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美国人如何尊敬毛泽东 让那些反对毛主席的闭嘴吧
编者按:2013年(农历癸巳年)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2013年也是我心中的《毛泽东年》。为了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丰功伟绩,传承毛泽东思想。振兴华夏儿女,使我们的祖国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坚定信仰,感恩共享!我将陆续编辑部分有影响的著作,立志发扬光大毛泽东思想,真正做一个毛泽东思想的忠诚卫士!
拉瑞斯约本海a(美国军事作家,评论家):是谁能够把一个贫瘠的国家,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崛起于世界强国的行列?
事实上我记得美国以前有一位总统他是乔治・华盛顿。他以贫弱的美国北方军,经过多年苦战打败了先进的南方殖民军。使得美国获得了统一与和平。
但是,在东方一个大国,它就是中国。他的一位优秀的领导者:毛泽东先生。领导了他的人民,在贫困,饥饿,压力下,却取得了远远超越乔治・华盛顿的伟大成就。
中国1949年毛泽东先生建立了他领导的红色政权。同时也揭开了中国人觉醒的时代的。1950年我们的可爱的总统大人,他觉得北韩十分不听话,同时他更加厌恶 这个新生的红色大国,为了灭绝赤色。他决心先打掉北韩从而占领亚洲大陆一端,在谋求最终消灭这个赤色中国,为统一奴役全世界做准备,随即他调兵遣将,以 18国集团为核心,以联合国安理会为民意。
总计出兵51万3000人。坦克2400辆。战机4000架。各型火炮50000门。同时动用了原美国海军第1,3,4,7四只庞大的航母舰队群。以排山形式杀向北韩。在他看来,这样的现代化的庞大的军群,任何一个国家,哪怕是当时的苏联也不敢与之交手。
然而,他似乎忘记了,那位毛泽东先生伟大的军事战略与胆量。毛泽东先生在前苏联犹豫迟疑下,悍然单方面出兵抗击美国联军。于是一场惊人的战争就此爆发了。
100万中国士兵,在没有远程炮火支援,没有空中火力掩护。没有地面集群装甲突击的情况下。依靠着火器兵器时代最原始的卡宾枪(冲锋枪),手雷。打败了美 国联军。这也是人类现代历史上,首次由一个国家单独击败了世界级力量的先例。但是,中国人也是遭受了525000人的惨烈伤亡换取的。
但是,对于一个几年前还在被日本军队肆意侵略蹂躏的国家。在几年后。突然间打败了世界上当时的最强军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样的奇迹除了毛泽东先生敢于创造,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
美国就这样丢下113000名阵亡士兵,带着84000名伤员,以及换回来的45000名被俘人员。迈着沉重的脚步,蹒跚的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前苏联的伟大人物赫鲁晓夫先生,上台了。他觉得ZG的毛泽东先生太不懂的什么叫:尊重苏联。竟敢违背他的指令。因此,他发动了一场更加荒谬的战役-----中苏珍宝岛战役。
苏军以1个远东集团军的1个坦克旅,3个摩托化步兵团。总计约20000人。在没有事先警告情况下,对中国采取了军事行动。战争初期,苏联对于中国的军队 装备几乎是比自己的还清楚。他在韩战以前,送给了ZG毛泽东先生4个坦克师,10个步兵师,3个防空炮师,3个机械化师的全套装备。而中国当时最强的主战坦克 就是T59型也就是前苏联的T54A。战斗全重只有36吨。如果与前苏联最新的T62型坦克对比,可以说对方无需开火,使用自身就可以把T59撞翻。
他打了!毛泽东先生在接到边防军告警电报后,也做出了最快决定:打!就把他打疼!。结果苏联人丢下了约1个团的装备以及成批尸体。气恼的回家去了。赫鲁晓夫接 到失败电报后,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先后撤职了隶属于苏联远东集团军1位元帅(坦克装甲诸兵种元帅),3名大将。4名中将,24名上将,少将。抓捕了远东 红旗134师(主力师)营级以上全部军事主管。
在毛泽东先生对外战争的历史中,还有一场需要提起,那就是中印边境之战:麦克马红线。印度为了夺取那块30万公里的不毛之地。与中国军队公然交手。其实在印度 背后有输了韩战无处撒气的华盛顿。有丢了珍宝岛满脸怒火的格林姆林宫。有祈求可以捞足好处的大英帝国等等。他们几乎出现了从所未有的合作!苏联低价贷款给 印度尼赫鲁。装备了7个印度陆军师。华盛顿为了尼赫鲁给了大批战后物资。英国把自己的那些老式火炮也给了出来。一时间印度成了当时世界2大集团的宠儿。
但是,短短30天时间,印度军队全军溃散。但是在第2师做战术指挥教导的洛克弗菲希尔准将说:你见过非洲的斑马群奔跑吗?但是他不如印度军队溃逃的更加快 速。8940名印度军人葬身山谷。1370名士兵被俘。1名准将被击毙。亚洲第一美国旅:“锡克”旅完了。英国全资资助“廓尔柯”营完了。
而毛泽东先生在他的官邸中南海战前就曾说:不管你是印苏联军,还是美印联军。即便是再来一次八国联军。我们中国人也要与你打!打出一个真理来。
