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蛤蟆
高中一年级
- 注册
- 2006-10-24
- 帖子
- 571
- 反馈评分
- 0
- 点数
- 1
吊“灯”
我的朋友小强是黎家人,很早就听说那里的黎家人有“摆灯酒“的习俗,可以白吃白喝好几天,对此我一直甚为向往:多好的风俗啊。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旧历新年刚过,大街上拥挤的人群还未消散,人们嘴边声声的祝福依然在言语间传递。就在这时,小强的电话来了:喂,大嘴,这几天多喝粥清肠胃,白吃白喝的机会来了!作为年例的孪生兄弟――“灯酒”也就这样隆重登场。
在大年正月初十那一晚,我和小强潜回到了海首乡下八角村,这里虽然与县城接壤,但却是两个不同的天地。八角村的年例期是在正月十二,于是灯酒在初十夜就开始摆起来了。这一夜八角村热闹非凡,它一改往时的漆黑与宁静,许多人家的门前屋里都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我和小强就藏身于一朋友家。
虽然我早对这个古老的风俗有所了解,但在闲聊中还是更加深入了解一番。凡是前一年里添了男丁的人家在开了年后都会大摆酒宴庆贺,对我们这种混吃混喝的人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贻,了解各种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被抓住的机会。顺便也知道了, “吊灯”和“摆灯酒”的“灯”与“人丁兴旺”的“丁”谐音,又寓含了传接灯火之意,是以这个酒席就叫做“灯酒”。古语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一个家庭里有没有后继香火非常重要。一个家庭能够生下男丁,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必需到庙里,祠堂里吊起香火灯,告知神灵秉报祖先。神灵知晓了,祖宗知道了,还得告诉亲朋好友,是以“摆灯酒”宴请乡邻亲朋好友广而告之,好好的庆贺一翻!
在这里一个家庭新居进宅,结婚嫁女可以悄无声息地进行;孩子满月也可以不办酒席。但添了男丁一定得倾尽所有热热闹闹的办灯酒,即使没钱的贫穷人家也会借钱来办。只是各村有各村的庆贺日期,而八角村庆贺的日期便是大年正月初十晚和十一日。所以,一年中,最好吃最好喝的东西,都在这几天。
吊灯和摆灯酒事前得做好许多准备工作,除了购买酒席必备的酒菜外,还得做两个或四个年糕,炸好“煎堆”,扎好灯笼,到庙宇和祠堂里预订灯位等。我和小强火热的目光,盯着来住的人,手中提的酒和菜,强忍着嘴里自然分泌的唾液,心里十分紧张。
是晚十二点,庆贺活动正式开始,喜主们先是将一个灯笼――如古代花灯那样的灯笼,送往村北的东圣宫去,吊好,点燃灯火,上香,秉告神灵,燃放鞭炮。事毕再回到家中,再将另一盏灯笼送往大祠堂,又是上吊,点灯,上香,秉告祖先,燃放鞭炮,如此重复一次。完全不顾我和小强的那急迫的心情。
吊灯的人终于回来,家中的酒席也开始了,主人家挨家挨户的敲门,请人们漏夜来参加这酒席。饿得发晕的我和小强假意不愿意离开暖暖的被窝呢。于是一请二请的,我们耐不住主人的热情,终于带着睡意来赶赴这夜里的盛宴――酒席可真丰盛。我们近海,俗语说“靠山吃山,近海吃海”,上桌的几乎都是海鲜。瞧,鱿鱼,花螺,花蟹,海参,鲍鱼都上来了,龙虾也上来了;海味有,山珍也不缺,你看,各种的菇类,笋类,猪肚子、炸鸽子,白切鸡等摆了满满一桌子。虽然说,我们这近海,可是这些海鲜在平常日子里就价格不菲,到了年例和摆灯酒期间价格更是数倍的翻涨,平常人家平常日子里谁舍得花这个钱呀。如今好了,酒桌上都有了,吃吧,倘开了喉咙吃个痛快吧。在灯火通明中,人们一边大啖着各种美食,品尝着美酒佳酿,一边说着谁家的媳妇俏,哪家的儿子多。一番推杯换盏之后,肚子撑起来了,酒瘾过足了,寒意退去,睡意再次上来。然而这时可别忘了一件事,看,那个年轻的妈妈红润着脸抱了穿着新衣的小男孩坐在门边,笑呵呵地假意推辞着――今夜她们母子是最荣耀的,所有的来宾必须给利是这个“新丁”。宾客们把十元二十元五十元的红包塞进小男孩的衣袋里后,该死的小强,一直盯着那小媳妇,如不是我及时提醒,很可能会暴露我们的身份。
