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中国适度腐败:腾讯成替罪羊?媒体称应允许中国适度腐是真是假
http://stock.591hx.com 2012年05月31日 13:11:16 环球时报
QQ空间新浪腾讯更多【大 中 小】
腾讯网昨天就改环球时报社评标题一事公开道歉,我们欢迎腾讯网的这一态度。
环球时报5月29日发表社评,标题是“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腾讯网当天在转载该文时将标题故意改成“要允许中国适度腐败,民众应理解”,误导了读者阅读。而腾讯网做的这个标题,在社评全文中没有出处。
在环球时报坚决交涉下,腾讯网于30日下午通过其官方微博和新闻频道首页公开发表致歉声明。声明说:“5月29日,腾讯网新闻频道在转发环球时报评论文章《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时,因改了原文标题导致不必要的误解,造成不良影响,在此向环球时报致歉。”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随后在其微博上说:“在转引时应尊重文章的原意,而不应为了任何目的搞断章取义,希望此事件成为中国所有网络及媒体编辑就这一原则达成共识的契机。”
中国互联网上的编辑规范和道德标准目前很不清晰,由于人员流动快、年轻,点击率压力大,违反传统新闻准则的事情经常发生。
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期,问题重重,公众的情绪很容易被调动。一些网站和知名微博用户有时对他们不喜欢的事或人精心摘取一些细节,使这些细节脱离事物的整体背景。貌似客观,实则是现代“妖魔化术”。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发微博称,某报或某人说了什么什么话。这些话孤零零的,无前无后,在被转发的语境中非常刺眼。发微博者通过这种方式打击他所叙述的对象,内容好像在“很忠实地”引述,其实潜台词是:大家看看这个人(或这个机构)有多坏!
这些话大多是通过断章取义得来的。转发者故意让公众看到一个明显荒唐的意见,树起一个本不存在的靶子。这样传递被扭曲的信息,很多时候构成了对所涉人或机构声誉的故意伤害。这是缺乏人格底线的言论表达方式,无论互联网站有什么样的行规,这样做都是对社会基本道德底线的穿越。
腾讯网编辑这次换了环球时报社评的标题,对阅读的误导十分明显。原文29日刊发在环球网首页最突出位置,环球时报官方微博及总编辑的个人微博都在当天摘引了部分内容,但都未引起异常反应。但文章被腾讯换了标题并在互联网上逐渐传开后,各种误读和恶意扭曲纷至沓来。
一家网站的官方微博在这个标题引导下,从文中不同段落中摘取几句话凑到一起,制造了恶劣的传播。在转发量和点击率至上的驱使下,总会有网络编辑乐意这样做。
在交涉中我们听到,相关网站负责人都表示,他们反对编辑在转载文章时更换标题,反对在不同段落语句之间搞移花接木。但这些问题就在他们眼皮底下发生了。
从著作权的角度说,转载媒体文章时,不得篡改原文意图。从新闻伦理上说,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必须同时尊重他人的表达权。但网上却似乎在实际形成一个很坏的公共偏好:专挑坏的说,而且一定要找个人或机构垫底挨骂,让他(它)无力反驳,将其“批倒批臭”。
这多么像在文革中强行把一个人拉上台,押着他,给他胸前挂上一块“反革命”的牌子,众人齐喊“打倒”。
希望这次事件确实成为给网上活跃人士们带来思考的一个契机。▲(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http://stock.591hx.com 2012年05月31日 13:11:16 环球时报
QQ空间新浪腾讯更多【大 中 小】
腾讯网昨天就改环球时报社评标题一事公开道歉,我们欢迎腾讯网的这一态度。
环球时报5月29日发表社评,标题是“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腾讯网当天在转载该文时将标题故意改成“要允许中国适度腐败,民众应理解”,误导了读者阅读。而腾讯网做的这个标题,在社评全文中没有出处。
在环球时报坚决交涉下,腾讯网于30日下午通过其官方微博和新闻频道首页公开发表致歉声明。声明说:“5月29日,腾讯网新闻频道在转发环球时报评论文章《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时,因改了原文标题导致不必要的误解,造成不良影响,在此向环球时报致歉。”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随后在其微博上说:“在转引时应尊重文章的原意,而不应为了任何目的搞断章取义,希望此事件成为中国所有网络及媒体编辑就这一原则达成共识的契机。”
中国互联网上的编辑规范和道德标准目前很不清晰,由于人员流动快、年轻,点击率压力大,违反传统新闻准则的事情经常发生。
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期,问题重重,公众的情绪很容易被调动。一些网站和知名微博用户有时对他们不喜欢的事或人精心摘取一些细节,使这些细节脱离事物的整体背景。貌似客观,实则是现代“妖魔化术”。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发微博称,某报或某人说了什么什么话。这些话孤零零的,无前无后,在被转发的语境中非常刺眼。发微博者通过这种方式打击他所叙述的对象,内容好像在“很忠实地”引述,其实潜台词是:大家看看这个人(或这个机构)有多坏!
这些话大多是通过断章取义得来的。转发者故意让公众看到一个明显荒唐的意见,树起一个本不存在的靶子。这样传递被扭曲的信息,很多时候构成了对所涉人或机构声誉的故意伤害。这是缺乏人格底线的言论表达方式,无论互联网站有什么样的行规,这样做都是对社会基本道德底线的穿越。
腾讯网编辑这次换了环球时报社评的标题,对阅读的误导十分明显。原文29日刊发在环球网首页最突出位置,环球时报官方微博及总编辑的个人微博都在当天摘引了部分内容,但都未引起异常反应。但文章被腾讯换了标题并在互联网上逐渐传开后,各种误读和恶意扭曲纷至沓来。
一家网站的官方微博在这个标题引导下,从文中不同段落中摘取几句话凑到一起,制造了恶劣的传播。在转发量和点击率至上的驱使下,总会有网络编辑乐意这样做。
在交涉中我们听到,相关网站负责人都表示,他们反对编辑在转载文章时更换标题,反对在不同段落语句之间搞移花接木。但这些问题就在他们眼皮底下发生了。
从著作权的角度说,转载媒体文章时,不得篡改原文意图。从新闻伦理上说,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必须同时尊重他人的表达权。但网上却似乎在实际形成一个很坏的公共偏好:专挑坏的说,而且一定要找个人或机构垫底挨骂,让他(它)无力反驳,将其“批倒批臭”。
这多么像在文革中强行把一个人拉上台,押着他,给他胸前挂上一块“反革命”的牌子,众人齐喊“打倒”。
希望这次事件确实成为给网上活跃人士们带来思考的一个契机。▲(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