毛泽东先生的英明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拿回来30万公里土地。消灭了印度联军。打击了美国与苏联的再一次恐吓。这就是毛泽东先生。毛泽东先生一贯坚持自力更 生。他坚决反对当时另一位ZG领导所提:造---买---租。的理论。但是也是由于他的如此英明。中国建立了自己的核武器工业。制造远程洲际弹道导弹。打 造了核潜艇战略部队。研制了以TU16(当时较为先进的中型轰炸机)。为主的中程核武器空中投射能力。
但是在那个时代,中国没有现在改革的成就。国家资金薄如薄纸。但是他依旧搞了这些不可思议的辉煌成就,而且,非常成功。在今天华盛顿严重的难以承受的军事工业而在中国却是步步开花。
他叫一个贫弱无力的中国从此站立起来。不怕苏联。更加不惧怕我们。在他那个时代,只有那个时代。我们空军在靠近北越领空时候,战斗机就会自动报警。因为那 里有中国派驻的34支火炮与导弹防空营、、、、、、是的,我们就是在巡逻时,也需要远离红色中国,因为中国有个毛泽东。
美国请永远记住这位中国伟人:毛泽东!中国和世界人民十分敬仰的毛主席。
震撼!朝鲜战场被击败的联合国军的将军们极端崇拜中国军队
联合国军爱尔兰装甲旅准将的回忆:
在朝鲜战场上,那时,我的部队,怎么会知道中国军队,如此强悍?我原先拥有190辆坦克。秋季攻势开始后。我被命令阻击中国第39军,40军。掩护美军第 8军第7师撤出上甘岭。我原先认为“志愿军”无非就是一群拿起武器的农民而已。在此之前,我的确没交手过这群人。因此,我刻意将部队以英国方式展开!即: 两侧步兵,中间坦克。在美国航空队支援下。反突击。
本来打算依靠强大的装甲火力,采取集团攻击,直接把XX打回去。可是,我没见过这样的军队。人抱着de-tona-tor,几乎疯狂的扑向我的装甲集群。结果,我一辆辆坦克被炸。上帝!这不是军队!我发誓!战神获拉迪斯也不会这样。
半个小时不到,我前线一线190辆坦克仅下50辆,多数带伤。步兵伤亡更大。无奈!我只得快速紧缩。但是,来不及了。可怕!他们也是集团冲锋。前面,至少 一个加强团。你要知道,他们没有那么多炮火支援。空中更没有。美国航空队,F84,低空俯冲轰炸,采用凝固汽油。我前面顿时火海一片。
我原本打算,借此机会,重新组织部队。没想到,万万没想到。我看到作为军人,最令我吃惊的一幕:他们------那些机智勇敢的中国志愿军!前面的士兵, 被击中就此到地,翻滚!平扑,灭火,为后面攻击的战友开路,后面的士兵紧跟着是一片又一片的冲了上来。上帝!我是在说他们竟然用人,当防火板。这样的部队 天底下,谁见过?我的士兵到此时真的被震撼了!也吓傻了,他们自动举手投降。也是一片又一片的。
结果这次战斗,仅仅3个小时。3340名爱尔兰士兵,1200名阵亡,其余,包括我在内。做了这支无敌军队的战俘。回国后,有人骂我:投降将军!我感到生气!也很无奈!但是,当时面对这样的军队。我不投降还能如何?
前法国联合国军第14师希尔将军回忆:
我认为时下,一些人,包括很多中国人,他们对韩战的看法简直就是在胡说。他们根本不了解,也不理解,我们当时对手是谁。麦克将军在回忆录说:韩战是美国军 事战争史上一个悲剧性的错误。的确。联合国军!听起来很威风是把?可惜!中国的毛先生以及他那时的军队,就敢打我们......而且打的我们很惨。唉!
现在很多人尤其有中国人在对此疑惑!我实在不理解。鸭绿江的冬季战役,我的部队,一次战役下来。全师仅剩2000人。我从我的士兵眼神中,看到的不是怒 火!而是恐惧。他们参加过二战洗礼!在北非、在解放法国、攻占西西里岛。那一次,都是兴奋的目光。而这次!他们害怕了。
我也开始胆却!我痛恨派我来的政客。美国人?我是不会信任他们的。为了装甲第2师的突围。我们付出了14000名法国军人生命。以及4000人作为战俘的高昂代价。结果,他们依旧被拦截。被中国的38军团分割吃掉。
荷兰179突击群准将埃斯特回忆:
179突击群于第三次战役。被我军全歼。该集群3000人左右旅级规模。拥有坦克90辆其中M4,750辆。M2,440辆。是我军歼灭比较完整的一支部 队。该将军仅带100余人突围。朝鲜战争期间,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参加过2战的将军。在一线指挥的约占40%。其他国占80%。美国知名将领巴顿没来外, 其余均不同程度参加。
而克拉克则是著名的:收尸将军,埋单将军。另外,朝鲜最终谈判协议签署,期间。前期签署为停火议定书。美国方面提出。就是后来通常说得:战场投降协议。后期,签署由朝鲜代表据中,中方代表左侧。为38度线永久停火军事协议书。即:朝鲜和平协议。
五十多年过去了,人们都开始在慢慢地淡忘那场战争,更有某些居心叵测的人在污蔑这场中国人的“站立之战”。这一仗,猛烈打击了美国企图分裂和霸占中国的企 图,虽然至今还有居心叵测之人在用消极的声音用心不良的胡说八道,可我却始终无法忘记这场曾经演绎中国人对抗整个地球的经典之战。是的,中国人胜利了,可 以说是打败了世界的军队,从此,世界上的好战分子,再也不敢轻视中国军人了。
美国的一位高层战略家曾经说过:我们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我们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的确,毛泽东思想是战无不胜的!这是当时中国人最爱说的一句话。
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http://sdsico.blog.sohu.com/255006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