我们就这样一家又一家的喝过去。有的人没掌握好酒量结果喝醉了被搀扶着送回家的。那溜回家的等到天明会再到各喜主家去喝的,那一杯,那一席还等着他呢!很多杯,很多席还等着他呢!其实,尽管是又累又困的,我和小强都是乐呵呵的,因为喝的席次越多村子的荣誉越高――荣誉是喜户的也是全村的。
那一夜,我跟着乡人们吃喝了一整夜,因为好奇,我跟村子里的人们到过庙里,进过祠堂里,――我目睹了这喜庆的一晚又一日。
这些是八角村的风俗,是八角村最喜庆的日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带着乐呵呵的笑容。身处这样的氛围中,我喝了点酒,内心里暖烘烘的,与所有的人一起雀跃着。
酒席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客人依然源源而来,但一夜没睡的我瞅了个空,坐在了邻家的门前。那里有一棵龙眼树,树下有一口冒着热气的水井,井旁有几方洁净的水泥板。此时一位三十左右岁的女人正打着井水洗衣。旁边还有一位阿姨揉着酸疼的脚,一边与她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起话来。
两个女人三分之二条街,这两个女人显然满肚子心事,却也愿意交谈――压抑得久了,渴望理解的那种。从她们口中我隐约得知:搓衣那个生有四个妹子――两个送人,两个在身边,只是一直没生过带柄儿的。为此,这些年来总是受公婆气,看别人乐。在这些日子里我所见到的都是喜气洋洋的脸,唯独她带着深深的哀怨,深深的落寞。
“因我没能生出男子,我的公公婆婆们已经决意买个男孩来继香火了。”她轻轻地说,声音低得仅能听见。
“如果今年买到男孩,明年我家也就做灯酒了。”她目无表情地说 “我已经是不错的了,村西陈远家儿子去年在外与人生的儿子也在今天吊灯呢……”
听到这,我的心沉重而又沉重,掏出藏在裤袋里的一罐啤酒,狠狠地灌了一口。
故事到这里本已结束,可是后来,我与朋友说起这事。我才得知:原来那人是陈封的女人,原在城区里也是有工作的,为了生儿子就辞了工作回家来,以为可以偷偷生个儿子的,不料想却接连生的都是妹子。“她的公婆为了点燃祖宗香火,现在正在打听着那里有男孩买呢。”朋友说,“其实呀,她老公是我同学,她老公也不容易啊!一个人干活养全家,以前很开朗的人,现在同学聚会都不参加了,我和同村,在一起喝酒时都不敢说起生仔的事”
“对了,陈远家是怎么回事呢?”我问。
“陈远原先的女人是县局里的,只生了一个妹子,因为工作不能再生了,又不愿意丢掉工作。阿远是个风流人物,早在外面有女人,这次,就顺水推舟,把那个女人带回来――那女人的肚子已经老大老大,两个月还不到就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白白嫩嫩的,一家人高兴得合不笼嘴呢……”
“阿远的女人也高兴吗?”我不禁抢着问。
“嗤,她……哪能,吵了几场架,带着十岁大的女儿离了……不过,离就离了,你看阿远家今天多热闹,摆二十多台呢。”
我再次沉默。
是夜,我坐在窗前的书桌边,对着电脑想做点什么,但外面呜呜咽咽的夜风像女人的哭声,扰得我心烦意乱。我不由得又想起那两个未曾见过面的阿远和阿封。他们两人一个保住了婚姻,却没有亲儿子;另一个有了儿子,却失去了婚姻,好像捍卫了尊严,却又令人唏嘘……其实无论何种选择,他们的人生上演的都是悲剧,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一直上演着的男人的悲剧,只是近些年来由于某种力量的干扰,悲剧加深加重了。
突然,远处“吊灯”的鞭炮声噼里啪啦的穿过夜空而来,风的呜咽竟突然不见,但这更让我痛苦。我捂住耳朵想躲进我自己的世界里,可又觉逃避不了。由于没文化,我实在想不出什么文学作品代表我的心情。
男人啊男人!为何我们男人的生命里总有那么多不能承受之重?却还有重必须担,有苦不能说,有泪只能往肚里流。在中国大地上还有多少男人在传统观念与政府政策的夹缝中呜咽呢?
