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农民打工供儿上大学 儿子毕业工资反不如自己 (1人在浏览)

无奈中的无奈

博士后
注册
2009-03-31
帖子
1,556
反馈评分
1
点数
61
0240e00b9e15d4b0e96708e0ac3a9356.jpg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f49cd7e195d2b8b4d42a902502b6956a.jpg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6079dc359f1fab836f58943cbfed2db0.jpg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打从2002年开始,陕西农民韩培印的人生都汇聚在一个巴掌大的笔记本上。他在上面写下颜色不一、密密麻麻的字:有时候回忆自己的父亲,“为了我们六七个儿女费尽千辛万苦”;有时候又文绉绉地给自己租住的小屋编一幅对联,“智慧能开多彩花,劳动能结幸福果”。
更多的时候,他的文字是写给自己的儿子韩胜利的。9年前,当胜利考上西安的大学,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的时候,这个瘦弱、文静的儿子,简直成了他最大的骄傲。
他坚信儿子用不了多久就会“出人头地”。因此,为了帮儿子凑出大学需要的学费和生活费,他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又和儿子一起来到西安,在49岁那年,变成了一名农民工。
一个偶然的机会,导演李军虎遇到了这位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并把他的故事拍成了一部时长47分钟的纪录片。有人评价说,这部名叫《父亲》的纪录片“像片中所拍的韩培印一样朴实、诚恳”。在2009年的第二届香港华语纪录片节上,它还获得了最佳短片大奖。
可现实里的父亲却没有同样的好运。当儿子大学毕业,作为父亲似乎终于可以停止奋斗坐下享受的时候,他却吃惊地发现,大学毕业的儿子每月工资根本没办法还掉之前欠下的债――儿子的收入甚至还比不上当农民工的老韩自己。
“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是不是?”韩培印说。曾经笼罩在他面颊上那种骄傲的神色不见了,这位58岁的农民盯着屋顶的墙角,皱着眉头,很久没说一句话。
大家都觉得上了大学肯定有出息,有前途
“胜利我儿,如今你也上了大学……要靠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前途是光明的。”
小小的本子已经泛黄了,黑色的封皮也卷了起来。刚到西安的时候,韩培印就买了这个本子。他在上面记录电话号码、记录借钱还钱的账目,也会写下一些准备跟儿子“谈谈人生”的内容。
那些内容大多与梦想有关。当他知道儿子考上了省城的大学、而且选择了“热门”的通信工程专业时,梦想就伴随着骄傲一起降临到这个陕西农村的家庭里。
“大家都觉得上了大学肯定有出息,有前途。”老韩说。
他并不知道,2002这一年,全国高校展开了第四次大规模扩招,共有320万名考生进入大学――这一数字几乎是1998年扩招前的三倍。他只是为自己的儿子自豪,毕竟,这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娃。
即使那些几乎不可逾越的困难也无法磨灭他的骄傲。当时,韩家四口人住在山坡上的一座土房子里,四亩地能种出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却长不出大学通知书上要求的六七千元学费。
这让刚刚考上大学的韩胜利觉得“心里矛盾极了”。几年以后,他还清楚地记得,家里卖掉了所有的粮食,甚至连牛都卖掉了,却仅仅凑出了3000元。
“要不然还是出去打工算了。”他说。但韩培印拦住了他。
“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把钱凑够的。”这位父亲说。
没过多久,他跟所有可能的亲戚朋友借钱,凑出了儿子的学费。当把儿子送进大学之后,他也在这座繁华的省会城市里留下来,当起了农民工。
农民韩培印的生活就这样转了个弯。每天,他不再下地劳动,而是和其他工友一起,坐在马路牙子上,举着“找工作”的纸牌,等着有需要的人找到自己。他的工作也每天不同,有时候是帮建筑工地运沙土,有时候是在居民楼里帮人铺地板。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会整天整天地等着,却没有人找到自己。
即使在城里过得艰辛,骄傲依旧显而易见地贯穿着韩培印的生活。2005年年初,当李军虎来到韩培印等活儿的地方时,他发现,其他工人都低着头躲避摄像机,韩培印却笑呵呵的,没有一点不光彩的感觉。
“我打工主要是为了供儿子上大学。”韩培印大着嗓门说,他穿着军大衣,脸在冬天的寒风里被冻得发红,“我儿子在石油学院上学,学的是通信专业。”
 
要问清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如果一个人读书不能改变什么,只能说他没学好东西。
 
这就是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最大讽刺,中国对知识、人才的畸形培养的结果!花了天价读了书,却工作一辈子也赚不回大学四年的费用!悲哀!

看来,“读书无用论”,并不是空穴来风,只是国内某些专家掩耳盗铃、自圆其说的伪君子而已!

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不再是以前依靠光环过日子的年代了!有学识、有才能的上班一族,有多少的生活是幸福的?这样的国情,教育还有必要坚持吗?还有必要在做无谓的“负隅顽抗”吗?

我们村里有很多10来岁的所谓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几乎都离开了以前引以为荣的校园,都跟随大人一起到工地上依靠体力赚钱。100元一天,一个月下来就是3000,一年就是将近4万,虽然苦点,但年轻人,“吃得苦中,方为人上人!”而且,这4万是纯利润。而读完大学出来的,就算你有3000的月薪,不知道是 安排吃啊,还是穿啊,还是住!
 
QUOTE(过克 @ 2011年12月14日 Wednesday, 09:44 PM)
要问清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如果一个人读书不能改变什么,只能说他没学好东西。
[snapback]3292293[/snapback]​


有多少人读书的时候会想自己能改变什么呢?唯一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年龄――不断叠加!
 
QUOTE(过克 @ 2011年12月14日 Wednesday, 09:44 PM)
要问清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如果一个人读书不能改变什么,只能说他没学好东西。
[snapback]3292293[/snapback]​



这话说得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学到哪个程度才叫学好?
他的现状当然跟他的内向性格有很大关系,但不代表他没有学到知识,他欠缺的是一个机会。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