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转帖 不公平的中考均衡分配—致电白区教育局局长的一封信 (1人在浏览)

胆识是有,至于能力嘛,抱以怀疑态度。
 
这个文章究竟是谁写的呢?很有意思,让我们来猜猜吧。

文章作者自称是一位初三毕业生,但经大多网友分析后认为,这篇文章的作者应该不是一名初三毕业生,那么究竟是谁呢?

此文章的目的。作者认为均衡招生是错误的,自己是均衡招生的受害者,要求自已可选择学校。但是作者已在文中说过梁局要求均衡招生绝对执行,明知即使上网发帖也是不可能改变的,因此改变入读学校是个假目标。从目前来看,最受此文影响的有三个:一是均衡招生,二是梁局,三是x白中学,我认为这才是作者真实的目的。

初步排查。作者对梁局讲话熟悉,在文中引用梁局会议讲话两个讲:一是今年1月在一中开的会,一是“昨晚"在局里开的招生会。作者引用梁局的话非常准确详细,应该是会议的参加者,两次会议的参加者应该是均衡招生的各中学校长和教局工作人员,因此,两者均可能是嫌疑人。

结合作者真实目的作进一步筛选。
一:某教局工作人员因对梁局不满,想通此事过来打击报复梁局。疑点;此事目标不只是均衡和梁局,还有xx中学。
二:高中学校校长。首先排除一中和xx中学,因为一中不参加均衡招生没必要,xx中学不可能自己黑自己。有人认为是电海,我认为肯定不是电海,作者借电海来打击xx中学,所谓做贼心虚,贼不可转曝露自己的。
三:剩下的有水东、实验和电白高级中学。水东中学现在群龙无首,所以水东中学也排除。
四:实验和电白高级中学。疑点:这两个学校谁对梁局和XX中学都有意见,谁的嫌疑最大。

以上只是虚抅,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分析有道理,看来是民办学校机会比较大。因为均衡对他校来说万个不赞成,既影响收入,又要大出血。
收入:高价生少了,抢不到优质生源了;大出血:要又投入部分经费用到教研教学方面,提高老师积极性等,心痛呀!
 
最后编辑:
电白教育这潭浑水真深。
 
局长看到那么多人看不起他,他一定会做得更好给你们看的,气死你们。局长加油!
 
当然,各校的师资经验条件也不尽相同,建议加强师资培训,加大各校班子交流任职。
改革是大方向,不改革是没有前途的。
不单是班子,学校各处室负责人都要交流。
 
电白几所完全中学如何高招?
电白一中
电一实验
电海中学
水东中学
电高中学
实验中学
电白中学
汉山中学
电白二中
电白三中
 
分析有道理,看来是民办学校机会比较大。因为均衡对他校来说万个不赞成,既影响收入,又要大出血。
收入:高价生少了,抢不到优质生源了;大出血:要又投入部分经费用到教研教学方面,提高老师积极性等,心痛呀!
分析到要点。
有人躺着数钱,有人站着流汗,长此以往,都失去斗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教育一潭死水,越办越差,与兄弟县市差距不断扩大。
从十几年来电白教育情况说明必须改革,从其他兄弟县市的经验来看也必须改革。
既然落后了,为什不改变一下?
从历史兴衰存亡来看,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进步。
因此改革的措施就竞争→压力→动力→进步。
 
杨小宝1993--1999年在电白四中读初中,高中。
那时水东的高中只有一中,电海,水东中学,一共只招20个班一千多人。那时的二中三中四中还没衰落,无论是师资还是生源。
2000年之后,开始电白高中水东办。。。
现在还以杨小宝考上清华的事说在哪里读高中都行,不是不懂电白教育史就是脑袋有问题。。。
 
杨小宝1993--1999年在电白四中读初中,高中。
那时水东的高中只有一中,电海,水东中学,一共只招20个班一千多人。那时的二中三中四中还没衰落,无论是师资还是生源。
2000年之后,开始电白高中水东办。。。
现在还以杨小宝考上清华的事说在哪里读高中都行,不是不懂电白教育史就是脑袋有问题。。。
九十年代的三中,四中,高考成绩比现在的电海,高级中学好多了,虽然当时学习条件差点,但学习气氛是现在无法比拟的!
 
