、用词都不当了,美从何来?
结论:这与其说是“还可以”的“诗” 不如说是委屈了28个汉字的汉字集合。
读过阁下大作《枫叶吟》,突然想起某人的《咏石头》:
“近看石头大,远看大石头,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
读完石头诗,人家尽管嗦点,起码还能想到写的是“石头大个”;你这首自鸣得意的《枫叶吟》,读后满头雾水,要文没文,要道没道,简直亵渎了枫叶,糟蹋了28个汉字!
难道不是吗:
首句:“春生嫩绿夏阴浓”
很普通的一句描写,勉强还能理解,但“阴”绝对是别字,你当然会狡辩两字可互换,但权威的说法是:两字不能互换,“阴”与阳相对,如“阴谋”“阴间”等;而“荫”则用于与树有关的,是树产生的影子。以你当教师的良心说,阴=荫吗?类似的错误,屡屡出现在阁下的著作中,如:“若即若离”误成“欲即欲离”等等,一个语文硕士,经常犯这种初中生都少犯的错误,你觉得对得起自己的学历吗?
第二句:“枫树无奇万木同”,
普通的叙述,也好理解,枫树和别的树木一样,没有什么奇特。
但死就死在这一句,以下两句怎么写?写枫叶奇吧?自相矛盾,自打嘴巴!难怪有人问:“你这里的枫树,到底是奇呢还是无奇?”!
第三句:“一怒群芳霜杀尽”,教人称奇,而且奇得令人费解!
“一怒”,怒谁?谁怒?大概是枫树怒群芳吧!
怒,动词,恚也。DD《说文》;例:驴不胜怒。DD唐・柳宗元《三戒》;形容词用作状语:如怒责、怒不可遏;怒吼、鲜花怒放。
“群芳”应该是指各种花草树木,枫叶怒群芳,“霜杀尽”主谓词组,应该是入秋之后,花草树木在秋霜的虐杀下,全都凋零了,只有枫叶一树独秀,呵呵!假如理解为“群芳被霜杀尽”,枫叶被霜染红,那么,“一怒”又如何解释?理解成枫叶看到各种花草树木被秋霜虐杀,于是,愤怒了,于是,就变红回敬秋霜,枫叶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寒艳不招春妒”,人们常用它来象征成熟和坚毅。呵呵,假如是这样理解的话,你也把成熟了的枫叶看得太小气了吧?
第四句:“尽将寒叶染山红。”
寒叶,寒天草木的枯叶,与枫叶根本搭不上边。请看南朝 宋 鲍照 《过铜山掘黄精》诗:“蹀蹀寒叶离,秋水积。”
《魏书・彭城王勰传》:“比缠患经岁,危如寒叶。”
唐・ 李百药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诗:“乔木下寒叶,亭林落晓霜。”
明・ 张缙彦《袁石寓(袁可立子)饷边》:“关塞秋深寒叶尽,边城月落戍筹长。”
可见,这里的“寒叶”是明显的用词不当,连遣词造句都成问题的人,硬说“感觉还可以”,不是亵渎了你那个水得不能再水的“硕士”花冠了吗?
28个字就有两处硬伤,一个认真听课的初中生看了也会说“不可以”啦!
大凡诗,并不是简单地打几个字按个回车就了得的,它除了要有节奏明快、简洁精炼的语言概括反映社会生活外,还要表达诗人或喜或歌或怒或诟的思想情感,一首好诗至关重要的,就是她的意境美。如果诗的意境不美,尽管你有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旋律,它也不会给人以真正的美感,当然也不会具有诗的艺术美,何况,你这狗屁不通的破诗连用字、用词都不当了,美从何来?
结论:这与其说是“还可以”的“诗” 不如说是委屈了28个汉字的汉字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