我的朋友小强是黎家人,很早就听说那里的黎家人有“摆灯酒“的习俗,可以白吃白喝好几天,对此我一直甚为向往:多好的风俗啊。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旧历新年刚过,大街上拥挤的人群还未消散,人们嘴边声声的祝福依然在言语间传递。就在这时,小强的电话来了:喂,大嘴,这几天多喝粥清肠胃,白吃白喝的机会来了!作为年例的孪生兄弟――“灯酒”也就这样隆重登场。
在大年正月初十那一晚,我和小强潜回到了海首乡下八角村,这里虽然与县城接壤,但却是两个不同的天地。八角村的年例期是在正月十二,于是灯酒在初十夜就开始摆起来了。这一夜八角村热闹非凡,它一改往时的漆黑与宁静,许多人家的门前屋里都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我和小强就藏身于一朋友家。
虽然我早对这个古老的风俗有所了解,但在闲聊中还是更加深入了解一番。凡是前一年里添了男丁的人家在开了年后都会大摆酒宴庆贺,对我们这种混吃混喝的人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贻,了解各种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被抓住的机会。顺便也知道了, “吊灯”和“摆灯酒”的“灯”与“人丁兴旺”的“丁”谐音,又寓含了传接灯火之意,是以这个酒席就叫做“灯酒”。古语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一个家庭里有没有后继香火非常重要。一个家庭能够生下男丁,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必需到庙里,祠堂里吊起香火灯,告知神灵秉报祖先。神灵知晓了,祖宗知道了,还得告诉亲朋好友,是以“摆灯酒”宴请乡邻亲朋好友广而告之,好好的庆贺一翻!
在这里一个家庭新居进宅,结婚嫁女可以悄无声息地进行;孩子满月也可以不办酒席。但添了男丁一定得倾尽所有热热闹闹的办灯酒,即使没钱的贫穷人家也会借钱来办。只是各村有各村的庆贺日期,而八角村庆贺的日期便是大年正月初十晚和十一日。所以,一年中,最好吃最好喝的东西,都在这几天。
吊灯和摆灯酒事前得做好许多准备工作,除了购买酒席必备的酒菜外,还得做两个或四个年糕,炸好“煎堆”,扎好灯笼,到庙宇和祠堂里预订灯位等。我和小强火热的目光,盯着来住的人,手中提的酒和菜,强忍着嘴里自然分泌的唾液,心里十分紧张。
是晚十二点,庆贺活动正式开始,喜主们先是将一个灯笼――如古代花灯那样的灯笼,送往村北的东圣宫去,吊好,点燃灯火,上香,秉告神灵,燃放鞭炮。事毕再回到家中,再将另一盏灯笼送往大祠堂,又是上吊,点灯,上香,秉告祖先,燃放鞭炮,如此重复一次。完全不顾我和小强的那急迫的心情。
吊灯的人终于回来,家中的酒席也开始了,主人家挨家挨户的敲门,请人们漏夜来参加这酒席。饿得发晕的我和小强假意不愿意离开暖暖的被窝呢。于是一请二请的,我们耐不住主人的热情,终于带着睡意来赶赴这夜里的盛宴――酒席可真丰盛。我们近海,俗语说“靠山吃山,近海吃海”,上桌的几乎都是海鲜。瞧,鱿鱼,花螺,花蟹,海参,鲍鱼都上来了,龙虾也上来了;海味有,山珍也不缺,你看,各种的菇类,笋类,猪肚子、炸鸽子,白切鸡等摆了满满一桌子。虽然说,我们这近海,可是这些海鲜在平常日子里就价格不菲,到了年例和摆灯酒期间价格更是数倍的翻涨,平常人家平常日子里谁舍得花这个钱呀。如今好了,酒桌上都有了,吃吧,倘开了喉咙吃个痛快吧。在灯火通明中,人们一边大啖着各种美食,品尝着美酒佳酿,一边说着谁家的媳妇俏,哪家的儿子多。一番推杯换盏之后,肚子撑起来了,酒瘾过足了,寒意退去,睡意再次上来。然而这时可别忘了一件事,看,那个年轻的妈妈红润着脸抱了穿着新衣的小男孩坐在门边,笑呵呵地假意推辞着――今夜她们母子是最荣耀的,所有的来宾必须给利是这个“新丁”。宾客们把十元二十元五十元的红包塞进小男孩的衣袋里后,该死的小强,一直盯着那小媳妇,如不是我及时提醒,很可能会暴露我们的身份。