高考作弊案爆发前,电白高考在茂名市排名还是前列,跟化州争老二位置,当时信宜还是靠边站!
 
最后编辑:
杨小宝1993--1999年在电白四中读初中,高中。
那时水东的高中只有一中,电海,水东中学,一共只招20个班一千多人。那时的二中三中四中还没衰落,无论是师资还是生源。
2000年之后,开始电白高中水东办。。。
现在还以杨小宝考上清华的事说在哪里读高中都行,不是不懂电白教育史就是脑袋有问题。。。
当年四中的办学水平和现在的电海差不多。

从自家身上找原因吧
 
当年四中的办学水平和现在的电海差不多。

从自家身上找原因吧
电海出过清华北大生吗?好像没有,不过却出了一位上市公司的电池大王,也不错了,听说还捐了一幢艺术楼,再说就算是清华北大毕业的,最后还不是给资本家打工。
不知四中现在是否改名了?还是叫电白区第四中学吗?或滨海新区一中?
 
九十年代的三中,四中,高考成绩比现在的电海,高级中学好多了,虽然当时学习条件差点,但学习气氛是现在无法比拟的!
一个学校好不好,不能单纯从高考上本人数来评价,各校的学生素质不一样,入学成绩不一样,人数不一样,高考成绩肯定不一样。

比如说,甲学校高三学生2000人、入学成绩550分,高考上重点40人,本科500人,乙学校高三学生300,入学成绩350人,上重点1人,本科20人,你说哪个学校好?

如果单从高考成绩来看,肯定是甲校好,乙校差,并以此来评价学校的一切,包括学校管理、师资水平、校风校纪,实际上,大多数家长都是这样认为的,教局有时侯也是这样评价。

我认为,抛开其他因素,仅仅以高考成绩论成败,以高考上本人数来评价一个学校好坏,无疑是不公平和错误的,这会打击弱势学校的积极性,导致强势学校不思进取,弱无信心,强无动力,教育怎能进步。

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应该以综合素质来评价,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堂质量和学生的进步排名,一个入学成绩600分和另一个入学成绩300分的学生同时考上重本线,你认为那个学校教学水平高?哪个学校约出的努力大?

教育局应深入到学校的课堂去,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多搞些课堂教学比赛,并向社会公布,以促进各校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听报告,闭门造车。

教局和社会应多关心下二中、三中,在师资和其他硬件上给予倾斜照顾,而不是一味地忽视甚至冷嘲热讽。
 
大人,我区的高考喜讯呢
 
当年二中,三中,四中等下层高中也不容易考的。三中当年高中招生分数好像也要500几分(当年好像总分900)。其他的不要,学校学习氛围还是可以的。现在7科考300分也收?大多数是去泡妹子的吧!
 
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把教育问题公平公正地解决呢?
 
按我的理解,教育局梁局长之所以要均衡县城水东那几所完中的生源,基本出发点是充分调动这几所中学的办学积极性,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他的初心是好的,但这样做,也确实影响了或剥夺了一些考生的正当择校权利,对家长、考生的质疑是可以理解的 。谣传,在茂名地区,其它教育局也对二类完中(非重点中学)采取了这类均衡生源的做法,目的都是为了提高高考升学率。

一所中学要把教育质量提高起来,必须要有品学兼优的人担纲(做校长),好的校长是带出好的团队的重要条件之一,这已是一种共识……以前,水东中学校长陈评、崔南屏校长、电白二中校长周福安、电海中学校长张美源都是很好的教育界老前辈。

现在的校长是如何上岗的?还有没有靠背景、靠关系、靠人脉、靠吃喝、靠送礼这种校长呢?还是都靠能力、靠公平竞争、靠教学水平和道德水准来当校长的?现时再想找个真正有水准的校长恐怕是不容易。真正有料的老师绝对不去靠送礼找关系来当校长,找关系靠送礼而当上校长的校长都是想方设法把送出去的钱捞回来,哪有心思研究如何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好学生?
张美源校长年代已经过去了,现时要想找个好校长 就看局长如何选人了!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