我们就这样一家又一家的喝过去。有的人没掌握好酒量结果喝醉了被搀扶着送回家的。那溜回家的等到天明会再到各喜主家去喝的,那一杯,那一席还等着他呢!很多杯,很多席还等着他呢!其实,尽管是又累又困的,我和小强都是乐呵呵的,因为喝的席次越多村子的荣誉越高――荣誉是喜户的也是全村的。
那一夜,我跟着乡人们吃喝了一整夜,因为好奇,我跟村子里的人们到过庙里,进过祠堂里,――我目睹了这喜庆的一晚又一日。
这些是八角村的风俗,是八角村最喜庆的日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带着乐呵呵的笑容。身处这样的氛围中,我喝了点酒,内心里暖烘烘的,与所有的人一起雀跃着。
酒席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客人依然源源而来,但一夜没睡的我瞅了个空,坐在了邻家的门前。那里有一棵龙眼树,树下有一口冒着热气的水井,井旁有几方洁净的水泥板。此时一位三十左右岁的女人正打着井水洗衣。旁边还有一位阿姨揉着酸疼的脚,一边与她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起话来。
两个女人三分之二条街,这两个女人显然满肚子心事,却也愿意交谈――压抑得久了,渴望理解的那种。从她们口中我隐约得知:搓衣那个生有四个妹子――两个送人,两个在身边,只是一直没生过带柄儿的。为此,这些年来总是受公婆气,看别人乐。在这些日子里我所见到的都是喜气洋洋的脸,唯独她带着深深的哀怨,深深的落寞。
“因我没能生出男子,我的公公婆婆们已经决意买个男孩来继香火了。”她轻轻地说,声音低得仅能听见。
“如果今年买到男孩,明年我家也就做灯酒了。”她目无表情地说 “我已经是不错的了,村西陈远家儿子去年在外与人生的儿子也在今天吊灯呢……”
听到这,我的心沉重而又沉重,掏出藏在裤袋里的一罐啤酒,狠狠地灌了一口。
故事到这里本已结束,可是后来,我与朋友说起这事。我才得知:原来那人是陈封的女人,原在城区里也是有工作的,为了生儿子就辞了工作回家来,以为可以偷偷生个儿子的,不料想却接连生的都是妹子。“她的公婆为了点燃祖宗香火,现在正在打听着那里有男孩买呢。”朋友说,“其实呀,她老公是我同学,她老公也不容易啊!一个人干活养全家,以前很开朗的人,现在同学聚会都不参加了,我和同村,在一起喝酒时都不敢说起生仔的事”
“对了,陈远家是怎么回事呢?”我问。
“陈远原先的女人是县局里的,只生了一个妹子,因为工作不能再生了,又不愿意丢掉工作。阿远是个风流人物,早在外面有女人,这次,就顺水推舟,把那个女人带回来――那女人的肚子已经老大老大,两个月还不到就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白白嫩嫩的,一家人高兴得合不笼嘴呢……”
“阿远的女人也高兴吗?”我不禁抢着问。
“嗤,她……哪能,吵了几场架,带着十岁大的女儿离了……不过,离就离了,你看阿远家今天多热闹,摆二十多台呢。”
我再次沉默。
是夜,我坐在窗前的书桌边,对着电脑想做点什么,但外面呜呜咽咽的夜风像女人的哭声,扰得我心烦意乱。我不由得又想起那两个未曾见过面的阿远和阿封。他们两人一个保住了婚姻,却没有亲儿子;另一个有了儿子,却失去了婚姻,好像捍卫了尊严,却又令人唏嘘……其实无论何种选择,他们的人生上演的都是悲剧,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一直上演着的男人的悲剧,只是近些年来由于某种力量的干扰,悲剧加深加重了。
突然,远处“吊灯”的鞭炮声噼里啪啦的穿过夜空而来,风的呜咽竟突然不见,但这更让我痛苦。我捂住耳朵想躲进我自己的世界里,可又觉逃避不了。由于没文化,我实在想不出什么文学作品代表我的心情。
男人啊男人!为何我们男人的生命里总有那么多不能承受之重?却还有重必须担,有苦不能说,有泪只能往肚里流。在中国大地上还有多少男人在传统观念与政府政策的夹缝中呜咽呢?